華文網

上市公司“高管”辭職信為啥爆紅?那些奇葩離職信盤點

今天來炒一道“剩菜”,就是廈門一位元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辭職事件,以“尋找最真實的自己”走俏網路了。這是為什麼呢?

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廈門一上市公司員工辭職,刷爆網路。不僅如此,還被稱為2018年最文藝辭職信,因為辭職理由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據瞭解,這份辭職公告,正是出自張文之手。而從去年11月開始,張文就向公司提出辭職,由於公司一直想其留任,他的辭職一直不順利。他說,由於前些天分管人力的副總經理剛辭職,

這意味著沒人批他的離職。

他回憶起當年剛進入金融行業時,曾經帶過的實習生現在已經是董事長秘書級別,這讓他感到“悲哀”,我認為現在的自己不真實,我認為有能力、有平臺去找更好的一份工作。基於種種原因,寫了這樣一個理由,沒有挑釁的意思。

另外,他解釋說,他的證券事務代表崗位具有資訊披露的許可權,這樣的一份落款為“董事會”的辭職公告其實屬於“提示性公告”——“證明這個公司這個人走了”。

資料顯示,辭職者叫張文,辭職前職務是三五互聯證券事務代表,1987年10月出生,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本科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歐商學院MBA在讀。曾任職于新加坡星展銀行、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從事風險控制、合規管理及證券事務方向的工作;自2016年11月加入三五互聯負責證券事務、法務工作。

對於張文的工作表現,三五互聯在公告中稱,張文擔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期間,一直忠實、勤勉地履行職責。

錢少事多不願意

1月23日,張文在深交所的業務專區將自己的高管資料“從現任調整為歷任”,這就屬於一種離職操作。關於他的下一份工作,他表示,目前以參股的形式籌備中,

“走一步,看一步”。

對於之前的辭職公告,張文是這麼說的:我的離職是一個現實,在我離職單上,我寫的也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這樣一個理由,沒有誤導性陳述,這種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這個東西有問題,深交所就已經發了監管函過來了。到現在都沒有發監管函過來,證明這個東西不違規。

辭職信上說“尋找最真實自己”,用句最現實的話來解讀就是:我的價值不是目前工資所能夠滿足的。因為張文張文後續又通過股吧發佈“關於辭職公告的聲明”。其中寫道:

本人自2016年11月21日入職公司,陸續兼任了證券事務代表、法務負責人、投資總監等職務。工作量非常大,且在公司董秘長期空缺的情況下,承擔了董秘99%的工作。可謂是錢少活多責任大。

簡單一句話:錢少事兒多,老子不願做。

辭職不走尋常路

近年來,不少奇葩的辭職信先後在網路上爆紅。

最早應該是一位老師的辭職性影響最大: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想去看世界的那位老師,其實根本就沒有“動身出發”,因為錢包那麼小,哪兒都去不了。據說貓在鄭州好久。

然後有一位湖南的某法官,深厚的古文功底,讓一封辭職信寫的文采飛揚,簡直要媲美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因“久矣疲命於雜務,掣肘各情形,荒於教子,未盡孝心”,最終“舍法槌於公堂,求自在於市井。”

山東一位醫生辭職信,“情緣似流水,覆水總難收”句,卻意味悠長。

還有武漢大學一位系主任的辭職信,也引起轟動。其辭職信中自稱“既無所作為、更無甚建樹。”

“我的胸太大,這裡裝不下。”這樣的辭職信可謂是一語雙關,可能是員工胸懷天下,公司卻躑躅不前大為不滿,也可能另有含義?

總而言之,這些辭職的信,不但立意甚高,而且大多文采精絕,令人歎為觀止,所以才能爆紅。

早有古人珠玉在前

不過,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在這個紛擾的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真人才假人才我們無從鑒定,不過有人離職就必然有人就職。找到一個幹活的人,不要太容易,能不能幹的那麼好那就不一定。

但離職信或者辭職信,自古就有傳統。古人在這方面也是大有文章。不過古人大多是辭宦不為。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陶淵明。

陶淵明可謂是“辭職專業戶”,一生辭職多次。陶淵明最早出仕當官為州祭酒,做州的文職公務員,然而很快他就受不了繁複的文書工作,辭職回了家。不久,州裡又召他來做主簿,他連赴任都懶得去,直接推掉,在家閒居。而史上最出名的辭職信,也是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名傳千古,“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貴,讓人唏噓。

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辭職信《告養病疏》幾乎把朝野罵遍。

這些個史上名人,不但文章事蹟膾炙人口,連辭職信也寫的盪氣迴腸,確實不一般。

閩商觀察

志不同不相為謀

不管是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辭職,或者是老師、醫生、法官辭職,都不值得大驚小怪。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來去去很正常。但在這些走紅的辭職信背後,其實大部分都是個體付出與獲得之間,存在某種不平衡。

互聯網大咖馬雲曾經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

這句話說的真紮心啊!馬雲這位同志,總是喜歡將事實血淋淋的攤開講,這樣真的好麼?都說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但什麼樣的人才算的上人才?這個問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標準的不是人才,那是工具。

但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能夠給公司創造遠遠高於他的獲得,那麼這樣的員工就是一位人才。如果你給公司創造的價值,還達不到公司支付給你的報酬,這樣的人才就是金玉其外的驢蛋。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付出不能得到合理的價格回報,辭職就是必然。怨天尤人是不必須的,有才華何須擔心無用武之地?

同樣,對於企業來說,一個只需要簡單勞動的職位,當然也不需要聘用複合型高級人才來充門面,不然就是對人才的浪費。所謂好合好散,志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就是。

對於大眾娛樂來說,拋開辭職者個人的遭遇,這些爆紅的辭職信,給我們以無限的歡樂。如果沒有這樣的事兒,世界該是多麼寂寞!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簡單一句話:錢少事兒多,老子不願做。

辭職不走尋常路

近年來,不少奇葩的辭職信先後在網路上爆紅。

最早應該是一位老師的辭職性影響最大: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想去看世界的那位老師,其實根本就沒有“動身出發”,因為錢包那麼小,哪兒都去不了。據說貓在鄭州好久。

然後有一位湖南的某法官,深厚的古文功底,讓一封辭職信寫的文采飛揚,簡直要媲美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因“久矣疲命於雜務,掣肘各情形,荒於教子,未盡孝心”,最終“舍法槌於公堂,求自在於市井。”

山東一位醫生辭職信,“情緣似流水,覆水總難收”句,卻意味悠長。

還有武漢大學一位系主任的辭職信,也引起轟動。其辭職信中自稱“既無所作為、更無甚建樹。”

“我的胸太大,這裡裝不下。”這樣的辭職信可謂是一語雙關,可能是員工胸懷天下,公司卻躑躅不前大為不滿,也可能另有含義?

總而言之,這些辭職的信,不但立意甚高,而且大多文采精絕,令人歎為觀止,所以才能爆紅。

早有古人珠玉在前

不過,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在這個紛擾的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真人才假人才我們無從鑒定,不過有人離職就必然有人就職。找到一個幹活的人,不要太容易,能不能幹的那麼好那就不一定。

但離職信或者辭職信,自古就有傳統。古人在這方面也是大有文章。不過古人大多是辭宦不為。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陶淵明。

陶淵明可謂是“辭職專業戶”,一生辭職多次。陶淵明最早出仕當官為州祭酒,做州的文職公務員,然而很快他就受不了繁複的文書工作,辭職回了家。不久,州裡又召他來做主簿,他連赴任都懶得去,直接推掉,在家閒居。而史上最出名的辭職信,也是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名傳千古,“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貴,讓人唏噓。

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辭職信《告養病疏》幾乎把朝野罵遍。

這些個史上名人,不但文章事蹟膾炙人口,連辭職信也寫的盪氣迴腸,確實不一般。

閩商觀察

志不同不相為謀

不管是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辭職,或者是老師、醫生、法官辭職,都不值得大驚小怪。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來去去很正常。但在這些走紅的辭職信背後,其實大部分都是個體付出與獲得之間,存在某種不平衡。

互聯網大咖馬雲曾經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

這句話說的真紮心啊!馬雲這位同志,總是喜歡將事實血淋淋的攤開講,這樣真的好麼?都說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但什麼樣的人才算的上人才?這個問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標準的不是人才,那是工具。

但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能夠給公司創造遠遠高於他的獲得,那麼這樣的員工就是一位人才。如果你給公司創造的價值,還達不到公司支付給你的報酬,這樣的人才就是金玉其外的驢蛋。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付出不能得到合理的價格回報,辭職就是必然。怨天尤人是不必須的,有才華何須擔心無用武之地?

同樣,對於企業來說,一個只需要簡單勞動的職位,當然也不需要聘用複合型高級人才來充門面,不然就是對人才的浪費。所謂好合好散,志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就是。

對於大眾娛樂來說,拋開辭職者個人的遭遇,這些爆紅的辭職信,給我們以無限的歡樂。如果沒有這樣的事兒,世界該是多麼寂寞!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