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名人捐款卻被罵的問題,這裡有一份接近真相的答案

扶貧救弱、互幫互助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捐贈更是其傳承和發揚。自古以來就有一些名人義士把通過自己努力創造的財富捐獻出來回饋社會,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或者做一些公益事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捐贈活動越來越普遍,也更加正規。而且從捐衣捐物等實物性轉變為捐錢為主的貨幣型行為,更直接、也更直觀。

捐錢是好事,這是名人奉獻社會、反哺大眾的最直接形式。近年來一些知名企業家、明星數額巨大的捐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盛譽。

這不只是直接造福他人,更是對慈善公益事業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帶動作用。

但是,在一些捐款中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不滿和質疑、甚至謾駡。如果單純從慈善的角度去想,捐款反而被罵肯定難以理解和接受。可是深層次的去思考,似乎又能理解一些質疑者的想法。

目前的捐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立竿見影的捐助,比如捐助建校、救助貧困孩子、抗震救災;另一種是長遠意義上的公益,比如保護地球環境、救助瀕危動植物等等。

第一種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和讚揚,例子很多,像德高望重的電影教父邵逸夫捐贈百億資助國內教育、默默無聞的愛心港星古天樂在內地捐助建設近百所學校……這樣的愛心人士很多很多,

我們不再一一列舉。

今天重點討論第二種,也就是看起來眼光更長遠、視界更寬廣的公益人士。我們就以最近幾天大家討論比較熱烈的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女士為例。1月26日,媒體報導了她前段時間向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承諾捐款15億美元的消息,馬上在網友之間引起了火爆的爭議,幾乎演變為罵戰。一方點贊她的行為,

認為慈善公益無國界;一方認為她賺的是國人的錢,應該捐贈給國內更需要幫助的人。

這讓人始料未及,其實又不可避免。以前類似的問題也都引發過討論,不過這次涉及近百億人民幣的巨額捐款,最大程度的挑動了網友們的神經。

正方就不用說了,

觀點很明確:自己掙得錢,能捐出來就是好樣的,應該大張旗鼓的宣傳鼓勵。可是反方的觀點實際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錢是你賺的不錯,可是賺的是中國的錢,更應該幫助國內的人。我們還有很多掙扎在貧困線下的親人、還有很多吃不好穿不暖的孩子、還有很多病都看不起的窮人……

第二,你們名人住的是富人區、接觸的貴族圈、關心的是未來,可是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看到的是現實、想到的是現在,更期待身邊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救助。

第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深層次的意思不便於多講。

第四,很多西方國家到現在也不認可我們,瘋狂的排擠、抵制我們,為什麼要把錢放在他們手裡?國內不是一樣能治理環境、保護動物!

話說回來,包括何巧女在內的名人在國內也是開展了眾多的慈善公益項目,捐助了無數的資金,國外的企業家也給中國提供了很多的捐助。寫這篇文章只是歸納一下部分網友的意見,還原一個來自大家心底的真實想法。

只要是慈善,都是要得到讚賞的;只要是公益,都是應該給予支援的。但是每個人的處境和立場不同,所以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是可以理解。

可是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看到的是現實、想到的是現在,更期待身邊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救助。

第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深層次的意思不便於多講。

第四,很多西方國家到現在也不認可我們,瘋狂的排擠、抵制我們,為什麼要把錢放在他們手裡?國內不是一樣能治理環境、保護動物!

話說回來,包括何巧女在內的名人在國內也是開展了眾多的慈善公益項目,捐助了無數的資金,國外的企業家也給中國提供了很多的捐助。寫這篇文章只是歸納一下部分網友的意見,還原一個來自大家心底的真實想法。

只要是慈善,都是要得到讚賞的;只要是公益,都是應該給予支援的。但是每個人的處境和立場不同,所以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