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一種痛苦,叫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同感的嗎!

幾個月前,一篇名為《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火了,令無數需要輔導孩子課業的家長產生了共鳴,隨即刷爆了朋友圈。

這些年來,從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到家長參與輔導子女做作業,這樣的改變給父母和孩子增添的壓力都不少。

首先是家長。

在文章中,集合了不少家長輔導課業的痛苦遭遇,

新浪教育頻道的一篇新聞寫道:“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小學和中學就讀,除書本作業外,家長們需要完成的還包含手工、表演等作業。而即便在書本作業中,也有不少家長稱,作業中偏題和怪題層出不窮,“小學數學題難倒大學老師”的情形屢見不鮮。”

可見,各中小學為了提高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參與度,出了一些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或許是認為當代家長的知識素質高,

所以出的題題型廣,難度大,可對於工作了一天的家長,還要面對繁重的“家長作業”,做好家庭助教,情緒

或許就很難控制住了,這無形中給家長增添了許多壓力。

其次是孩子。

家長在孩子家庭作業上,最多充當一個督促的作用,因為要論輔導,他們肯定不會有專業的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家長的參與會讓老師無形中提高學生作業的難度和複雜度,並不利於當下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

也很有可能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

更何況,就算家長的參與讓作業順利完成,但這也不能完全體現孩子的能力,等到期末考試,或許就“原形畢露”了。

最後,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作業上的爭執,很有可能影響親子關係。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家長工作一天回到家,看到子女班群裡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子女完成作業,孩子面對難題抓耳撓腮也寫不出,即使家長分析了許久,也毫無進展,之後呢?最常見的就是家長生氣,孩子受挫吧。

家庭作業”本應是教師佈置、學生完成、家長督促的“三方協作”體系。

只有維持這樣的三方體系,才能讓“家庭作業”穩固地發揮它的作用,切不可讓家長被迫“越位”,打破平衡。

本文原創,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