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日韓網球競賽大幕開啟 國家戰略左右你是天才還是庸才

2018年澳網,韓國21歲小將鄭泫和16歲廣東姑娘王欣瑜在成人組和青少年組兩線都打進了單打4強階段,讓人們對亞洲網球的未來充滿期待。這是繼中國金花李娜和日本球星錦織圭之後,

亞洲網壇湧現出的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位巨星的候選人。

對於兩位新星的成長經歷,人們也充滿好奇,天才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事實上,兩位球員的成長經歷都平淡無奇,鄭泫因為要輔助治療眼疾,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接觸網球;而王欣瑜在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就註定了會“情定網球”,因為爸爸是國家隊教練王鵬、媽媽是籃球運動員的緣故,她身上的運動基因和天賦被寄予厚望,

果然,在二八芳齡,王欣瑜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女網的希望之星。

“國家計畫”成就鄭泫

毫無疑問,本屆澳網,韓國21歲小將鄭泫是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僅因為他小小年紀、世界排名58位石破天驚闖進男單4強,更因為他在晉級之路上先後淘汰了4號種子、小茲維列夫和14號種子、12屆大滿貫冠軍得主小德,一時間成為“無所不能”、甚至要挑戰費德勒天王山的“大魔王”。

很遺憾,

鄭泫未能達成向偶像費德勒好好請教的心願,在首盤速敗、次盤2比5落後時因傷退賽。腳底嚴重的水泡、脫皮、紅腫和疼痛,令人揪心。

但這個身高1.88米的大男孩,賽後坦然面對退賽,同時感恩在與頂尖球星比賽中的巨大收穫。

事實上,和錦織圭當年初涉職業網壇時一樣,

鄭泫的英語也不好,標準的韓國口音,時不時還會卡殼,賽後發佈會也需要有團隊成員講述受傷等比賽以外的事情。由於語言的問題導致無法快速融入職業網球圈,對於亞洲球員來說是比較常見的。但鄭泫卻沒有受制於語言,在墨爾本公園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準確定位,打出屬於自己的網球節奏,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然,也絕非偶然。

“我在跟一個朋友學習應對採訪,

1995打進英國溫布林頓網球錦標賽男單8強。突破46位的世界最高排名,成為日本網球人的夢想。

而鄭泫同樣被納入了韓國的“35計畫”。韓國網球明星李亨澤,2000年打入美國網球公開賽16強,是首個拿到ATP冠軍的韓國人,他職業生涯最高排名為第36名(2007年)。

而中國則則謀劃“ATP100計畫”,旨在打造自己的男子球員,第一步是突破世界排名100位。吳易昺等新生代球員堪當重任。而王欣瑜要想達到李娜的高度,

同樣會遇到巨大的挑戰。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孫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