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圖!乾貨!北汽新能源全球夥伴大會技術PPT解讀

1月29日上午,主題為“新無止境”“北汽新能源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亦莊舉行。小編代表電動邦出席了本次活動,目標是對這位元剛剛奪得年度產銷冠軍的“國家隊”重要成員增加瞭解,

並盡力為邦友們呈現乾貨精華。

首先毋庸置疑,北汽新能源在過去一年中成績斐然,其產銷成績及未來目標如下:

2017年,產銷翻倍(雙雙破10萬),並連續5年蟬聯中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銷售目標是15萬台

2025年,北汽將全面停售燃油車,2020年北京停售自主品牌燃油車

過去五年,科研投入平均占比達12.8%,研發團隊破千人,累計專利2620項(人均2.5件/人)

2025年目標: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新能源份額國內第一,全球前三

以上部分,每項都令人歡欣鼓舞,但最吸引小編的卻是那句“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車”的目標——不但表達了對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擁護,而且面對高速增長的時機,同樣表現出足夠的決心和信心。

除去總結過往,展望未來,本次大會也對產業鏈合作夥伴給予更多關注和感謝,

“開放和共用”是被多位領導反復提及的概念,且現場舉行了多場與各方夥伴的戰略簽約儀式,包括華為、日本瑞薩、江蘇宏微科技、北京世紀金光半導體,中央電視臺(CCTV國家品牌計畫)等等。

相對這些高大上的流程,小編對其中一位高管帶來的“乾貨”更感興趣,相信邦友們也一樣——馬庫斯(MarcusHafkemeyer),他是“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的高級副院長(兼副總經理)。

他的內容不但能讓我們更理解北汽新能源,更能讓我們更加理解市場需求和車企研發產品的思維交集。小編決定下面把馬庫斯的PPT做一簡要分享和分析,希望能一定程度滿足我們的邦友們。

馬庫斯的講解主要按如下思路展開:

1. 通過國內外形勢分析,

看清政策和市場的變化

2. 新的變化下,面臨什麼樣的技術挑戰,需要在哪些地方尋求技術突破

3. 如何與夥伴共建世界級的新能源創新公司

這張圖能看出,各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表明在政策驅動和強力管控下,很多國家都在有規劃有目標的實施新能源戰略。

而在2030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目標銷量占比,將會達到40%-50%!

這張圖表明瞭市場隨政策的變化——正在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不但政策和市場的比重在隨時間發生變化,消費群體本身也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尤其是2020年這個關鍵節點,這應該是所有企業的共識。

從消費者心理和需求角度,進行調研和分析,進而指導產品定義——這是我們熟知的“使用者需求導向”思維。關鍵在於,除去諸多傳統要素外,越來越多人在按照新能源專屬的特性來定義自己的需求。因此,需要再加上一定比重的行業引領因素,將具有前瞻性的科技要素加入,來保證對“市場環境”的良好匹配。

馬庫斯清醒認識到“先發優勢”正在弱化以及競爭加強的現狀,並且對新勢力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和研究,很有意思的做了簡練的“品牌特性歸納”。鑒於電動邦的粉絲很多都不是普通小白,不少都是對這些方向性內容有自己理解的,所以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下,看你是否認同:

拜騰:定制化生產

奇點汽車:軟體定義硬體

威馬汽車:4+2共用出行

雲度汽車:2S+2S店場分離模式

前途汽車:輕量化設計

車和家:分時租賃、智能出行

這張圖其實很普適:從動力電池到輪端,能量經過逐級傳輸和衰竭(包括用電器),最終能用於輪端驅動,能量效率也就剩下85%了,但是這比傳統燃油車的效率已經高出一倍了!

隨著電池和PACK(封裝)的能量密度提升,包括PACK的輕量化,續駛里程必然隨時間線性提升,而熱管理系統應對低溫的性能提升對於降低能耗也是作用巨大的!這點我們的電動車主們必定更有切身體會。

北汽新能源聚焦於傳動系、電機、逆變器、減速器、動力系統5大核心技術,打造出兼具高效能、高度整合性和高可靠性的e-Motion Drive超級電驅系統,效率指標看上去都不低。

這部分相對不好理解,核心思想是:用一流的零部件(硬體)進行拼湊、堆積並不能得到一流的好車,與控制策略的正確結合才是整車廠的核心價值,即把硬體和控制策略進行合適的、精確的整合,形成自己的DNA,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主要說的輕量化方面的突破:不但目前有多重成果,未來的技術更是值得期待,尤其我們看到碳纖維類和環保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也符合現在的趨勢。

對智能座艙的解讀:結合識別、交互、顯示、控制,目的當然是更好更愉悅的用戶體驗。

全球化的研發佈局,也是比較流行和現金的做法,全球範圍內充分利用當地研發資源優勢。

以上,是小編個人在本次活動中比較感興趣的部分,整體印象總結下來就是:

北汽作為一個國企形象濃重的龐然大物,至少沒有埋頭閉門造車,而是對市場方向和技術方向的結合給予了足夠關注和重視,充分理解研發應當兼顧市場需求引導和行業發展引領,相比目標口號,小編更相信基於市場/用戶需求的關注和技術路線的合理規劃是新能源的未來。希望北汽新能源再接再厲,也相信北汽新能源將以強大的研發團隊、頂級的硬體環境、“五國七地”的研發網路,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圍繞電動化、智慧化、輕量化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行業發展瓶頸。

這應該是所有企業的共識。

從消費者心理和需求角度,進行調研和分析,進而指導產品定義——這是我們熟知的“使用者需求導向”思維。關鍵在於,除去諸多傳統要素外,越來越多人在按照新能源專屬的特性來定義自己的需求。因此,需要再加上一定比重的行業引領因素,將具有前瞻性的科技要素加入,來保證對“市場環境”的良好匹配。

馬庫斯清醒認識到“先發優勢”正在弱化以及競爭加強的現狀,並且對新勢力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和研究,很有意思的做了簡練的“品牌特性歸納”。鑒於電動邦的粉絲很多都不是普通小白,不少都是對這些方向性內容有自己理解的,所以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下,看你是否認同:

拜騰:定制化生產

奇點汽車:軟體定義硬體

威馬汽車:4+2共用出行

雲度汽車:2S+2S店場分離模式

前途汽車:輕量化設計

車和家:分時租賃、智能出行

這張圖其實很普適:從動力電池到輪端,能量經過逐級傳輸和衰竭(包括用電器),最終能用於輪端驅動,能量效率也就剩下85%了,但是這比傳統燃油車的效率已經高出一倍了!

隨著電池和PACK(封裝)的能量密度提升,包括PACK的輕量化,續駛里程必然隨時間線性提升,而熱管理系統應對低溫的性能提升對於降低能耗也是作用巨大的!這點我們的電動車主們必定更有切身體會。

北汽新能源聚焦於傳動系、電機、逆變器、減速器、動力系統5大核心技術,打造出兼具高效能、高度整合性和高可靠性的e-Motion Drive超級電驅系統,效率指標看上去都不低。

這部分相對不好理解,核心思想是:用一流的零部件(硬體)進行拼湊、堆積並不能得到一流的好車,與控制策略的正確結合才是整車廠的核心價值,即把硬體和控制策略進行合適的、精確的整合,形成自己的DNA,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主要說的輕量化方面的突破:不但目前有多重成果,未來的技術更是值得期待,尤其我們看到碳纖維類和環保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也符合現在的趨勢。

對智能座艙的解讀:結合識別、交互、顯示、控制,目的當然是更好更愉悅的用戶體驗。

全球化的研發佈局,也是比較流行和現金的做法,全球範圍內充分利用當地研發資源優勢。

以上,是小編個人在本次活動中比較感興趣的部分,整體印象總結下來就是:

北汽作為一個國企形象濃重的龐然大物,至少沒有埋頭閉門造車,而是對市場方向和技術方向的結合給予了足夠關注和重視,充分理解研發應當兼顧市場需求引導和行業發展引領,相比目標口號,小編更相信基於市場/用戶需求的關注和技術路線的合理規劃是新能源的未來。希望北汽新能源再接再厲,也相信北汽新能源將以強大的研發團隊、頂級的硬體環境、“五國七地”的研發網路,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圍繞電動化、智慧化、輕量化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行業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