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業公敵高通被歐盟重罰:中國廠商不能坐以待斃、任由擺佈了!

近日,據法新社報導,因違反歐盟反壟斷條款,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公司被歐盟宣佈處以9.97億歐元(約合12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據悉,2011年,高通公司與蘋果公司達成協議,高通公司支付大筆款項給蘋果公司,

要求蘋果在所有iPhone和iPad中只能使用高通公司生產的晶片。

此次處罰是高通公司在全世界遭遇的巨額壟斷處罰之一。近年來,由於利用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價格,高通在中國以及臺灣地區、韓國均遭處罰,加上此次歐盟的12億美金巨額罰單,高通一共背負近40億美金的罰金。

此前,歐盟就曾經指出,高通在2009至2011年間,以低於成本價售賣部分基帶晶片,通過價格傾斜政策影響終端廠商的市場地位,擠壓小供應商,將英國手機軟體廠商Icera擠出市場。目前,Icera公司現已被其他公司收購。

目前,高通與恩智浦並購案正在進行中,恩智浦是業內領先的汽車電子晶片供應商,高通將借助恩智浦在汽車領域的領先優勢,大舉向車用半導體領域擴張。

截至目前,在必須取得9個國家和地區的許可中,高通已經獲得8張通行證。令相關業內人士焦慮是,如果最終高通並購恩智浦獲得放行,高通將重演在手機產業“不獲得專利授權、沒有晶片銷售”的商業模式,屆時,將對我國的車用半導體產業,以及汽車、物聯網、安全、射頻、網路等領域造成毀滅性打擊。

反壟斷專家、北大法學院教授盛傑明表達了對此事件的擔憂,此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美國高通公司實行的“沒有專利授權就沒有晶片”的商業模式,目前已經受到了來自全球主要反壟斷調查機構的巨大質疑和挑戰,包括中國、美國、歐盟、韓國和臺灣地區等地的反壟斷機構先後對其展開調查並開處了巨額罰單。

如果高通公司將其商業模式複製到恩智浦公司的業務領域,勢必會在相關產業引發對反壟斷的嚴重擔憂和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