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弄堂裡,偷得浮生半日閑

“ 站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

—王安憶《長恨歌》

“弄堂”是上海人對里弄的俗稱,裡邊兒有叫賣點心的,還有修理棕棚、補皮鞋和彈棉花胎的。它市井,它質樸,但就是它記載了上海最真實的變遷。來上海,去這些弄堂裡走一遭,才算看清了上海的樣子。

五原路

小資腔調的一公里

▲ 五原路是上海少有的不通公交的馬路,幾家頗有腔調的小店讓這短短的一公里宛如一幅上海最小資的縮略圖。205弄2-6號來斯南村是五幢三層花園住宅,白色建築南面有綠樹成蔭;288弄3號小洋房是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的故居;314號是獨立花園洋樓,

曾是宋慶齡先生創辦的中國福利會幼稚園,每一幢建築都有自己厚重的歷史。

地址:徐匯區五原路

交通方式:地鐵1號線常熟路站

推薦小店 流光漫影Gallery&coffee

▲ 是畫廊也是咖啡館,極富設計感的建築外觀。桂花樹、小院落,老房子、現代風,這裡充斥著矛盾卻也意外的和諧。

成熟藝術家的限量版畫,青年藝術家的新銳作品,手工瓷器,攝影、裝置,國際藝術家的展覽與交流,在這裡總能找到能讓你呆上一下午的理由。

地址:五原路250號

電話:021-64182663

南昌路

風花雪月的名人故居

▲ 南昌路是條很窄的馬路,緊挨著淮海路,

住過的名人也是數不勝數。136弄1號是巴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11號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房,39號是大翻譯家傅雷的舊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女士,曾經在弄內48號的三樓住過。《新青年》編輯部的舊址就在567弄。這些老洋房們現在演變成了家居店,服飾店和咖啡小店大隱隱於市。

地址:上海市南昌路

交通方式:地鐵1號線黃坡南路下步行15分鐘

推薦小店 雜誌社zak ka zine

▲ 這家店裝修很清新,店內擺設小物都是店主在多年的旅行中淘回來的,店主鼓勵客人自己做咖啡,虹吸壺,法壓壺,摩卡壺,手沖等這裡都有,在這裡可以享受手作的樂趣,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談天說地。

地址:南昌路110弄上海別墅16號底樓小花園老洋房

電話:021-53068223

人均消費:40元

推薦小店 Sober Company

▲ Sober Company是由全球50佳的酒吧Speak Low照著紐約街頭酒吧的樣子搬過來的,你可以在這裡喝咖啡,享受一頓簡餐,夜幕降臨,轉身走去二樓Sober Society喝上一杯,Matatlan,煙熏唐辛子味道很特別,清冽的口感擴散開濃濃的胡椒香氣。這裡還有一條密道通往Sober Kitchen,這裡有些日式味道,可以喝茶聊天。

地址:雁蕩路99號(南昌路)

電話:021-53098261

人均消費:250元

嘉善坊

最時髦的露天集市

▲ 陝西南路一帶是上海最有市井味兒的地方,這裡原本是弄堂裡的一個舊廠房,外面看起來是逼仄的小路,走進去別有洞天,老上海叫它“嘉善老市”。每月的第一、第三個週末變身成上海最時髦的露天集市。很多外國人會帶著自己家鄉的特產來擺攤, 還會有現場製作的牛排,香腸等等。如果剛好趕上,可以去體味一下弄堂裡的異國風情,很有意思。

地址:盧灣區陝西南路550弄

交通方式:地鐵9號線嘉善路站下

思南路

文人騷客輩出

▲ 思南路是很出名的弄堂了,這裡老上海的生活氣息已經所剩無幾了,但經過現代的雕琢,思南公館這裡走出過電視劇《長恨歌》裡的王琦瑤,電影《色·戒》裡易先生的辦公室,也還原了電影《小時代3》裡的一場鴻門宴,充滿小資的情調與腔調,這裡有很多強調咖啡店和雜貨小店,可以坐上一下午,無論如何都是值得一窺真容。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思南路

交通方式:地鐵1、8、10號線至淮海中路思南路站

推薦小店 阿娘麵館

▲ 思南路的招牌小店,黃魚面是招牌,黃魚處理的非常好,一點都不腥,肉頭也非常嫩,搭配鹹菜,甜甜的,很合上海人口味,也推薦蔥油肉絲拌面,炸香的小蔥。切成長條狀,炸得微焦。疊加醬油的鹹鮮,口感勁道。少許的幹蝦,味道很好。

地址: 思南路36號(近南昌路)

電話: 021-53066604

人均消費:25元

藍妮弄堂

風格迥異的玫瑰別墅

▲ 弄堂裡有7幢造型典雅三層樓洋房,七座建築物有七種顏色,風格迥異。因弄堂口的地面上有“玫瑰”兩個字樣,也被稱為“玫瑰別墅”。弄堂以苗王公主藍妮為名,藍妮是孫中山兒子孫科的秘書及二夫人。離開孫科後,藍妮在商界嶄露頭角,在此處安詳晚年,本來只有一棟別墅是她的,但她為了獨享清淨,買下了隔壁兩棟,在此過著愜意的日子直到去世。

地址:復興西路44弄

交通方式:乘地鐵10號線至上海圖書館站下

愚園路749弄

上海最神秘的別墅

▲ 這條弄堂是由三棟別墅組成的,主弄連著側弄,側弄又連著小側弄。處處都是暗道,穿過層層暗道可以見到連續的三幢造型各異的別墅,門牌號分別是63號、65號和67號。這樣設計,是為了方便隱蔽和逃生。67號從外面看去像一個死胡同,一扇鐵門斷掉了所有的退路,可是穿過鐵門後卻是另外一個天地,有花園,有裙房,更有67號真正的大門。而 63號和65號也位於弄堂昀深處,出入都有多重通道和突兀的鐵門。到這裡走一道,仿佛能看到亂世中的上海。

地址:愚園路749弄

交通指南:地鐵2號線,公交20、765、44路等。

隆昌公寓

羅馬鬥獸場般的圍城

▲隆昌路362號也叫隆昌公寓。整個建築風格類似于古羅馬鬥獸場的方筒形建築,中間是公共的院子,是停車場也是鄰里談天說地的地方,被周邊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如“圍城”一般。院裡的人猶如井底之蛙。在隆昌公寓內有兩座電梯,這在當時的中國大概也是寥寥無幾,在如今時髦的大上海,這樣的風景是絕無僅有的存在了。

地址:隆昌路362號

交通方式:地鐵12號線隆昌路站

如今,弄堂裡仍然住著沉默樸實的居民,像這個城市經歷過的每一個時代一樣,好幾戶人家擠在一所大房子裡。上海的弄堂終將越拆越少,但它不會消失。我們去旅行,去看城市的變遷,更應該看到城市的過去,讓它依著歲月的長河愈發鋥亮。

在這裡可以享受手作的樂趣,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談天說地。

地址:南昌路110弄上海別墅16號底樓小花園老洋房

電話:021-53068223

人均消費:40元

推薦小店 Sober Company

▲ Sober Company是由全球50佳的酒吧Speak Low照著紐約街頭酒吧的樣子搬過來的,你可以在這裡喝咖啡,享受一頓簡餐,夜幕降臨,轉身走去二樓Sober Society喝上一杯,Matatlan,煙熏唐辛子味道很特別,清冽的口感擴散開濃濃的胡椒香氣。這裡還有一條密道通往Sober Kitchen,這裡有些日式味道,可以喝茶聊天。

地址:雁蕩路99號(南昌路)

電話:021-53098261

人均消費:250元

嘉善坊

最時髦的露天集市

▲ 陝西南路一帶是上海最有市井味兒的地方,這裡原本是弄堂裡的一個舊廠房,外面看起來是逼仄的小路,走進去別有洞天,老上海叫它“嘉善老市”。每月的第一、第三個週末變身成上海最時髦的露天集市。很多外國人會帶著自己家鄉的特產來擺攤, 還會有現場製作的牛排,香腸等等。如果剛好趕上,可以去體味一下弄堂裡的異國風情,很有意思。

地址:盧灣區陝西南路550弄

交通方式:地鐵9號線嘉善路站下

思南路

文人騷客輩出

▲ 思南路是很出名的弄堂了,這裡老上海的生活氣息已經所剩無幾了,但經過現代的雕琢,思南公館這裡走出過電視劇《長恨歌》裡的王琦瑤,電影《色·戒》裡易先生的辦公室,也還原了電影《小時代3》裡的一場鴻門宴,充滿小資的情調與腔調,這裡有很多強調咖啡店和雜貨小店,可以坐上一下午,無論如何都是值得一窺真容。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思南路

交通方式:地鐵1、8、10號線至淮海中路思南路站

推薦小店 阿娘麵館

▲ 思南路的招牌小店,黃魚面是招牌,黃魚處理的非常好,一點都不腥,肉頭也非常嫩,搭配鹹菜,甜甜的,很合上海人口味,也推薦蔥油肉絲拌面,炸香的小蔥。切成長條狀,炸得微焦。疊加醬油的鹹鮮,口感勁道。少許的幹蝦,味道很好。

地址: 思南路36號(近南昌路)

電話: 021-53066604

人均消費:25元

藍妮弄堂

風格迥異的玫瑰別墅

▲ 弄堂裡有7幢造型典雅三層樓洋房,七座建築物有七種顏色,風格迥異。因弄堂口的地面上有“玫瑰”兩個字樣,也被稱為“玫瑰別墅”。弄堂以苗王公主藍妮為名,藍妮是孫中山兒子孫科的秘書及二夫人。離開孫科後,藍妮在商界嶄露頭角,在此處安詳晚年,本來只有一棟別墅是她的,但她為了獨享清淨,買下了隔壁兩棟,在此過著愜意的日子直到去世。

地址:復興西路44弄

交通方式:乘地鐵10號線至上海圖書館站下

愚園路749弄

上海最神秘的別墅

▲ 這條弄堂是由三棟別墅組成的,主弄連著側弄,側弄又連著小側弄。處處都是暗道,穿過層層暗道可以見到連續的三幢造型各異的別墅,門牌號分別是63號、65號和67號。這樣設計,是為了方便隱蔽和逃生。67號從外面看去像一個死胡同,一扇鐵門斷掉了所有的退路,可是穿過鐵門後卻是另外一個天地,有花園,有裙房,更有67號真正的大門。而 63號和65號也位於弄堂昀深處,出入都有多重通道和突兀的鐵門。到這裡走一道,仿佛能看到亂世中的上海。

地址:愚園路749弄

交通指南:地鐵2號線,公交20、765、44路等。

隆昌公寓

羅馬鬥獸場般的圍城

▲隆昌路362號也叫隆昌公寓。整個建築風格類似于古羅馬鬥獸場的方筒形建築,中間是公共的院子,是停車場也是鄰里談天說地的地方,被周邊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如“圍城”一般。院裡的人猶如井底之蛙。在隆昌公寓內有兩座電梯,這在當時的中國大概也是寥寥無幾,在如今時髦的大上海,這樣的風景是絕無僅有的存在了。

地址:隆昌路362號

交通方式:地鐵12號線隆昌路站

如今,弄堂裡仍然住著沉默樸實的居民,像這個城市經歷過的每一個時代一樣,好幾戶人家擠在一所大房子裡。上海的弄堂終將越拆越少,但它不會消失。我們去旅行,去看城市的變遷,更應該看到城市的過去,讓它依著歲月的長河愈發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