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新年掀起瘋狂軍購序幕:求購美國遠端巡航導彈,中國需警惕

【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日本兩艘“直升機護衛艦”,經過改裝可搭載F-35B戰鬥機

近來,日本方面雖然表現出要與中國“合作”的意願,但是從其藉口朝鮮問題擴充軍備、在釣魚島問題上向中國挑釁、與澳大利亞探討建立軍事同盟等新動向來看,我們有必要警惕日本方面在2018年,於朝鮮、東海等方向上做出更激進的挑釁舉動。這次,我們對日本目前在發展“進攻性力量”的動向進行整理,簡要介紹日本近年來的軍備情況。

2017年8月,日本發佈了新版《防衛白皮書》,

這份白皮書老調重彈,再次借助海洋安全問題鼓吹“中國威脅論”,渲染日本安全保障環境日趨嚴峻,為安倍政府延續擴張性防衛政策背書。此外,日本近年來不斷強化其所謂“西南諸島”防衛能力,並有干涉中國內政即臺灣問題的企圖,和試圖介入南海地區爭端的舉動。另外,日本政府對朝鮮核問題的相關言論和做法,使得朝鮮核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圖為2016年1月底,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日本海跟拍的中國海軍預警機,日本長期以海洋安全問題炒作“中國威脅論”,而近年來中國艦機頻繁出現在日本周邊海域,讓日本倍感壓力增加

日本政府目前正極力推動日本軍事化進程,日本防衛省在2018年度預算中申請5.2551萬億日元防衛費,

創下了日本防衛費新紀錄。日本政府已開始研究於2018年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其中,日本政府將於2018下半年開始修改以防衛力建設方針內容為主的《防衛計畫大綱》,同時制定2019年度以後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簡稱“中期防”)的內容。

由“守”轉“攻”,日本政府頻繁修改和頒佈一系列防衛政策之後,是擴軍和武器採購的進行,這是日本政府努力建設“進攻性力量”的重要一環。

而日本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是建設“進攻性力量”最活躍的軍種。2016年,美國批准向日本出售4架最新型KC-46A空中加油機,波音公司已開始生產第一架,預計2020年交付日本。全部交付後日本空中加油機隊將擴充至8架。2017年,日本完成了C-2運輸機的研製工作。C-2運輸機的航程和運載能力還是很可觀的,相對來說C-2會增強日本自衛隊的戰略投送能力。

▲KC-46A加油機為F-35戰機加油示意圖

▲美國為日本生產的F-35A戰鬥機進行試飛

2017年10月,美國國會批准對日本出售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向其出售56枚AIM-120C-7型中程空對空導彈,以及導彈的相關技術和後勤支援、維修服務等,總價約為1.13億美元。日本還計畫引進射程超過300千米的挪威JSM防區外空對地導彈,和美國研製的增程型“賈斯姆”導彈(JASSM-ER),以增強F-35A戰機的對地打擊能力。

▲美軍B-1B轟炸機進行增程型“賈斯姆”導彈投放試驗

增程型“賈斯姆”導彈通過換裝新型發動機和增加燃料,將射程從原有型號的370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已經達到了中程導彈的範疇。日方相關人士稱,如果一旦日本進口這一導彈,將可以從日本東北的新瀉縣直接攻擊朝鮮半島上的目標。另外,日本防衛省計畫於2018財年啟動陸上攻擊巡航導彈專案,研發日本版“戰斧”巡航導彈。上述進攻型導彈已超出了日本“專守防衛”的憲法原則,將使日本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日本計畫引進美國波音的EA-18G電子攻擊機,並把引入電子攻擊機寫入2019-2023年度的中期防衛計畫,力爭5年內採購數架。EA-18G是美國海軍現役最先進電子戰飛機,帶有大功率電子干擾吊艙對敵方雷達、通訊等系統進行軟殺傷,還能掛載反輻射導彈,如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進行物理摧毀。此外,日本計畫截至2019年,從美國引進3架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用於提高日本周邊的警備能力。不過有消息稱,由於採購費用的增加,日本防衛省正在討論是否中止引進全球鷹無人機。

▲美國海軍的EA-18G電子戰飛機,日本希望引進該機以提高空自的電子戰能力

2017年3月,日本新建造的“加賀”號直升機航母服役,至此日本海自4艘直升機航母全部服役,這些艦艇具備改裝搭載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也可搭載“魚鷹”傾旋翼機和日本版“海軍陸戰隊”,進行遠洋登陸作戰。2017年,“朝日”級導彈驅逐艦首艦“朝日”號進行海試,二號艦“不知火”號下水,該級艦強調反潛能力,通過改進聲納來進一步強化反潛探測能力。另外,日本海自計畫新建兩艘“宙斯盾”驅逐艦,到2020年其“宙斯盾”艦艇將達到8艘。

日本海自計畫替代“阿武隈”級護衛艦的新型DEX護衛艦,將從2018財政年開始,以每年建造兩艘的速度,4年建造8艘,把原來計畫的建造速度加倍。這種輕型護衛艦據稱具備40節的高航速,可換裝不同的模組執行不同的任務,該艦的出現是因為日本開始重視發展近海作戰能力。日本仍在繼續建造“蒼龍”級潛艇,預計到2021年,日本海自將擁有多達22艘潛艇的潛艇部隊。

▲日本新型護衛艦的早期示意圖,此類艦艇將提高海自在近海的作戰能力

日本軍工企業已經做好了大批量生產ASM-3空艦導彈的準備,這是日本歷史上研製的第一款超聲速反艦導彈,導彈預計在2019年交付部隊。ASM-3射程100多公里,採用衝壓發動機,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另外,日本計畫引進美國AGM-158C型反艦導彈,即LRASM新型反艦導彈,雖然是亞音速導彈,但具有隱身性能和智慧化水準,射程超過560千米。

▲F-2戰鬥機攜帶ASM-3超音速導彈進行測試

▲日本自衛隊進行登陸演習

2017年12月,日本內閣通過決議,正式決定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預計每套“宙斯盾”系統造價約為800億日元,將使用日美合研的“標準-3”Block2A導彈。日本政府計畫將這兩套陸基“宙斯盾”配置在秋田、山口兩縣,計畫於2023財年內正式投入使用。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將完善日本的反導體系。另外結合日本引進或研發進攻型武器的消息,日本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也有可能用來發射進攻型導彈的。

▲美國部署在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日本將開建兩套該系統

日本近兩年正推動軍事航太能力發展,日本政府決定在防衛省和自衛隊內部新設具備統一指揮太空、網路空間和電子戰部隊的司令部職能的高級部隊。日本將在2018年2月25日發射新型“光學六號”偵察衛星,提升太空監視能力。另外預計日本將在2018年發射另兩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結合2017年發射的首顆通信衛星,3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全部發射成功之後,可為日本自衛隊提供24小時的全球通信服務。

在加強日美軍事同盟關係的同時,日本還與英國、德國、法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在防務領域上強化合作,或簽署新的軍事協定,或探討構建軍事聯盟,或進行聯合演習、部隊互訪等,甚至明確表明是為了防範中國而拉域外國家在東亞敏感地區進行活動,對地區和平和穩定構成了不良影響。

▲圖為2016年10月,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首次抵達日本,與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聯合訓練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多數輿論對2018年中日關係改善是持樂觀態度的。但日本政府近年來在防衛方面的各種動向,以及在東亞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相關動作,還是讓人們擔憂其是否會挑動地區敏感問題的神經。特別是日本目前逐漸突破“專守防衛”的框架,擴軍整備發展“進攻性力量”,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關切。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總價約為1.13億美元。日本還計畫引進射程超過300千米的挪威JSM防區外空對地導彈,和美國研製的增程型“賈斯姆”導彈(JASSM-ER),以增強F-35A戰機的對地打擊能力。

▲美軍B-1B轟炸機進行增程型“賈斯姆”導彈投放試驗

增程型“賈斯姆”導彈通過換裝新型發動機和增加燃料,將射程從原有型號的370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已經達到了中程導彈的範疇。日方相關人士稱,如果一旦日本進口這一導彈,將可以從日本東北的新瀉縣直接攻擊朝鮮半島上的目標。另外,日本防衛省計畫於2018財年啟動陸上攻擊巡航導彈專案,研發日本版“戰斧”巡航導彈。上述進攻型導彈已超出了日本“專守防衛”的憲法原則,將使日本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日本計畫引進美國波音的EA-18G電子攻擊機,並把引入電子攻擊機寫入2019-2023年度的中期防衛計畫,力爭5年內採購數架。EA-18G是美國海軍現役最先進電子戰飛機,帶有大功率電子干擾吊艙對敵方雷達、通訊等系統進行軟殺傷,還能掛載反輻射導彈,如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進行物理摧毀。此外,日本計畫截至2019年,從美國引進3架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用於提高日本周邊的警備能力。不過有消息稱,由於採購費用的增加,日本防衛省正在討論是否中止引進全球鷹無人機。

▲美國海軍的EA-18G電子戰飛機,日本希望引進該機以提高空自的電子戰能力

2017年3月,日本新建造的“加賀”號直升機航母服役,至此日本海自4艘直升機航母全部服役,這些艦艇具備改裝搭載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也可搭載“魚鷹”傾旋翼機和日本版“海軍陸戰隊”,進行遠洋登陸作戰。2017年,“朝日”級導彈驅逐艦首艦“朝日”號進行海試,二號艦“不知火”號下水,該級艦強調反潛能力,通過改進聲納來進一步強化反潛探測能力。另外,日本海自計畫新建兩艘“宙斯盾”驅逐艦,到2020年其“宙斯盾”艦艇將達到8艘。

日本海自計畫替代“阿武隈”級護衛艦的新型DEX護衛艦,將從2018財政年開始,以每年建造兩艘的速度,4年建造8艘,把原來計畫的建造速度加倍。這種輕型護衛艦據稱具備40節的高航速,可換裝不同的模組執行不同的任務,該艦的出現是因為日本開始重視發展近海作戰能力。日本仍在繼續建造“蒼龍”級潛艇,預計到2021年,日本海自將擁有多達22艘潛艇的潛艇部隊。

▲日本新型護衛艦的早期示意圖,此類艦艇將提高海自在近海的作戰能力

日本軍工企業已經做好了大批量生產ASM-3空艦導彈的準備,這是日本歷史上研製的第一款超聲速反艦導彈,導彈預計在2019年交付部隊。ASM-3射程100多公里,採用衝壓發動機,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另外,日本計畫引進美國AGM-158C型反艦導彈,即LRASM新型反艦導彈,雖然是亞音速導彈,但具有隱身性能和智慧化水準,射程超過560千米。

▲F-2戰鬥機攜帶ASM-3超音速導彈進行測試

▲日本自衛隊進行登陸演習

2017年12月,日本內閣通過決議,正式決定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預計每套“宙斯盾”系統造價約為800億日元,將使用日美合研的“標準-3”Block2A導彈。日本政府計畫將這兩套陸基“宙斯盾”配置在秋田、山口兩縣,計畫於2023財年內正式投入使用。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將完善日本的反導體系。另外結合日本引進或研發進攻型武器的消息,日本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也有可能用來發射進攻型導彈的。

▲美國部署在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日本將開建兩套該系統

日本近兩年正推動軍事航太能力發展,日本政府決定在防衛省和自衛隊內部新設具備統一指揮太空、網路空間和電子戰部隊的司令部職能的高級部隊。日本將在2018年2月25日發射新型“光學六號”偵察衛星,提升太空監視能力。另外預計日本將在2018年發射另兩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結合2017年發射的首顆通信衛星,3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全部發射成功之後,可為日本自衛隊提供24小時的全球通信服務。

在加強日美軍事同盟關係的同時,日本還與英國、德國、法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在防務領域上強化合作,或簽署新的軍事協定,或探討構建軍事聯盟,或進行聯合演習、部隊互訪等,甚至明確表明是為了防範中國而拉域外國家在東亞敏感地區進行活動,對地區和平和穩定構成了不良影響。

▲圖為2016年10月,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首次抵達日本,與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聯合訓練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多數輿論對2018年中日關係改善是持樂觀態度的。但日本政府近年來在防衛方面的各種動向,以及在東亞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相關動作,還是讓人們擔憂其是否會挑動地區敏感問題的神經。特別是日本目前逐漸突破“專守防衛”的框架,擴軍整備發展“進攻性力量”,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關切。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