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慰安婦”憶苦難歲月,代替妹妹走進炮樓,一次服務不超30分鐘

“慰安婦”巧梅的往事,為尊重受害者,文章中用的是化名。

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的淪陷區裡,日寇建立了無數個據點,這些據點多數都分佈在各個交通要道旁邊,每個據點裡都有若干個炮樓。

每一個炮樓裡幾乎都流灑著無數中國女人的血淚,而日本人把她們叫做“慰安婦”。

在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炮樓中國男人是進不去的,因為實際上要強行端掉一個日寇的炮樓是很難的,影視劇裡表述的那些就算是真實的,但也是個少數的典型,

絕大多數炮樓都是中國人無法靠近的。所以炮樓裡的生活是神秘的,儘管每一個炮樓裡都有數以百計的婦女被日寇強☆禁☆暴、糟蹋,然而這些發生在70多年前的事情,只有當時的受害者和她們的家人才知道,因為那是一段見不得人的歷史,所以她們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埋藏一輩子,最後隨著自己的肉體一起帶到泥土裡,後來人幾乎沒有人知道。

當然,儘管絕大多數慰安婦選擇了默默無聞把自己的秘密帶離這個世界,不過也有人勇敢的站了出來,這個比例應該是20萬中的數百人,千分之一吧,所以那是一件怎樣讓人難以啟齒罪惡呀。

巧梅就是那個千分之一,她是一個勇敢的站出來的“慰安婦”,在20年前,她甚至把日本官方靠上了法庭,

雖然最終日本當局以我們官方已放棄賠償為由拒絕了巧梅等人的訴訟請求,但隨著案件的公開,巧梅她們的遭遇也被公諸於世,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重視。

在70多年前,巧梅是被日本人徵集走的,維持會給了村裡任務,偽村長最後攤派到了巧梅家裡,

因為巧梅家裡有3個姐妹,身為老大的她只能代替妹妹們自己走進了日本人的炮樓。

巧梅回憶說跟她在一起的“慰安婦”幾乎都是年輕美貌的女孩子,她們的年齡很多都在16歲到18歲之間,很多人都是被日寇就近抓捕的,有的也跟巧梅一樣,是被偽政權強行灘派到各個村子後而被派去的代表。

因為巧梅是那個日寇據點裡的第一批“慰安婦”,所以她還回憶了日寇慰安所掛牌開張第一天的場景。

巧梅說那些興奮的日本士兵通宵達旦地等在大門口外,天剛拂曉,慰安所前已門庭若市,人頭攢動,當天日寇還用7輛大卡車接送各個哨位裡的士兵。

在慰安所門前,日寇則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他們每一個人都領到了一個牌號和一個印有“突擊一番”的衛生袋,袋子裡裝著避孕套和清潔粉等。每個日寇進房間後最多只能呆30分鐘,時間超過就會有專門的“值日官”來提醒,然後又叫來新的日本兵……

從巧梅的講述中老兵發現巧梅所呆的是比較正規的慰安所,但是這並不能減輕她所遭受的災難,在每一個30分鐘裡對於巧梅來說都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經歷,而在她終於有機會逃離魔窟後,也已傷痕累累,終身不育。

然後又叫來新的日本兵……

從巧梅的講述中老兵發現巧梅所呆的是比較正規的慰安所,但是這並不能減輕她所遭受的災難,在每一個30分鐘裡對於巧梅來說都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經歷,而在她終於有機會逃離魔窟後,也已傷痕累累,終身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