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芳華》原著作者嚴歌苓來寧:對軍旅“芳華”心存感恩

因為電影《芳華》的熱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嚴歌苓原著小說《芳華》也在熱銷。

為此,嚴歌苓從德國回到國內,在各個城市舉辦讀者見面會,1月30日嚴歌苓來到南京“鳳凰吾在書舍”舉行見面會。下午,她還來到鳳凰雲書坊與南京讀者分享寫作背後的故事。

從《少女小漁》到《小姨多鶴》,從《金陵十三釵》到《陸犯焉識》,從《梅蘭芳》到《芳華》,這些年來,嚴歌苓的作品受到李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大咖導演的青睞,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為什麼都選中了嚴歌苓?嚴歌苓表示,

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很注重塑造人物,大概是大家都很喜歡我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吧。”另一方面,嚴歌苓作品的畫面感極強,這也為電影拍攝創造了優越條件。

小說《芳華》涵蓋了嚴歌苓的青春與成長期,她在40餘年後回望這段經歷,筆端蘊含了飽滿的情感。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她在軍隊待了13年,從1971年12歲入伍,一直到25歲部隊裁軍退伍,

整整跳了八年舞。當她成為作家後,這段經歷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芳華》並非她第一次寫部隊生活,但卻是最具個人自傳色彩的。儘管是虛構的故事,但是她坦言“這段時光對我的人生來說是決定性的。如果我不上前線,我不去採訪傷患,我肯定不知道我是一個作家,不會從舞蹈這麼快就轉變成寫作。進入寫作之後,如果沒有軍隊給我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鐵的紀律,
我可能也不會在三十歲,在中國已經是一個成熟的作家的時候,又走向了國外。沒有部隊的吃苦精神,不可能完成我的學業,再寫出另外一個層次上的小說。”嚴歌苓說,對這段“芳華”,她一直心存感恩。

隨著名氣的大漲,嚴歌苓對待文字的態度卻從來沒有改變過。為了挖掘到故事中人物的魂,她用來體驗生活的成本也不可計量。不過嚴歌苓表示,在寫小說和編劇之間,

她更傾向於寫小說。(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時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