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圖解】我國首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每日6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可提高成績

“兒童青少年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週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今天下午,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牽頭,

聯合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指南製作與評價中心合作製作完成的國內首部《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正式發佈。

“中國版”青少年活動指南填補空白

近30年來我國青少年營養和發育水準不斷提高,

但青少年部分體能素質指標卻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肥胖、視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2016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育健身效果調研”對全國32個省市,近10萬名中小學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中高強度運動時間和螢幕暴露時間不容樂觀。這一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江帆說,縱觀全球多個國家,針對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指南並不少見,
但我國之前尚無兒童身體活動指南。青少年加強身體活動時,家長、老師、兒科醫務工作者缺乏科學依據。

填補兒童青少年指南制定空白,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牽頭,在“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5年-2017年)”《醫體結合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策略和方法》課題支持下,著手開展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制定工作。

指南工作小組集結來自兒科、運動健康、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合力形成工作團隊,歷時1年半,在上海、湖北等全國多地召開現場調研會,通過梳理來自學生、家長、老師、醫生各方對我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最關注的10大問題,依據現有國際指南進行針對性文獻梳理、循證評價與整合,最終完成指南制定。

首次提出活動推薦量

“中國版”兒童青少年活動指南有哪些亮點?江帆介紹,

指南主要目標人群為健康的6-17歲兒童青少年,在國內首次提出“中國兒童青少年每天身體活動”推薦量。

“中國版”指南充分參考國際28個指南意見後,推薦兒童青少年每天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週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指南還專門強調久坐行為問題,專家解釋,即使達到每天推薦的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

如每天仍有較長時間久坐行為,仍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指南特別建議,兒童青少年每日螢幕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減少持續久坐行為,課間休息時應進行適當的活動。

經專家組反復討論,指南同時涉及的內容有:身體活動定義及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久坐行為的定義及其健康危害;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建議;非專業人員使用的身體活動強度的評價方法;身體活動與傷害關係;不同氣候環境下身體活動建議和對兒童人群發病率較高的哮喘兒童身體活動建議。

身體鍛煉與學業功課“正相關”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許多家長都有“學業功課與身體鍛煉難兩全”的固有認知誤區,“中國版”兒童青少年活動指南頗有針對性地指出,身體活動有益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提高。

2009年,上海針對2200多名五年級學生中開展的調查揭示,中等強度、低強度運動的頻率均與學業成績存在正向相關關係,其相關性在學習成績較差的人群中,比學習成績較好的人群更大。2014年,上海針對17000多名小學生中開展的調查同樣證實了這一點,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時間,與兒童心理健康有獨立正向相關關係。每天參加1-2小時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學生相比,活動時間低於1小時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前者的1.37倍。

專家進一步補充,國際研究也明確了身體活動對學業成績的促進作用。綜合國際26項研究資料分析顯示,增加課內外身體活動,可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數學和閱讀的技能。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身體鍛煉與學業功課“正相關”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許多家長都有“學業功課與身體鍛煉難兩全”的固有認知誤區,“中國版”兒童青少年活動指南頗有針對性地指出,身體活動有益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提高。

2009年,上海針對2200多名五年級學生中開展的調查揭示,中等強度、低強度運動的頻率均與學業成績存在正向相關關係,其相關性在學習成績較差的人群中,比學習成績較好的人群更大。2014年,上海針對17000多名小學生中開展的調查同樣證實了這一點,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時間,與兒童心理健康有獨立正向相關關係。每天參加1-2小時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學生相比,活動時間低於1小時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前者的1.37倍。

專家進一步補充,國際研究也明確了身體活動對學業成績的促進作用。綜合國際26項研究資料分析顯示,增加課內外身體活動,可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數學和閱讀的技能。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