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GDP我們都知道是什麼,但是關於GDP的有一點你可能沒太關注

隨著2017年的各項經濟資料的逐一公佈,近些天來,各大網路平臺對於我國的經濟狀態的討論也日益增加。其中討論得比較多的,出現的字眼最多的,我想非GDP莫屬了。我們也都從新聞上瞭解到,

我們國家在2017年經濟形勢依然比較嚴峻的這一年,保持住了我們的“新常態”的中高速增長趨勢。取得了¥827121.94656億元的GDP總量,GDP同比增長6.9%的好成績。如下表所示,我國的經濟表現依然強勢。

GDP總量排名國家名稱GDP總量(人民幣億元)地區排名第1 美國¥1308105.5028億元美洲國家排名第2 中國¥827121.94656億元亞洲國家排名第3 日本¥329996.1444億元亞洲國家排名第4 德國¥246720.3372億元歐洲國家排名第5 法國¥173954.1636億元歐洲國家排名第6 英國¥173294.778億元歐洲國家排名第7 印度¥164779.5156億元亞洲國家排名第8 巴西¥140586.9552億元美洲國家排名第9 義大利¥129792.2184億元歐洲國家排名第10 加拿大¥110824.7484億元美洲國家

那麼,

我們這些資料是怎麼得來的呢?換句話說這些資料是怎麼計算的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訊,GDP的計算方式分為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季度GDP主要是以生產法進行核算的,

而生產法的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GDP=總增加值之和。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GDP的核算是以當年的價格乘當年的數量得到的數值。那意思是假設生產的數量不變,價格變動了GDP的數值也是會變動的。舉個栗子。

假設去年一包辣條2塊錢,生產了10包,那麼GDP就是20塊。而現在一包辣條2.5元,依然生產10包,那麼GDP就變成25元了,就增加了5元。然而我們依然還是只生產了10包辣條而已。所以從上訴案例中不難發現,現今世界各國GDP的核算是以名義GDP為主,而實際GDP應該在名義GDP的上面剔除通貨膨脹率的因素進行計算。根據央行公佈的資料,

我們國家2017年的通貨膨脹率為7.5%,其中食品上漲率最大為9點幾。當然各位網友也不必驚訝說為什麼通貨膨脹率,比GDP增長率還要高,原因是計算的基數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我們還需要為了我們的中國夢而擼起袖子加油幹,啃掉以前粗放式發展留下的硬骨頭”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GDP。我在這留一個小題,供大家共同討論學習吧!假設一個地區投入50萬生產了一批麵粉最後以90萬賣給了食品加工廠,10萬賣給了個人消費者,而食品加工廠最終以180萬賣給了最終消費者。那麼該地區該行業的GDP為多少?

由於時間關係,本文有些地方不太嚴謹,歡迎各位網友指出我文章中的問題,大家一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