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達轉身,牽手騰訊旨在“一箭三雕”

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地,幾大巨頭站在了一起。日前,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定,計畫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頗有意思的是,這被視作是騰訊加速“新零售”佈局之舉,而精明的萬達在聯合騰訊的同時卻也平衡了阿裡系。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在電商巨頭們爭奪線下資源的同時,萬達其實有自己的“一箭三雕”算盤,此番交易能讓萬達得以回籠資金償債、提升線上線下融合和助推萬達商業上市。而這也是萬達一直以來在“輕資產化”和轉型路上的策略延續。

有知情者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最關鍵的是,萬達電商板塊長期缺乏對大資料的掌控力,電商業務開展一直不順,此前的“騰百萬”計畫並不十分成功,而此次“騰蘇京融萬”或許能給萬達電商的發展帶來契機。

巨頭們加速捆綁

據瞭解,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後,萬達商業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

“新零售”概念在2016年10月由阿裡創始人馬雲率先喊出,現在已經形成一窩蜂。京東隨後提出“無界零售”、蘇甯提出“智慧零售”,騰訊雖然沒提出什麼新概念,但是“賦能”“去中心化”都是針對新零售採取的應對舉措。在互聯網企業佈局新零售的過程中,

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所謂的騰訊系和阿裡系。

從電商角度而言,這明顯是騰訊加速佈局實體零售業務。此前,阿裡已經牽手銀泰、高鑫零售、三江購物等,在新零售佈局方面阿裡系顯然搶先一步。於是騰訊也不甘示弱,近期騰訊大舉加速捆綁實體零售商,比如入股永輝,隨後立馬攜永輝一起投資家樂福中國業務。這次騰訊更是聯合蘇寧、京東、融創一起投資萬達商業。

而京東則與沃爾瑪捆綁合作。

相比永輝、沃爾瑪、大潤發等明確地“站隊”,萬達算是非常精明,因為在此番投資者中既有騰訊,也有蘇寧、京東等。值得注意的是蘇寧,2015年阿裡斥資283億元參與蘇甯雲商的非公開發行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甯雲商的第二大股東。因此萬達此次交易是平衡了騰訊系和阿裡系雙方合作,非常周全。

在被媒體刷屏的萬達與騰訊等投資者的340億的戰略合作中,

除了被譽為實體商業和互聯網戰略投資第一大單外,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新消費”是包含零售及以外的各種消費業態,王健林要玩的“新消費”是一盤更大的棋。

王健林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需要線上線下融合的絕不僅僅是零售,還有大消費,也就是包括各種體驗業態和服務在內的消費。相比“零售”,“消費”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廣、機會更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2017年中國經濟資料,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萬億,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9萬億,增長48.1%。非實物商品增長遠超實物商品,說明“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也是大勢所趨。

萬達補電商短板

第一財經記者從萬達集團瞭解到,目前萬達已在全國開業235個萬達廣場,2017年總客流達31.9億人次。萬達廣場體驗消費占比超過60%,餐飲、社交、娛樂都是萬達廣場的強項。因為體驗消費占比大,線上無法替代,儘管近幾年電商對零售衝擊很大,但萬達廣場不僅新開業店速度越來越快,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開店都達到50家,而且老店客流、租金都在持續增長。除此之外,萬達還有文化旅遊城、影城、酒店、兒童產業,都是炙手可熱的消費場景。

有了優質實體商業資源,王健林自然想要以此掌握更多線上線下融合,尤其是大資料。其實,萬達在實體商業的線下線上融合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久。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從2014年萬達佈局萬達電商開始,已經走過了4年,比2016年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早了2年,可是萬達在電商業務發展道路上經過了不少曲折,交了不少學費,雖然大力推廣萬達廣場的免費WiFi,ibcom,智能停車、智能排隊,飛凡用戶端等,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萬達發展電商有幾個問題,一是客戶數量雖然大,但由於萬達廣場是購物中心模式,大部分消費資料都掌握在品牌商手中,並非直接體現在萬達後臺,因此萬達缺乏對客戶大資料的掌控能力,缺乏客戶畫像能力。其次,儘管此前有過‘騰百萬’計畫,但是這類合作的資料是線上線下割裂的,很多線上消費和萬達的實體店消費客戶群不一樣,很難融合。第三,萬達的飛凡電商推廣力度一般,客戶黏性不高,下載量和使用率都不高,儘管最近飛凡做了升級,但依舊無法和其他熱門App相比。”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萬達借力騰訊、蘇寧和京東,可以用騰訊的大資料處理技術,加上具有落地和線上業務結合的蘇寧與京東作為O2O“橋樑”,能夠實質推進萬達對客戶大資料的收集和掌控力。

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指出,萬達網科今後或與騰訊等合作者對接,完成資料導流和線上線下場景化合作,這是萬達電商業務發展的一大步。

第一財經記者從萬達方面獲悉,此次聯手騰訊,微信支付和小程式作為線下場景的賦能工具,都將使萬達的線上發展如虎添翼。騰訊強大的互聯網增值服務可以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種人群,這是和萬達巨大線下客流互為彌補,互為支撐,具有強大的互補性。騰訊將推進與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未來萬達網科有騰訊流量和技術支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資本運作訴求

對萬達而言,其整體有個“一箭三雕”計畫,除了電商業務,還有償債和上市訴求。

萬達商業2016年10月在上證所申請發行不超過300億元的公司債,時隔半年後,顯示最新狀態為“已接收回饋意見”。截至2016年6月末,萬達商業有息負債規模2145.6億元,其中短期借款8.89億元,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241.24億元,長期借款1241.43億元,應付債券654.03億元。萬達系在海外的投資更是龐大,比如2012年,萬達集團26億美元收購AMC。萬達自己也在“減壓”——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萬達在6月初將交易中包括無錫、合肥、重慶等多個萬達城的註冊資本由10億至40億元不等一律撤資調整為5億元,7月10日交易完成之後由融創再度增資。

據統計,萬達海外負債總額80億美元左右,此次騰訊等企業戰投出資340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54億美元。“再加上萬達出售海外房地產回籠資金,償還海外負債應該是萬達系這次交易的一大訴求。”知情者透露。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王健林信誓旦旦說2018年內清償海外負債,看來其是原來有備而來。

此外,萬達商業自然還有上市訴求。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萬達商業上市的主要限制是房地產企業身份。萬達和騰訊戰略合作後,萬達商業將變更為萬達商管集團,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這個問題一解決,萬達商管集團未來無論在哪上市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從這次的合作可以估計,萬達商業未來的上市途徑有了,估值問題也解決了,加上騰訊、京東、蘇寧的新零售合作概念,萬達商管集團在未來或許會被資本市場看好。因此,發展電商、償債和資本運作是萬達此次與騰訊等巨頭合作的三大基本利益點。至於萬達能否如預期那般華麗轉身,就看這些巨頭未來的實際操作了。”沈軍認為。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2017年中國經濟資料,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萬億,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9萬億,增長48.1%。非實物商品增長遠超實物商品,說明“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也是大勢所趨。

萬達補電商短板

第一財經記者從萬達集團瞭解到,目前萬達已在全國開業235個萬達廣場,2017年總客流達31.9億人次。萬達廣場體驗消費占比超過60%,餐飲、社交、娛樂都是萬達廣場的強項。因為體驗消費占比大,線上無法替代,儘管近幾年電商對零售衝擊很大,但萬達廣場不僅新開業店速度越來越快,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開店都達到50家,而且老店客流、租金都在持續增長。除此之外,萬達還有文化旅遊城、影城、酒店、兒童產業,都是炙手可熱的消費場景。

有了優質實體商業資源,王健林自然想要以此掌握更多線上線下融合,尤其是大資料。其實,萬達在實體商業的線下線上融合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久。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從2014年萬達佈局萬達電商開始,已經走過了4年,比2016年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早了2年,可是萬達在電商業務發展道路上經過了不少曲折,交了不少學費,雖然大力推廣萬達廣場的免費WiFi,ibcom,智能停車、智能排隊,飛凡用戶端等,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萬達發展電商有幾個問題,一是客戶數量雖然大,但由於萬達廣場是購物中心模式,大部分消費資料都掌握在品牌商手中,並非直接體現在萬達後臺,因此萬達缺乏對客戶大資料的掌控能力,缺乏客戶畫像能力。其次,儘管此前有過‘騰百萬’計畫,但是這類合作的資料是線上線下割裂的,很多線上消費和萬達的實體店消費客戶群不一樣,很難融合。第三,萬達的飛凡電商推廣力度一般,客戶黏性不高,下載量和使用率都不高,儘管最近飛凡做了升級,但依舊無法和其他熱門App相比。”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萬達借力騰訊、蘇寧和京東,可以用騰訊的大資料處理技術,加上具有落地和線上業務結合的蘇寧與京東作為O2O“橋樑”,能夠實質推進萬達對客戶大資料的收集和掌控力。

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指出,萬達網科今後或與騰訊等合作者對接,完成資料導流和線上線下場景化合作,這是萬達電商業務發展的一大步。

第一財經記者從萬達方面獲悉,此次聯手騰訊,微信支付和小程式作為線下場景的賦能工具,都將使萬達的線上發展如虎添翼。騰訊強大的互聯網增值服務可以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種人群,這是和萬達巨大線下客流互為彌補,互為支撐,具有強大的互補性。騰訊將推進與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未來萬達網科有騰訊流量和技術支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資本運作訴求

對萬達而言,其整體有個“一箭三雕”計畫,除了電商業務,還有償債和上市訴求。

萬達商業2016年10月在上證所申請發行不超過300億元的公司債,時隔半年後,顯示最新狀態為“已接收回饋意見”。截至2016年6月末,萬達商業有息負債規模2145.6億元,其中短期借款8.89億元,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241.24億元,長期借款1241.43億元,應付債券654.03億元。萬達系在海外的投資更是龐大,比如2012年,萬達集團26億美元收購AMC。萬達自己也在“減壓”——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萬達在6月初將交易中包括無錫、合肥、重慶等多個萬達城的註冊資本由10億至40億元不等一律撤資調整為5億元,7月10日交易完成之後由融創再度增資。

據統計,萬達海外負債總額80億美元左右,此次騰訊等企業戰投出資340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54億美元。“再加上萬達出售海外房地產回籠資金,償還海外負債應該是萬達系這次交易的一大訴求。”知情者透露。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王健林信誓旦旦說2018年內清償海外負債,看來其是原來有備而來。

此外,萬達商業自然還有上市訴求。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萬達商業上市的主要限制是房地產企業身份。萬達和騰訊戰略合作後,萬達商業將變更為萬達商管集團,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這個問題一解決,萬達商管集團未來無論在哪上市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從這次的合作可以估計,萬達商業未來的上市途徑有了,估值問題也解決了,加上騰訊、京東、蘇寧的新零售合作概念,萬達商管集團在未來或許會被資本市場看好。因此,發展電商、償債和資本運作是萬達此次與騰訊等巨頭合作的三大基本利益點。至於萬達能否如預期那般華麗轉身,就看這些巨頭未來的實際操作了。”沈軍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