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皋中國銀行“忽悠”儲戶?存單變“保單” 利息少了近1萬……

很多人都會用辛辛苦苦、省吃儉用積攢的血汗錢存在銀行,不過,由於消費者本身不具備專業的金融理財知識,要是被“忽悠”了的話,那就心塞了。

今年36歲的如皋人張女士爆料,

6年前她去如皋開發區工發大廈附近的中國銀行想存6萬塊錢5年定期。銀行的工作人員很熱情的向她推薦,說是有一個利息比銀行高,而且也是5年期的很適合張女士,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張女士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結果等到張女士拿到單子才發現,原來銀行是替她辦了保險單,而且時間是6年。張女士心想反正是存錢,只要利息不變,也不在乎多存1年。

轉眼6年時間到了,張女士上週一去銀行取錢,銀行三天后直接給她帳戶打了錢,算下來利息是10362.99元,而根據張女士計算如果當初存銀行定期的話是能拿到19800元的,這麼算下來足足少了近1萬,利息縮水了一半!

張女士表示,今天她去找銀行,可是他們什麼都不承認,只說幫忙聯繫保險公司和張女士面談,

而結果也只是給點禮品安慰安慰,拒不賠償損失。後來就直接不搭理她了......

稀裡糊塗,銀行存單變成了保險單,不但承諾的高額利息沒有到手,還白白遭受了經濟損失,這樣的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馬上快到春節了,很多人會拿著一年辛苦打工攢下來的錢存到銀行,

在此小編提醒大家存錢時多留個心眼,千萬不要被忽悠。

市民去銀行存款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遭遇存單變保單的陷阱?

一、到銀行存款時,不要盲目依賴宣傳資料和介紹。遇到銀行人員介紹高於銀行同期利息的“存款”時,一定要問清楚是儲蓄還是保險,防止被誤買保險。

二、在銀行簽署任何單據時,都要認真看清楚,所簽單子是保險單還是存款單。

五、消費者要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相關權利,遇到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一定要保留相關證據,到消費者協會或相關部門進行投訴、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