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

曾幾何時,擁有一部HTC或者三星智慧手機,都能成為炫耀的資本;而一部iPhone 4S,更是身份的象徵。

但如今,無論是對都市白領,還是小鎮青年,iPhone 7,iPhone 8都不稀奇,於是很多人選擇華為等國產手機。

由於手機越來越“捆綁”著人們的生活,智慧手機也開始從大城市向農村滲透。借此,激發出巨大的手機市場,也造就了許多國產品牌。

瘋狂增長一定不是永久的。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年度下滑

1月26日,Canalys發佈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年度總出貨量下滑。

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為4.59億部,下降幅度為4%。

尤其是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出貨量為1.13億部,下跌幅度達到了14%。

事實上,2017年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了季度出貨量下滑的情況,但全年出貨量同比下滑,還是第一次出現。

對於出貨量下滑,Canalys分析師表示,“下滑速度超出了預期”。

從2010年到2015年,

全球的手機市場上,基本上是蘋果和三星兩家獨大。雖然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iPhone和三星Galaxy已經成為必備品,但對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消費者,蘋果和三星的價格顯然過高,而且他們需要的是更基礎的功能。

因此,過去兩年,中國手機品牌以更加實惠的價格,提供“入門級”智慧手機,實現了快速增長。

美國機構Zenith去年10月發佈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之前,中國智慧手機用戶數量將位居全球第一,

達到13億,接近平均一人一部的水準。

對於為何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會在2017年出現下滑,Canalys分析師表示,目前消費者已經完成了從基礎功能的電話到入門級智慧手機的升級,他們覺得沒必要買更好的手機了。因為,即便是入門級智慧手機,其功能也是非常齊全的,而且手機的生命週期不斷延長,已經達到了26.8個月。因此,Canalys分析稱,在5G普及之前,中國手機市場將會有一段時間的停滯。

雖然目前國內手機市場開始從“入門級”向“高端”轉換,iPhone X就是高端手機的代表。但到底有多少人需要高端手機,買得起高端手機呢?

近日,就有報導稱,iPhoneX的出貨量很不樂觀。研究機構Canalys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獨家預測資料顯示,去年iPhoneX的出貨量低於3000萬部,

2017年全年蘋果iPhone7的出貨量預計為9200萬部。

Canalys研究分析師賈沫表示:“價格是導致iPhoneX需求不強的主要因素”

來自蘋果分析師、凱基證券的郭明池發佈的報告更是大膽預測:“iPhoneX將於今年年中停產。”原因也是涉及高價位以及中國市場需求疲弱令iPhoneX銷量陷入低迷。

儘管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整體已經趨於飽和,但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華為仍然保持著驚人的增長勢頭,出貨量為2400萬,增幅達到9%。此外,OPPO和vivo兩家公司在2017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在第四季度,這兩大國產品牌的出貨量分別下滑了16%和17%。

手機業寒冬已至?

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無論是一線品牌華為、OPPO、vivo,還是千萬級銷量的金立、魅族等,危機感時刻裹挾著這個行業裡的每個玩家。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銷量不佳、關門門店的消息不斷傳出。例如,去年12月,一度被稱為“中國的蘋果”的魅族已經關閉了數百家門店。LG集團智慧手機業務在過去11個季度連續虧損,HTC去年將手機代工部門以11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穀歌,以降低運營成本。

除了銷量下滑,價廉物美的國產手機還面臨著狹小的利潤空間壓力,繼而讓手機代工廠舉步維艱。

據第一財經報導,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日前對2017年三季度各手機廠商的利潤進行了調查。資料顯示,蘋果手機單台利潤高達151美元(1000元人民幣),是三星(31美元)的近5倍,是中國廠商平均每部手機利潤的近14倍。其中,華為手機單台利潤為15美元,OPPO、vivo分別為14美元和13美元,小米手機利潤單台僅為2美元。

據央視財經報導,業內人士表示,主機板占手機整機成本的50%,主控加記憶體又占主機板成本的70%以上。一位整機製造商表示,他們的利潤只有5%左右。由於手機主機板核心元器件價格出現上漲,訂單越大就虧得越多,也讓他不得不離開手機行業。

從供應端來看,整個安卓手機市場中的晶片主要被高通、三星、聯發科和海思瓜分。其中,高通驍龍晶片的供應數量占比超出了50%,隨後是聯發科和三星等。目前全球從事快閃記憶體業務的廠商被英特爾、海力士、閃迪等多家企業幾乎壟斷了,他們價格稍有波動就會影響整個手機行業。以一台售價1000元的智慧手機為例,核心部件的成本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國內不行了,國產手機進軍海外

雖然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趨於飽和,但國際市場還是潛力巨大。去年6月,GSMA智庫的資料顯示,全球五十億人正在通過行動電話相互聯繫。也就是說,全球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行動電話。

但是,深入到具體地區,資料表明,北美洲和歐洲的普及率都在80%以上,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普及率僅為44%。

此外,印度也是一個潛在增長的主要市場,目前只有54%的普及率,但增速非常快——現在這裡被認為是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的第二大市場。

的確,中國手機目前在印度市場已經佔據了近一半的江山。而Canalys和Counterpoint兩家機構分別發佈2017年第四季度的資料均顯示,小米在印度擊敗了三星。領跑6年,三星終於讓出印度智慧手機市場頭把交椅。

不過,三星手機發言人對上述報告表示反對,按照德國統計機構Gfk的資料,剛過去的第四季度,三星在印度市場,銷售額的市場占比是45%,銷售量的占比是40%。

除了積極在印度佈局,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製造商在整個俄羅斯市場的份額達到32%。此外,在東南亞,許多中國手機也實現了迅速增長。

此外,OPPO和vivo兩家公司在2017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在第四季度,這兩大國產品牌的出貨量分別下滑了16%和17%。

手機業寒冬已至?

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無論是一線品牌華為、OPPO、vivo,還是千萬級銷量的金立、魅族等,危機感時刻裹挾著這個行業裡的每個玩家。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銷量不佳、關門門店的消息不斷傳出。例如,去年12月,一度被稱為“中國的蘋果”的魅族已經關閉了數百家門店。LG集團智慧手機業務在過去11個季度連續虧損,HTC去年將手機代工部門以11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穀歌,以降低運營成本。

除了銷量下滑,價廉物美的國產手機還面臨著狹小的利潤空間壓力,繼而讓手機代工廠舉步維艱。

據第一財經報導,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日前對2017年三季度各手機廠商的利潤進行了調查。資料顯示,蘋果手機單台利潤高達151美元(1000元人民幣),是三星(31美元)的近5倍,是中國廠商平均每部手機利潤的近14倍。其中,華為手機單台利潤為15美元,OPPO、vivo分別為14美元和13美元,小米手機利潤單台僅為2美元。

據央視財經報導,業內人士表示,主機板占手機整機成本的50%,主控加記憶體又占主機板成本的70%以上。一位整機製造商表示,他們的利潤只有5%左右。由於手機主機板核心元器件價格出現上漲,訂單越大就虧得越多,也讓他不得不離開手機行業。

從供應端來看,整個安卓手機市場中的晶片主要被高通、三星、聯發科和海思瓜分。其中,高通驍龍晶片的供應數量占比超出了50%,隨後是聯發科和三星等。目前全球從事快閃記憶體業務的廠商被英特爾、海力士、閃迪等多家企業幾乎壟斷了,他們價格稍有波動就會影響整個手機行業。以一台售價1000元的智慧手機為例,核心部件的成本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國內不行了,國產手機進軍海外

雖然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趨於飽和,但國際市場還是潛力巨大。去年6月,GSMA智庫的資料顯示,全球五十億人正在通過行動電話相互聯繫。也就是說,全球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行動電話。

但是,深入到具體地區,資料表明,北美洲和歐洲的普及率都在80%以上,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普及率僅為44%。

此外,印度也是一個潛在增長的主要市場,目前只有54%的普及率,但增速非常快——現在這裡被認為是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的第二大市場。

的確,中國手機目前在印度市場已經佔據了近一半的江山。而Canalys和Counterpoint兩家機構分別發佈2017年第四季度的資料均顯示,小米在印度擊敗了三星。領跑6年,三星終於讓出印度智慧手機市場頭把交椅。

不過,三星手機發言人對上述報告表示反對,按照德國統計機構Gfk的資料,剛過去的第四季度,三星在印度市場,銷售額的市場占比是45%,銷售量的占比是40%。

除了積極在印度佈局,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製造商在整個俄羅斯市場的份額達到32%。此外,在東南亞,許多中國手機也實現了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