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十七天的自由用七十七年的不自由去換,遠方的詩與苟且生活是否可以不懟?

《七十七天》之後,羌塘、無人區以及失聯的劉銀川不時的就會出現在網頁新聞推送裡,然後就是有關保護區穿越違法與追逐夢想自由之間的博弈。

樓豬算是半個驢圈裡的人,

畢竟也踩過兩萬公里自行車,但是也只能算半個。說實話,雖然平時還是關注,但是離開這個圈也已經好幾年了。

人生觀價值觀不同,這個世界就存在各種的圈子。30歲死了80歲才埋,這其實應該只是某個圈子裡的價值觀而非整個世界。所以剩下的那50年也許這個世界有80%的人願意苟且生活,即使這些人內心深處或者也想去遠方瘋狂瘋狂。

在這個圈子,感覺好像這個圈子好像有很多很多人。

其實算起來,中國14億人,這個圈子裡估計滿打滿算1%,估計這已經是算多的,剩下99%都是在生活裡苟且,而這99%的人裡邊也許有50%的人根本就沒有想過什麼詩和遠方,因為材米油鹽的苟且生活已經佔用了全部的時間,沒空去想。

當然,詩和遠方確實可以和苟且生活並存,相對於那些不差錢的,更加不是問題,所以有人說矮大緊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個世界90%財富都被10%的人揣著,那99%和這90%至少有89%的是重合,於是這個世界89%的人想要去遠方必須先把苟且的生活折騰好。23年前有一首很火的歌很形象的詮釋了這個問題,這首歌叫做《我想去桂林》。

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樓主去遠方看世界的時候還是8年前,然後一次性把遠方給透支了,上萬公里,20來個省份,當時護照都辦了,只是因為意外最後沒用上。之後這8年來成家有娃,

苟且生活的鴨梨有時候壓的有點喘不過氣,所以樓主才會說77天的自由要用77年的不自由為代價。

但是人參的得失並不是這麼算的,苟且生活自然會有相應的幸福。

30歲死了,80歲再埋,但是誰能說這剩下的50年每天吃飯睡覺上班材米油鹽就不是一生了?

甚至有人一出生就死了,80歲才埋,可是這人難道就不該生嗎?

詩不一定只有遠方才有,材米油鹽醬醋茶裡,身邊、腳下、眼前都可以是詩……

鵝唐吉坷德 發表於 2018-1-28 18:00

[quote]根號十三 發表於 2018-1-28 17:57

確實不用爭論,不過如果把通常的人擠人人堆人的旅遊也歸入到這個圈子,那樓主這個帖子其實沒什麼必要了廣州_一余 發表於 2018-1-28 18:51

其實誰都不是吃苦耐勞的,只是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生活所迫,所以很多人壓根就不會想什麼狗屁詩和遠方。

我的徒步之旅 發表於 2018-1-28 19:25

戶外,旅遊。我一直認為戶外不等於旅遊。所以全國玩戶外的有多少,1%太估計高了吧。

再說一句可能有待商酌的話:旅遊只不過是苟且生活裡的一件事情,而戶外(或者說旅行)則是一中生活模式或者說是某種追求。半文錢 發表於 2018-1-29 14:39

1、偏頗是真的。2、樓主並沒有說不玩戶外就是苟且活著。3、樓主的意思恰恰就是說苟且生活裡就有詩而不用去遠方,不知道為何你把樓主的意思看反了?4、至於二八理論變成一九,屬於樓主故意,因為這個新聞報導老是喜歡搞平均,但是大部分人卻被平均了。

不知道為何你把樓主的意思看反了?4、至於二八理論變成一九,屬於樓主故意,因為這個新聞報導老是喜歡搞平均,但是大部分人卻被平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