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不是土豪,但在給孩子買書上,我永遠有錢

H姐有個8歲的兒子,叫小睿,現在正在上小學。雙十二的時候她買了一套注音版名著送給小睿班級的圖書角,

分給同學們一起看。

小睿回家對H姐說:媽媽,我們班同學都特喜歡那套書,還說你真有錢。

H姐後來跟我們提起這個事情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我不是土豪,但在給孩子買書上,我永遠有錢 (ง •_•)ง」。多麼霸氣的一句話啊,簡單粗暴地展現了一位媽媽的教子智慧。

為什麼H姐在買書上這麼豪氣?很簡單,因為她本身從讀書中受益不少,

她也知道,書是她的「代言人」,書可以讓她成一個不被討厭的囉嗦媽媽,書可以把她想告訴小睿的人生道理用未成年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傳達給孩子。

上周我們分享了一篇文章 「驚了!人民日報把家長分為5層,捨得給娃花錢居然只能墊底」(可戳連結閱讀) 。這篇文章得到了很多家長朋友的回應,轉發量也很高。可見,爸爸媽媽們非常渴望瞭解好的教子方法。

家長們既不怕為孩子花錢,也不怕為他們付出心力,只是仍然會常常感到有力沒地兒使,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他們渴望尋找到一種真正有效的讓孩子聽話的方法。這篇文章就告訴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只是最低層次的付出,言傳身教才是終極秘法。

可是,問題又出現了,有些家長困惑,「我言傳身教了啊,我整天都給他講道理,可孩子就是不聽啊」。

H姐其實也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著,她還被小睿吐槽了一把。

對話是這樣的:

佛系如H姐竟然也被兒子嫌棄囉嗦……做父母真是不容易啊!

其實父母說的話真的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全聽懂。一來二去,就造成了誤會。

最近有很多這種親子失和的例子,「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6年:有多少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可戳連結閱讀),「18歲女兒加拿大留學揮霍300萬拉黑全家……」。

上北大、出國留學,

這樣的經歷在人們眼裡是多麼一帆風順又令人豔羨的人生啊,可還是出了這麼多家庭悲劇。

看過這些事件的一部分父母覺得這些孩子不知好歹,覺得他們不懂事放著好日子不過,瞎折騰。有些學生卻表示很理解,表示自己也正在被父母「束縛」著,對父母密不透風的管教煩不勝煩,他們渴望自由和被理解。

原本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家人,卻因為一些誤解而變得和仇人似的,這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看著實在是讓人心痛。

不論那些孩子跟父母之間具體發生了什麼,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之間的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

從這個北大同學的悲劇中我們可以引以為戒的是,父母要明白,不恰當的言語也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是影響他一生的。

作為孩子,也不要過度解讀父母的對自己的管教,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不要因為厭煩父母的嘮叨,就在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有些事,只有讓孩子經歷了之後他們才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可家長們又怎麼能看著孩子走彎路,摔跟頭呢。不要著急,這個看上去無解的難題其實是有解決「竅門」的,那就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我們每個人都會張口說話,都會扯幾句大道理。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說話之道。所以,這世界上才會誕生律師、教育家這樣的職業。他們可以幫助人把話說明白,講清楚,還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我們提倡讀書。因為你想讓孩子明白的道理,就藏在每一本書中。你講不明白的事,你想讓孩子懂的道理,書都可以幫你講,而且一定比你說的好,比你說的有用。

你想讓ta感受父子親情,可以給他看朱自清的《背影》;

你想讓ta成為友善、勇敢的孩子,可以給ta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你想讓ta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胸襟的人,可以給他看《胡適留學日記》;

你想讓ta成為一個善良的、不被仇恨懵逼雙眼的人,可以給他看《基督山伯爵》。

一本好書凝結了作者的人生智慧,是人類思想中的精華,他們寫的文字可比我們乾巴巴地對孩子說:「你必須這樣,你必須那樣」管用多了。

我們借助書來告訴孩子人生道理,就和打官司請律師是一個道理,就是請專業的人來幫我們來把話說清楚,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願書籍可以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樑,讓每一個家庭少一些誤解,多一些溫暖與愛。

我們鼓勵孩子們讀書的同時,也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人生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豐富自己的內涵不分年齡,和孩子一起成長更是一件幸福的事。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點個贊鼓勵一下我們吧。歡迎轉發!

本文由「價值閱讀」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注明出處

這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看著實在是讓人心痛。

不論那些孩子跟父母之間具體發生了什麼,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之間的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

從這個北大同學的悲劇中我們可以引以為戒的是,父母要明白,不恰當的言語也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是影響他一生的。

作為孩子,也不要過度解讀父母的對自己的管教,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不要因為厭煩父母的嘮叨,就在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有些事,只有讓孩子經歷了之後他們才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可家長們又怎麼能看著孩子走彎路,摔跟頭呢。不要著急,這個看上去無解的難題其實是有解決「竅門」的,那就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我們每個人都會張口說話,都會扯幾句大道理。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說話之道。所以,這世界上才會誕生律師、教育家這樣的職業。他們可以幫助人把話說明白,講清楚,還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我們提倡讀書。因為你想讓孩子明白的道理,就藏在每一本書中。你講不明白的事,你想讓孩子懂的道理,書都可以幫你講,而且一定比你說的好,比你說的有用。

你想讓ta感受父子親情,可以給他看朱自清的《背影》;

你想讓ta成為友善、勇敢的孩子,可以給ta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你想讓ta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胸襟的人,可以給他看《胡適留學日記》;

你想讓ta成為一個善良的、不被仇恨懵逼雙眼的人,可以給他看《基督山伯爵》。

一本好書凝結了作者的人生智慧,是人類思想中的精華,他們寫的文字可比我們乾巴巴地對孩子說:「你必須這樣,你必須那樣」管用多了。

我們借助書來告訴孩子人生道理,就和打官司請律師是一個道理,就是請專業的人來幫我們來把話說清楚,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願書籍可以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樑,讓每一個家庭少一些誤解,多一些溫暖與愛。

我們鼓勵孩子們讀書的同時,也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人生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豐富自己的內涵不分年齡,和孩子一起成長更是一件幸福的事。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點個贊鼓勵一下我們吧。歡迎轉發!

本文由「價值閱讀」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