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打車怎麼了?13塊和130塊打的費的區別

近幾天的哥界可是出了大事件,這不,滴滴打車昨天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新的計價方式“分時計價”以及新的計費標準將在北京試行。據滴滴消息,該舉措是為了更好地讓打車者打到車,

以及減少交通擁堵等狀況。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變化。滴滴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原先10元的起步價提高到了現在的13元,接著將原先的里程費下降了0.2元每公里。這樣的一升一降,相當於一榔頭加一個麵包,具體影響如何還得看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和反響。

那麼這樣的改革有著怎樣的影響呢?首先分時段的計價方式,可以較好地分流顧客群體。由於在北京地區存在著高峰時間段打車難和等車久的現象,這樣一改,顧客本身的趨利思維就會計算好打車時間,以避開所謂的高峰區。這樣一來,

滴滴司機也能夠及時和打車者完成對接。

另外,新的計費方式也在鼓勵著乘客進行拼車以減少個人所要負擔的打的費用。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分時計價和新計費方式也讓一部分人轉而考慮公交、地鐵以及共用單車等出行方式,確實可以起到減輕交通壓力的作用。

不過一方面是明顯的起步價的提高,這樣一來所謂的網約車也沒有了廉價之說;另一方面是改善了原來花長時間去等車的局面,可要知道等待時間算下來可不止130塊。其中的利弊,可不是簡單的13塊和130塊就能夠說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