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吳亦凡登上“美國春晚”,為什麼他能成超級碗“第一華人”?

吳亦凡登上“超級碗”了!

北京時間2月4日早上6點(美國當地時間2月3日下午4點),作為超級碗推廣大使的吳亦凡,在 “超級碗LIVE(Super Bowl LIVE)”登臺開唱。

“超級碗LIVE”素有“美國春晚”之稱,吳亦凡是首位登上該舞臺的華人!

在明尼蘇達州的超級碗舞臺上,吳亦凡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裡,現場表演歌曲《Deserve》和《Juice》。

他還用中文問候了舞臺前的觀眾們:“大家好,我是吳亦凡,謝謝你們關注我,繼續加油,回國見”。這句問候也成了超級碗舞臺上出現的第一句中文。

吳亦凡完成表演後說道:“我一直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成為一個先驅者。非常感謝能有這個機會擔任超級碗推廣大使,另外,我也很喜歡這項運動(橄欖球),所以,我深感榮幸,也非常開心。”

此前,吳亦凡要登上超級碗舞臺的消息一出,就有粉絲歡呼雀躍:太給中國人長臉了!

但與此同時,網路上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吳亦凡要上超級碗,是真的嗎?↓↓

真的要上超級碗了,憑啥?↓↓

作為“90後”明星的代表人物,吳亦凡自從回國發展以來,便自然帶有超火爆的人氣與話題量。同時,他也面臨著外界的不斷質疑。

“小鮮肉”“花瓶”“沒演技”……想要摘掉身上的各種標籤,以一個有人氣也有實力的形象出現,對於吳亦凡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7年年初,《中國有嘻哈》熱播。這個節目,不僅讓“freestyle”表情包走紅,更讓觀眾重新認識了吳亦凡:以前他總是和小鮮肉的標籤形影不離,現在他成為了真正的嘻哈帝。

在吳亦凡去年發行的EP專輯中有一首歌叫《Lullaby》。這首歌是他19歲時為母親創作的。每年生日會上,吳亦凡都會和好友共同演唱這首歌。

這首歌的背後,其實有著非常柔軟的故事。撥開耀眼的光環,這個“90後”男生曾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童年。

《Lullaby》歌詞:

他們說我們其實都是一樣的

面對家人我們的表現都是叛逆的

只有當我真正的明白

你的付出全都是為了我將來

其實我一直都想成為一個good boy

有時不敢回家是因為害怕

我們的爭吵會持續蔓延

我也害怕有天看你白髮蒼蒼

對著我微笑的臉 no

2000年,因為父母婚姻破裂,吳亦凡開始跟隨母親生活。吳媽媽一個人帶著十來歲的吳亦凡從廣州來到溫哥華,獨自做生意賺錢,辛苦了10年終於獲取外籍身份。她從不讓第二個男人出現在家中,因為擔憂不可控的因素影響兒子的成長。

沒有第三人出面和解的家庭,容易走向更為極端的爭吵。有幾次吳亦凡和母親吵架憤然離家出走,剛走到家門口的小路上,他就開始後悔,特別希望有第三個人出現來安慰母親:“安慰一下她就行了,其實我沒關係的。”

小時候的吳亦凡和吳媽媽

母親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少年時期的吳亦凡總覺得自己特別讓媽媽受累。他開始打零工,去餐廳洗碗、去KTV端酒盤,並最終決定去參加SM公司在溫哥華的練習生面試。

那個時候練習生的合約雖然包吃包住,但長達10年。吳媽媽覺得那是孩子最寶貴的10年青春,在機場哭著挽留吳亦凡。他流著淚說:“媽媽,我覺得真的對不起你,你養育我這麼大,我讓你這麼傷心。”吳媽媽以為他這下不會簽了,拉著兒子的手就要回家,然而,吳亦凡還是流著淚走了。

早在溫哥華的時候,吳亦凡就有強烈的願望,想為母親做點什麼。他選擇在16歲生日的第一天就考了駕照:“那時候我上學離家遠,媽媽老送我,我心疼她,就跟她說,你別送我了,我以後自己開車。”從那以後,母親買菜都是他來駕駛,他感到自己終於有能力承擔更多。

吳亦凡為媽媽慶生合照

在韓國做練習生期間,吳亦凡經常想家,想遠在千里的媽媽。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吳媽媽給兒子打電話,但怎麼打都沒人接,後來才知道,當時吳亦凡在SM正遭遇情緒崩潰,年三十的電話他不敢接,怕聽到媽媽的話“就呆不住,就熬不下去了”。

第二天吳亦凡給媽媽打電話,還是沒忍住哭了,但他沒讓媽媽察覺,一直說自己“挺好的”。這些小故事也都被吳亦凡寫進了歌裡↓↓

《Lullaby》歌詞:

I’ll smile don’t wanna see u cry

我強顏歡笑,是不想看到你流淚

Just sing me a lullaby

只想聽你再為我唱首搖籃曲

I’ll cry for u to see ur smile

我淚如雨下,是為了你的微笑

This will be my lullaby

這是我為你唱的搖籃曲

好在遠離媽媽的那段日子裡,支持吳亦凡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Kevin Shin。

Kevin是吳亦凡在SM的同期,是美籍韓裔。由於“兩個人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加上家庭背景的相似,吳亦凡和Kevin一拍即合,從在SM公司開始,兩人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懷著對美國嘻哈和實驗音樂同樣的愛好,和想要做音樂做藝人的夢想,兩個人每天一起練習,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共同出道,一起站在舞臺上。

後來,Kevin因為與公司理念不合,先行離開了。儘管公司不允許與離開的練習生往來,吳亦凡還是經常偷跑出來找Kevin,一起做些他們喜歡的東西。

有一次Kevin出了狀況,要去急救室,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的他給吳亦凡打電話。那時候吳亦凡在韓國已經出名,不被允許外出,但他還是來了,付了醫院的帳單,還帶著朋友去吃東西。

兩個人的機場合體照,帥到不行!

兩人一路互相扶持,後來終於共同完成了《Lullaby》,在吳亦凡的生日會上,兩人也終於實現了同台演出的夢想↓↓

環環覺得,對一個人的評判需要全面來看。雖然在許多人眼中,吳亦凡看起來還稍顯稚嫩,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不少“槽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freestyle背後,其實有著比同齡人更多的責任和艱辛,也有著更多無法與常人道的深情與脆弱。

那些看來輕鬆的freestyle,其實是由不那麼free所換來的style,他的音樂裡除了耍帥裝酷,也有敏感與脆弱。

吳亦凡說他的夢想並不是當明星,而是擁有真正被人所認可的東西。他說人是會改變的,他會不斷努力,接受批評,變得更好。環環也期待,看到一個真正強大的吳氏style。

容易走向更為極端的爭吵。有幾次吳亦凡和母親吵架憤然離家出走,剛走到家門口的小路上,他就開始後悔,特別希望有第三個人出現來安慰母親:“安慰一下她就行了,其實我沒關係的。”

小時候的吳亦凡和吳媽媽

母親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少年時期的吳亦凡總覺得自己特別讓媽媽受累。他開始打零工,去餐廳洗碗、去KTV端酒盤,並最終決定去參加SM公司在溫哥華的練習生面試。

那個時候練習生的合約雖然包吃包住,但長達10年。吳媽媽覺得那是孩子最寶貴的10年青春,在機場哭著挽留吳亦凡。他流著淚說:“媽媽,我覺得真的對不起你,你養育我這麼大,我讓你這麼傷心。”吳媽媽以為他這下不會簽了,拉著兒子的手就要回家,然而,吳亦凡還是流著淚走了。

早在溫哥華的時候,吳亦凡就有強烈的願望,想為母親做點什麼。他選擇在16歲生日的第一天就考了駕照:“那時候我上學離家遠,媽媽老送我,我心疼她,就跟她說,你別送我了,我以後自己開車。”從那以後,母親買菜都是他來駕駛,他感到自己終於有能力承擔更多。

吳亦凡為媽媽慶生合照

在韓國做練習生期間,吳亦凡經常想家,想遠在千里的媽媽。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吳媽媽給兒子打電話,但怎麼打都沒人接,後來才知道,當時吳亦凡在SM正遭遇情緒崩潰,年三十的電話他不敢接,怕聽到媽媽的話“就呆不住,就熬不下去了”。

第二天吳亦凡給媽媽打電話,還是沒忍住哭了,但他沒讓媽媽察覺,一直說自己“挺好的”。這些小故事也都被吳亦凡寫進了歌裡↓↓

《Lullaby》歌詞:

I’ll smile don’t wanna see u cry

我強顏歡笑,是不想看到你流淚

Just sing me a lullaby

只想聽你再為我唱首搖籃曲

I’ll cry for u to see ur smile

我淚如雨下,是為了你的微笑

This will be my lullaby

這是我為你唱的搖籃曲

好在遠離媽媽的那段日子裡,支持吳亦凡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Kevin Shin。

Kevin是吳亦凡在SM的同期,是美籍韓裔。由於“兩個人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加上家庭背景的相似,吳亦凡和Kevin一拍即合,從在SM公司開始,兩人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懷著對美國嘻哈和實驗音樂同樣的愛好,和想要做音樂做藝人的夢想,兩個人每天一起練習,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共同出道,一起站在舞臺上。

後來,Kevin因為與公司理念不合,先行離開了。儘管公司不允許與離開的練習生往來,吳亦凡還是經常偷跑出來找Kevin,一起做些他們喜歡的東西。

有一次Kevin出了狀況,要去急救室,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的他給吳亦凡打電話。那時候吳亦凡在韓國已經出名,不被允許外出,但他還是來了,付了醫院的帳單,還帶著朋友去吃東西。

兩個人的機場合體照,帥到不行!

兩人一路互相扶持,後來終於共同完成了《Lullaby》,在吳亦凡的生日會上,兩人也終於實現了同台演出的夢想↓↓

環環覺得,對一個人的評判需要全面來看。雖然在許多人眼中,吳亦凡看起來還稍顯稚嫩,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不少“槽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freestyle背後,其實有著比同齡人更多的責任和艱辛,也有著更多無法與常人道的深情與脆弱。

那些看來輕鬆的freestyle,其實是由不那麼free所換來的style,他的音樂裡除了耍帥裝酷,也有敏感與脆弱。

吳亦凡說他的夢想並不是當明星,而是擁有真正被人所認可的東西。他說人是會改變的,他會不斷努力,接受批評,變得更好。環環也期待,看到一個真正強大的吳氏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