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鄉牧馬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珍貴魚種,都是你沒見過的

在陝西西鄉牧馬河國家濕地公園共分佈魚類4目,7科,21種。根據瀕危程度看,屬於近危的魚類有1種;還有3種現在沒有確定瀕危程度,其他17種魚類屬於無危程度。

拉氏鱥

拉氏鱥(gui)為鯉科鱥屬的魚類,

主要以水生昆蟲、浮游動物、枝角類及水生植物為食。在秦嶺中一般生活在海拔600~2300m的溪流之中,喜居於流速緩慢的山溪清冷水域,是濕地公園山溪內的優勢種群。個體雖小但數量較多,是一些中型魚類及大鯢的主要食物。

紅尾副鰍

紅尾副鰍屬鰍科副鰍屬,別名紅尾巴。分佈于漢江支流源流,多生活於濕地公園礫石河床的河段。紅尾副鰍是一種小型底棲性魚類,

喜集群,常生活在山區溪流,水質清澈、無污染、有砂或石礫的河流中,常以下頜發達的角質邊緣在岩石上刮取食物。

短須頜須鮈

正面:為鯉形目,鯉科,體長,側扁,頭較小。口角有1對短須,其長約為眼徑的1/4~1/2。短須頜須鮈分佈于長江、黃河、黑龍江。在秦巴地區分佈廣泛。

花鰍

花鰍是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魚類的通稱,別稱花泥鰍,沙棒。身體有一縱行約16—21黑斑。花鰍是一種小型的底層魚類,一般生活在水質較肥的江邊或湖岸的淺水處。以藻類和高等植物的碎屑為食。環境適應力強,耐低氧,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

寬鰭鱲魚

鯉科鱲(la)屬的一種魚類,俗稱桃花魚。體色鮮豔,背部灰黑,腹部銀白,體側有12~13條藍色的分隔號紋。寬鰭鱲魚性兇猛,以小魚和水生昆蟲為食。多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

中華鰟鮍

鯉科,鰟鮍屬(Rhodeus)魚類。體側扁,卵圓形。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及其附屬水體,黃河流域。雄魚體色豔麗,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是我國著名的原生觀賞魚類。雌魚體色相對較暗,產卵時伸出產卵管,將卵產於河蚌鰓腔進行孵化。

馬口魚

馬口魚是一種鯉科、馬口魚屬魚類,其形態特徵是口裂向上傾斜,下頜後端延長達眼前緣,恰與上頜前端和兩側的凹凸處相嵌合。此類魚與鱲魚生活習性相似,兩種魚經常群集在一起,喜歡嬉游於水流較急、底質為砂石的淺灘。以浮游甲殼類為食,兼食一些藻類、小魚及水底的腐植物質。

麥穗魚

是鯉科,麥穗魚屬的一種魚。頭尖,略平扁,口上位,無須,背鰭無硬刺。雄魚個體大,雌魚個體小,差別明顯。麥穗魚之名,既是指它的體形大小如麥穗(一般不超過10釐米),也是指它隨處可見,凡有麥生長之處必有此魚。由於其吃蚊子幼蟲等特性,許多國家引進其來滅蚊。

蝦虎魚

蝦虎魚為鰕虎魚科吻鰕虎魚屬的一類魚,又稱呆魚、趴地虎。體粗壯,頭大而闊,腹部渾圓,後部側扁。蝦虎魚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泳力弱,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蚯蚓,公的會怒吼爭霸。

重唇魚

蝦虎魚為鰕虎魚科吻鰕虎魚屬的一類魚,又稱呆魚、趴地虎。體粗壯,頭大而闊,腹部渾圓,後部側扁。蝦虎魚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泳力弱,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蚯蚓,公的會怒吼爭霸。

黃顙魚

黃顙(sang)魚為鱨科黃顙魚屬魚類,俗稱黃辣丁、黃刺骨。腹面平直,須4對,體裸☆禁☆露無鱗。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黃顙魚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

烏鱧

烏鱧(li)屬輻鰭魚綱烏鱧科,俗稱黑魚、蛇魚。形呈長棒狀,頭部扁平,口裂大。烏鱧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裡的其他所有魚類,甚至不放過自己的幼魚。黑魚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因此生命力很強,在淡水魚類中居首位。

秦巴北鯢省重點

秦巴北鯢屬於兩栖綱有尾目小鯢科秦巴巴鯢屬,是上世紀60年代發現的中國新有物種,現已非常罕見,屬省重點保護。和大鯢形態非常相近,只是小了許多,長約6釐米左右,有尾巴,色澤呈灰褐色。主要分佈在秦巴山區的溪流溝穀內。

大鯢 國家Ⅱ級

大鯢隸屬隱腮鯢科大鯢屬,又名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娃娃魚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佈滿粘液。身長可達1.8米,水中用鰓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膚呼吸。

中國林蛙 省重點

中國林蛙屬蛙科林蛙屬,為我國特有野生動物,廣泛分佈于秦巴山脈。典型體色為黑褐色,少數為土黃色,夾雜黑斑,背部有倒“V”形,四肢有環行黑斑。中國林蛙是集食、藥、補為一體的珍貴蛙種,主要活動在濕地公園山地的水坑、水塘、沼澤和水田等靜水域及其附近的森林、灌叢或草地。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魚類是濕地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物質與能量迴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濕地鳥類的重要食物成分,魚類多樣性的動態也直接影響著鳥類群落結構的穩定與發展。

編輯:趙學銳

審核:徐曉麒

麥穗魚

是鯉科,麥穗魚屬的一種魚。頭尖,略平扁,口上位,無須,背鰭無硬刺。雄魚個體大,雌魚個體小,差別明顯。麥穗魚之名,既是指它的體形大小如麥穗(一般不超過10釐米),也是指它隨處可見,凡有麥生長之處必有此魚。由於其吃蚊子幼蟲等特性,許多國家引進其來滅蚊。

蝦虎魚

蝦虎魚為鰕虎魚科吻鰕虎魚屬的一類魚,又稱呆魚、趴地虎。體粗壯,頭大而闊,腹部渾圓,後部側扁。蝦虎魚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泳力弱,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蚯蚓,公的會怒吼爭霸。

重唇魚

蝦虎魚為鰕虎魚科吻鰕虎魚屬的一類魚,又稱呆魚、趴地虎。體粗壯,頭大而闊,腹部渾圓,後部側扁。蝦虎魚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泳力弱,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蚯蚓,公的會怒吼爭霸。

黃顙魚

黃顙(sang)魚為鱨科黃顙魚屬魚類,俗稱黃辣丁、黃刺骨。腹面平直,須4對,體裸☆禁☆露無鱗。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黃顙魚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

烏鱧

烏鱧(li)屬輻鰭魚綱烏鱧科,俗稱黑魚、蛇魚。形呈長棒狀,頭部扁平,口裂大。烏鱧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裡的其他所有魚類,甚至不放過自己的幼魚。黑魚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因此生命力很強,在淡水魚類中居首位。

秦巴北鯢省重點

秦巴北鯢屬於兩栖綱有尾目小鯢科秦巴巴鯢屬,是上世紀60年代發現的中國新有物種,現已非常罕見,屬省重點保護。和大鯢形態非常相近,只是小了許多,長約6釐米左右,有尾巴,色澤呈灰褐色。主要分佈在秦巴山區的溪流溝穀內。

大鯢 國家Ⅱ級

大鯢隸屬隱腮鯢科大鯢屬,又名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娃娃魚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佈滿粘液。身長可達1.8米,水中用鰓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膚呼吸。

中國林蛙 省重點

中國林蛙屬蛙科林蛙屬,為我國特有野生動物,廣泛分佈于秦巴山脈。典型體色為黑褐色,少數為土黃色,夾雜黑斑,背部有倒“V”形,四肢有環行黑斑。中國林蛙是集食、藥、補為一體的珍貴蛙種,主要活動在濕地公園山地的水坑、水塘、沼澤和水田等靜水域及其附近的森林、灌叢或草地。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魚類是濕地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物質與能量迴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濕地鳥類的重要食物成分,魚類多樣性的動態也直接影響著鳥類群落結構的穩定與發展。

編輯:趙學銳

審核:徐曉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