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零售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分析

首先,“靚女先嫁”。2003年,我國出臺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新政策,

通過成立中央和地方國資委的方式,推進國有資產的戰略性調整。由於地方國資委擁有了對於地方國有資產的處置權,這無疑會大大加快國有資產的重組速度。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在本地零售業上市公司還沒有出現大的業績波動的時候,採取“靚女先嫁”,或者好壞搭配的方式,對上市公司控股權進行出讓。採取這種方式比較典型的是南京市政府和西安市政府。

其次,分久必合:另外一種重組模式就是上海市政府採取的將零售業集團歸併起來的做法。先將上市公司的集團層面做大做強。上海市在2003年5月份就成立了百聯集團,間接控股了6家市屬的零售業上市公司。由於這種重組方式,需要強勢政府和零售業企業在行業內的強勢地位,因此,在全國進行普及的可行性不強。目前來看,重慶市有跟進的可能性。

1.零售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依然很弱

2002年年報顯示,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143元,其中公用事業行業0.357元的每股收益是市場平均水準0.143元的近2.5倍,其10.63%的淨資產收益率是市場平均水準5.73%的近1.9倍。金融、能源和交通運輸行業緊隨其後,也有不俗的業績表現。每股收益位於前列的這4個行業的平均每股收益較市場平均水準高出近一倍,

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較市場平均水準高出近0.7倍。而零售業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僅為0.105元,低於上市公司的平均水準。零售業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3.76%,該指標為負值的有6家上市公司,占零售業上市公司的10.71%。零售行業整體的資產盈利能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