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年的涉公違建門頭被拆啦 12間房每間年租金十多萬

10日上午,市中區杆石橋街道辦事處聯合城管執法局出動40餘人、4台機械設備,協助市中區房地產開發公司和市中區建委,對位於山東省實驗中學東側的12間“涉公”違建門頭房進行開拆,總拆除面積達2600平米。

據悉,該處違建存在達20多年,一間門頭房每年房租十多萬元,在違建的裡面還隱匿了一處足球場大小的垃圾堆,違建被拆除後垃圾也將被全部清理。

違建門頭房拆除現場。本報記者孫業文攝

平常客流量不小

違建門頭房生意不錯

10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山東省實驗中學東側,看到違建門頭房裡的東西均被搬空,只剩下一堆建築垃圾丟棄在地上,門頭房的看板基本也被清理完畢。記者數了一下,一共有12間門頭房,有的還被分割成兩室出租。

據劉女士介紹,因靠近省實驗中學,這片門頭房之前主要經營餐飲、圖文、文具等,平常客流量不小,看上去生意還算不錯。

據悉,門頭房業戶從4月初開始陸續清理東西,4月9日晚基本搬空,只剩下一戶10日早上還在清理東西。

“我們從明確是違建時就開始跟業戶溝通,有的業戶在這裡幹了10多年,有的是剛裝修不久,有些業戶剛開始時不願意,在執法人員多次打電話以及上門勸解下,最終業戶們才決定搬離。”七一社區社區居委會的陳秀玲說。

最初是單位辦公用房

後來變成商業門頭

據悉,12間門頭房分屬市中區兩家單位建設。“這片門頭房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是1996年、1997年這段時間建設的。

”相關建設單位的欒經理稱,濼源大街拓寬時,這片區域在拆遷時拆出了一塊空地,但因面積比較小,一直閒置著沒有進行開發。

“後來,這片空地變得又亂又髒,與剛建好不久的濼源大街形成鮮明的對比,市里要求對這裡進行美化,於是就在空地上建了這片門頭房。”欒經理稱,最初這排平房的用途是單位的辦公管理用房,後來隨著管理職能的退出,慢慢形成了商業性門頭房,一直持續到現在。

欒經理稱,整片空地約有5000平米,門頭房違建約2600平米,約占總面積的一半。“一間門頭房對外出租一年十幾萬元,其間還多次出現轉租的情況,有的還收轉讓費。”欒經理說,不少門頭房光轉讓費就要20萬,所以在這次拆除中有些業戶的損失不小。

記者注意到,12間違建門頭房的東面還有六七間門頭房顯得很突兀,比被拆除的門頭房往北探伸出三四米,緊挨著濼源大街的自行車道。

“這幾間門頭房,經街道和居委會摸底調查發現,產權相對比較複雜,有的業戶向工作人員提供了土地證,但下一步還要對其面積進行精確測繪才能定性。”陳秀玲說。

後面的垃圾堆

也將全部清理

上午10點左右,在專業拆除人員的指揮下,挖掘機開始對12間違建門頭房進行拆除。伴隨著門頭房紛紛被挖土機鏟倒,一股股白色粉塵彌漫在空氣中,灑水車上前進行除塵工作,不到10分鐘,一間門頭房就被拆除。拆除過程中業戶並未露面,路邊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據杆石橋街道辦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在去年底就對這12間門頭房進行摸底,但由於房屋多次轉租現象嚴重,租戶無法明確房屋公私性質,遲遲不能提供產權證明。“經街道辦多方面瞭解,該處門頭房由市中區兩家單位建設,與其溝通後,兩家單位表示願意自拆。”街道辦工作人員說。

記者注意到,門頭房縱深約有10米,前半部分由鐵皮搭建,後半部分由紅磚砌成。門頭房被拆後,後面露出了一塊足球場大小的空地,由於常年閒置,雜草叢生,儼然已變成了垃圾場,並且緊挨著居民宿舍樓。

“除了各種生活垃圾外,門頭房還潑髒水,有的業戶甚至把這裡當廁所用。”附近宿舍樓的王女士稱,垃圾堆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對這次拆違行動十分支持。

“拆除之後,我們會儘快將建築垃圾和之前的垃圾全部清理乾淨,然後設上圍擋,並用布對地面進行覆蓋,降低粉塵影響。”杆石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現在這塊地的產權歸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所有,將來如何規劃要視周邊的具體環境而定。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業文

編輯:高茹

拆除過程中業戶並未露面,路邊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據杆石橋街道辦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在去年底就對這12間門頭房進行摸底,但由於房屋多次轉租現象嚴重,租戶無法明確房屋公私性質,遲遲不能提供產權證明。“經街道辦多方面瞭解,該處門頭房由市中區兩家單位建設,與其溝通後,兩家單位表示願意自拆。”街道辦工作人員說。

記者注意到,門頭房縱深約有10米,前半部分由鐵皮搭建,後半部分由紅磚砌成。門頭房被拆後,後面露出了一塊足球場大小的空地,由於常年閒置,雜草叢生,儼然已變成了垃圾場,並且緊挨著居民宿舍樓。

“除了各種生活垃圾外,門頭房還潑髒水,有的業戶甚至把這裡當廁所用。”附近宿舍樓的王女士稱,垃圾堆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對這次拆違行動十分支持。

“拆除之後,我們會儘快將建築垃圾和之前的垃圾全部清理乾淨,然後設上圍擋,並用布對地面進行覆蓋,降低粉塵影響。”杆石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現在這塊地的產權歸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所有,將來如何規劃要視周邊的具體環境而定。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業文

編輯:高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