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見過“浙”裡的十大最美嗎 看了包你“心馳神往”

近日,由浙江省旅遊局主辦的“詩意浙江·美麗鄉村”評選活動在杭城落下帷幕。浙江最美的10個鄉村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一起來看這些隱匿一隅、低調卻讓人心馳神往的村子。

溫州永嘉·蒼坡村

筆墨作峰嶺,耕讀傳世家

在楠溪江邊,蒼坡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雖經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依然存留著宋代的寨牆、古道、老宅……村裡一條“筆街”貫穿東西,西頭正好連著一座“山”字形的筆架山。登上山頭,俯視村落,蒼坡村像一張攤開的大紙,

而那些錯落其間的建築,即是先祖的墨寶了。

杭州臨安·大峽谷村

世外峽谷小村鄉味濃

若是到了飯點,大峽谷村的銅鍋飯是村裡的主打特色菜,保管讓你食欲大增。大峽谷村得天獨特的峽谷地理位置,令村中山巒疊翠,終年雲霧繚繞,門前溪水潺潺。

村中四季都有不同味道,春有滿山百花小草,夏有納涼戲水小溪,秋有紅葉野味山果,冬有白雪老底年味。

湖州吳興·移沿山村

江南最初的安詳

望山上青松滿目,鬱鬱蔥蔥;看山下湖光閃閃,碧波蕩漾,移沿山村,就坐落在這片水天相接處。移沿山村沒有多大的名氣,

乍一讀村名,甚至還有些繞口,但上千年的歷史,卻為這個小村留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氣韻,那是歲月流逝後的印跡,那是時光定格下的江南。

嘉興桐鄉·馬鳴村

移舟泊煙渚

信步走在狹窄的馬鳴老街上,短得仿佛讓人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一路上都是茶館、肉鋪、雜貨、箍桶……無論何時,茶館裡總是坐滿了人,店鋪裡雖顯得有些淩亂,商品也不起眼、不怎麼值錢,可生意依然興隆,百年不衰。

紹興諸暨·斯宅村

追尋張愛玲的蹤跡

馬頭牆,小青瓦,明牆漏窗石雕……這裡的清朝江南典型的大型建築群保存完整,

依山傍水的千柱屋,隱匿在深山裡的華國公別墅,雖歷經滄桑但仍保留得很完好。真不知當張愛玲走進古建築群時,是否也有走進明清時代的恍惚。

金華義烏·何斯路村

家門口也有普羅旺斯

若是盛夏到此,“浙江普羅旺斯”可不是吹牛!大片朦朦朧朧的淡紫色像夢一樣舒展開來,芬芳的小徑,唯美的風情屋,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何斯路村也有著古老的釀黃酒手藝,與紹興的黃酒相比,口感略甜,但切不可貪杯。

台州臨海·嶺根村

怎樣才能活到140歲

這片世外淨土還未沾染上商業氣息,斑駁的土牆上印刻著歲月深深的劃痕。嶺根村自然資源豐富,村民勤勞淳樸,自給自足,生活方式原始又健康。許是因為如此,村裡老人格外長壽。這裡曾住著浙裡壽命最長的老人:清朝年間,140歲高夀的王世芳家中七世同堂,亙古罕見。

麗水縉雲·三溪村

這裡藏著拙樸的小日子

賈平凹先生曾在《靜虛村》中這樣感歎道:“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的了。”走進三溪村,全然不見平日裡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入眼卻是一片草木馥鬱,順著整潔的村道串聯起小村各處。

麗水松陽·西坑村

山水詩畫的高山雲霧山村

海拔640米的松陽高山西坑村,形成碗口狀,因常年雨量充沛,所以你總能看到西坑村雲霧繚繞。北宋松宣古驛道穿村而過,鵝卵石道路縱橫交錯,道路網至今保留完整。最適合自駕去松陽西坑村的時間,應該是在雨後,立在高山之上,看著小村安居黛山之中,雲蒸霞蔚。

麗水松陽·橫坑村

靜駐偏野享一方安逸

小溪在土話裡被喚作“坑”,橫坑人似乎對取名格外“吝嗇”:山峰稱前山、後山,沒有半點修飾與誇讚。也許這就是橫坑人的性格,靜靜地駐守山鄉偏野,安穩地修養生息著。錯落有致的黃牆黑瓦,棱角分明的臺階巷弄,整個村莊佈局呈倒三角形排列,就像一條威風凜凜的眼鏡王蛇。

芬芳的小徑,唯美的風情屋,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何斯路村也有著古老的釀黃酒手藝,與紹興的黃酒相比,口感略甜,但切不可貪杯。

台州臨海·嶺根村

怎樣才能活到140歲

這片世外淨土還未沾染上商業氣息,斑駁的土牆上印刻著歲月深深的劃痕。嶺根村自然資源豐富,村民勤勞淳樸,自給自足,生活方式原始又健康。許是因為如此,村裡老人格外長壽。這裡曾住著浙裡壽命最長的老人:清朝年間,140歲高夀的王世芳家中七世同堂,亙古罕見。

麗水縉雲·三溪村

這裡藏著拙樸的小日子

賈平凹先生曾在《靜虛村》中這樣感歎道:“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的了。”走進三溪村,全然不見平日裡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入眼卻是一片草木馥鬱,順著整潔的村道串聯起小村各處。

麗水松陽·西坑村

山水詩畫的高山雲霧山村

海拔640米的松陽高山西坑村,形成碗口狀,因常年雨量充沛,所以你總能看到西坑村雲霧繚繞。北宋松宣古驛道穿村而過,鵝卵石道路縱橫交錯,道路網至今保留完整。最適合自駕去松陽西坑村的時間,應該是在雨後,立在高山之上,看著小村安居黛山之中,雲蒸霞蔚。

麗水松陽·橫坑村

靜駐偏野享一方安逸

小溪在土話裡被喚作“坑”,橫坑人似乎對取名格外“吝嗇”:山峰稱前山、後山,沒有半點修飾與誇讚。也許這就是橫坑人的性格,靜靜地駐守山鄉偏野,安穩地修養生息著。錯落有致的黃牆黑瓦,棱角分明的臺階巷弄,整個村莊佈局呈倒三角形排列,就像一條威風凜凜的眼鏡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