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山108好漢,為什麼只有浪裡白條張順被封為將軍?原因很簡單

現代人看古代著作,總是帶有這樣那樣的疑惑,因此常常發問,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不那樣呢?也許社會背景和文化界的差異,讓我們無法理解當時的人們考慮問題的方式。

也許是作者水準有限造成的漏洞,又或許是在表面的描述下還掩藏著其他的深意。

在《水滸傳》中,就有許多地方,在現在人看來十分不解的疑惑,讓人難以捉摸作者施耐庵究竟在作品中隱藏了怎樣的玄機。這其中有一個特別奇怪的事情,就是在梁山好漢接受招安之後,

為宋王朝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大多數梁山好漢死在了轉戰奔波的戰場之上,自然,朝廷對他們少不了加官進爵,但在封官的這些人中,只有一個人被封為了將軍,這個人既不是梁山大首領宋江、盧俊義等人,也不是其他衝鋒陷陣的猛將,而是在征方臘之戰中戰死的水軍頭領浪裡白條張順。

這一點十分讓人費解,無論從聚義廳的排序、從功勞的大小,還是從與朝廷的關係上,都不存在什麼突出之處,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朝廷在眾多戰功赫赫的梁山軍將領中唯獨就封張順為將軍呢?

結合整部作品中張順的個人經歷,加上一些喜好鑽研的人士分析,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說法一,朝廷為表彰功績,樹立忠勇形象旗幟,張順恰逢其會。梁山軍在攻打方臘的過程中由於對手極為難纏、水土不服、後勤給養不利等多方面原因,損兵折將,士氣受到嚴重打擊,無論是朝廷還是宋江都急於提振士氣。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有讓梁山軍相信他們的付出朝廷都能看得到,

並且會給予相應的回報,梁山軍才能繼續老老實實地為朝廷所用。

另外,對於這樣一個忠勇有嘉的人物,最為適合朝廷用來樹立成代表性人物,讓朝廷內外都看到,只要忠於朝廷,他們就會不吝賞賜,對一個戰死之人尚且如此慷慨,那對活著的有功之臣肯定更是少不了大力嘉獎的。

說法二,如同作品中直接描寫的那樣,因“魂捉方天定”有功而追封,但考慮到這個“魂”的身份——西湖龍宮金華太保,乃是龍宮之神,所以封為將軍。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以來就有“君權神授”“舉頭三尺有神明”等說法,人們對於神仙的敬畏之心是深入靈魂的,而且為維護自身統治,皇家向來對外的宣傳都是君權神授,既然連皇帝的權利都是神仙授予的,那麼加封一個神仙生前的身份為將軍,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說法三,張順這個將軍之位是高俅幫著求來的。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荒誕,但確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高俅率領大軍攻打梁山的時候,被張順鑿穿船底生擒上梁山,進而最終才促成了梁山招安的成功,也算是幫著高俅立了一大功。而且,高俅船被鑿穿眼看要被水淹死之際,張順雖然活捉了他,一定意義上講,也是救了他一命,所以在為張順請功的時候,高俅自然不會對一個死人小氣,明裡暗裡估計說了不少的好話。

當然,張順被封為梁山軍中唯一一個將軍的原因,已經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具體作者是如何考慮的,我們也無從考究,只能通過蛛絲馬跡去猜想,織構一張讓自己相信的結構網。其實,除了一些研究歷史、追究史實的人以外,我們普通人完全沒必要為古人擔憂,或略加思索,或一眼掃過,足矣。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水滸傳》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既然連皇帝的權利都是神仙授予的,那麼加封一個神仙生前的身份為將軍,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說法三,張順這個將軍之位是高俅幫著求來的。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荒誕,但確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高俅率領大軍攻打梁山的時候,被張順鑿穿船底生擒上梁山,進而最終才促成了梁山招安的成功,也算是幫著高俅立了一大功。而且,高俅船被鑿穿眼看要被水淹死之際,張順雖然活捉了他,一定意義上講,也是救了他一命,所以在為張順請功的時候,高俅自然不會對一個死人小氣,明裡暗裡估計說了不少的好話。

當然,張順被封為梁山軍中唯一一個將軍的原因,已經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具體作者是如何考慮的,我們也無從考究,只能通過蛛絲馬跡去猜想,織構一張讓自己相信的結構網。其實,除了一些研究歷史、追究史實的人以外,我們普通人完全沒必要為古人擔憂,或略加思索,或一眼掃過,足矣。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水滸傳》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