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禁廢”影響深遠 中長期將利於全球固廢迴圈產業升級

2017年7月18日,中國正式通知WTO,今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廢棄塑膠等外來垃圾。從“國門利劍”到《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再到11月《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的出臺,

廢塑膠進口的最新定義導致大批量廢塑膠被拒之國門。

1、政策收緊進口量銳減

近日,再生塑膠12月份的進口量官方資料發佈,2017年再生塑膠進口量銳減的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今年,進口總量僅為582.91萬噸,進口降幅高達21%。再生PE進口量大幅所致194.31萬噸,再生PET也只有216.68萬噸,進口降幅基本在15%左右。

各產品在下半年單月進口量同比均大幅減少,四季度表現尤為明顯。

這與政策力度逐漸顯現,企業執行度提高有關。進入2017年四季度以來,企業操作謹慎,不乏部分工廠放棄剩餘批文的現象,因此進口廢塑膠逐漸減少。同時,國內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新的方向,以適應國內政策。

2、中國一紙“禁廢令”國外一時無從應對

中國的做為最大的廢塑膠進口國,“禁廢令”出臺後,對世界廢塑膠格局形成巨大影響。如今的廢塑膠主要出口國垃圾成災,且短期難以形成有效處理。

美國作為全世界垃圾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三分之一的量被出口,其中一半就出口到中國。如今,成堆的垃圾遍佈在停車場、路邊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起居。

英國55%的廢塑膠出口至中國,且多數是低等級的廢塑膠。

目前,英國非法囤積和處理垃圾的行為增多,垃圾處理費不斷上升,這一費用直接轉嫁到英國公民身上。

3、中國禁廢助推全球迴圈產業升級

中國禁令生效後,澳大利亞有61.9萬噸可回收垃圾的出口受到影響,涉及金額5.2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市場上湧入大量可回收垃圾,從而導致價格崩盤。

長期以來,日本的可回收垃圾大量出口到中國。統計資料顯示,日本出口的廢塑膠中約一半銷往中國,

出口廢紙中約70%銷往中國。

目前,日本廢品回收處理體系先進,但嚴格的環保標準和細緻的處理方式直接導致處理成本高昂,加之中國進口商通常出價較高,日本回收企業往往缺乏競爭優勢。

在中國“禁廢”之後,日本的固廢出口可能會轉向東南亞國家。尋求廢棄物替代出口國的對策並不是長久有效,預計東南亞會吸取中國的教訓,後期會推出類似的措施。

英國各商家聯動回應行業機構發起的“免費續水”運動,希望讓英國每年減少消耗數以千萬計一次性塑膠瓶,力求實現2021年前在英格蘭地區所有主要市鎮設置“免費續水”網站,以減少瓶裝水消費遺留的塑膠垃圾。

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會對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

但從長遠看,此舉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國內固廢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國內回收利用率也會上升,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汙量也會下降,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

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迴圈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國內回收利用率也會上升,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汙量也會下降,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

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迴圈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