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代皇帝都姓朱,與“豬”同音,那明朝人敢吃豬肉嗎,怎麼叫豬?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皇帝作為一國之主,手握大權,身份尊貴,地位顯赫。為了彰顯威嚴,除了在日常所用比如龍袍、龍椅等物以及言語行為、臣民朝拜等方面多有規範外,還有許多避諱規矩,

其中又尤以名字方面居多。

像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時候,由於“姬”跟基同音,唐玄宗便下令,所有“姬”姓之人必須改姓,自此一次,中原大地人姬姓人口大大減少,曾經的“萬姓之祖”,現在人口不過五十多萬。

大家都知道,元末時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朱元璋率兵而起,推翻元朝建立了鐵血王朝明朝。朱元璋姓朱,此後的歷代皇帝也姓朱,朱與“豬”同音,既然如此,那明朝人敢吃豬肉嗎,他們又是怎樣叫豬的呢?

翻閱明朝的各種資料,可以發現,不管是宮廷資料還是民間卷集,都有豬這個詞的存在,有關於豬肉做法、食法的記載,所以,由此可知,明朝人好像對豬、對豬肉並不忌諱,並沒有因為皇帝姓朱而有所改變,這也就說明了,明朝時期的避諱制度,相對於前朝來說,已經變得相當寬鬆了。

其實,之所以會沒有這個避諱,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豬自古以來便是一種家常動物,豬也跟著成為了常用詞,因此要禁“豬”,不吃豬肉,實在不太可能,所以朱元璋登基後,還是比較大度、明事理的,並沒有很在意這個事情,人們該吃豬肉的時候照常吃,該叫豬的時候照常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