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沙窯:民間陶瓷重燃文創之火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府藏文脈,窯火千載。近日,在湖南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作品中,一組以長沙窯器皿為造型元素的《湘絲路系列作品》吸引了大賽專家評審團的關注。以長沙窯器皿的造型和花紋作為裝飾,

將現代拼貼布藝與時尚元素相結合,讓長沙窯真正走進家居生活,重燃起民間陶瓷的文創之火。

“釉下彩”的發源地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田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這是唐代詩人李群玉曾作《石瀦》(今作石渚)詩,寫的正是長沙窯當日盛況。

唐代南有越窯青瓷,北有邢窯白瓷,為何在中、晚唐又冒出一個長沙窯?該作品的主創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傢俱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張玉山向記者介紹,

長沙窯的興盛絕非偶然。

始創于唐“安史之亂”後,鼎盛于中晚唐時期,五代以後,長沙窯漸趨衰落,前後經歷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

1983年,考古部門組織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挖掘,令專家們無比振奮的是,長沙窯是我國古代陶瓷業中最高技術“釉下彩”的發源地。

從銅官鎮至石渚湖,沿湘江東岸,十裡河濱,已發掘唐代窯址19處,最大者為萬餘平方米,其堆積層最厚者達4米。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湘文化的創造重生

自秦漢以來,古稱長沙郡、長沙府的長沙一直是湖湘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湖湘數千年歷史文脈在此承續,流傳,沉澱。但在張玉山看來,長沙雖有歷史文化名城之稱,

但面對“國際”、“古城”與“文化”三個詞,有時難免有點捉襟見肘。“論時代、論國際影響、論文化底蘊,長沙窯可以成為繼嶽麓書院之後的湖湘文化第二瑰寶,它凝聚了唐代湖湘文化的精華。”

作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楚陶坊工作室的創始人,張玉山一直將湖南非遺手工藝傳承創新作為研究課題。他告訴記者,作品設計團隊由學院各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跨界組成。

作品主要採用湖南長沙窯的一些代表性元素,在裝飾上,提取長沙窯陶瓷和裡耶秦簡博物館經典文物的色彩、裝飾紋樣、裝飾手法,再創造、設計出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居產品。

設計對專業類的學生來說並不是困難,但在轉化製作過程中,如何將設計表達到位?如何將體系化、研究性設計開發與市場實際對接?又如何解決製作經費不足的問題?都是團隊面臨的挑戰。

張玉山向記者透露,系列作品材料使用主要有布藝與陶瓷。布藝類作品要經過選材,配色,裁剪,拼接縫補,填充等過程,因其花紋、配色、拼接工程量較大,所以在機器製作使用方面存在租借困難。

而陶瓷類作品的轉化是屬於特殊加工工藝,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瓷土,釉料等要花費一筆錢,特別是後期翻模,燒制等工序,對在校學生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主要是燒制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釉色難以控制,易碎等都為我們造成不小的困擾。”

走在創新設計的前沿

“湖南文創設計大賽植根于湖湘文化,與國際接軌,對於省內的學界與設計界,都可以說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早在大賽開始之初,張玉山便指出,“湖南文創設計大賽的舉辦,就是為湖湘文化樹立一面旗幟。希望大賽不僅是面向高校,更要把影響擴大到社會各界,讓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

為此,他率領高校學子一起報團參賽。他告訴記者,作品參賽旨在將湖湘非遺長沙窯的文創設計與“一帶一路”主旋律策略結合,通過文博創新挖掘長沙窯的當代生活表達,以此來承載和詮釋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人民實現中華復興和“中國夢”決心。

他表示,自己作為湖南省陶藝協會秘書長,有義務把湖湘文化長沙窯更好的推廣出去,讓湖南陶瓷文化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可。而湖南文創大賽積極回應國家政策,更大限度的發揮設計師的創造力,不僅激發了湖南文創熱情,而且落地市場轉化,有別於以往的設計大賽,真正地推動湖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對湖南文創產業發展起到了開創和助推作用。”

“入圍作品效果超出我的預想,其中有不少富有創意的優秀作品,從主旋律思想、創意、功能及市場方面來看都不乏有一些突出的作品。”張玉山特別指出,大賽設立的扶持基金,很大程度上解決部分參賽作品轉化的資金周轉問題,後期的網路宣傳也對優秀作品的發展起到推廣作用。

他表示,接下來會更深入文創產品的課題研究與體系化設計,涉及的範圍主要在日常家居產品,旨在做設計的同時瞭解我國文化,將其以當代生活表達傳播、發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多與博物館,旅遊文化部門、企業合作,才能走在創新設計的前沿。”(作者:周莉)

楚陶坊工作室成員在進行緊張的設計(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12星座裡耶秦韻杯墊(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裡耶秦簡遇上長沙窯-掛鐘(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與中國郵政、湖南郵政合作開發的絲路飄香茶盞(張玉山供圖)

長沙窯杯墊(張玉山供圖)

長沙窯陶瓷冰箱貼(張玉山供圖)

釉色難以控制,易碎等都為我們造成不小的困擾。”

走在創新設計的前沿

“湖南文創設計大賽植根于湖湘文化,與國際接軌,對於省內的學界與設計界,都可以說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早在大賽開始之初,張玉山便指出,“湖南文創設計大賽的舉辦,就是為湖湘文化樹立一面旗幟。希望大賽不僅是面向高校,更要把影響擴大到社會各界,讓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

為此,他率領高校學子一起報團參賽。他告訴記者,作品參賽旨在將湖湘非遺長沙窯的文創設計與“一帶一路”主旋律策略結合,通過文博創新挖掘長沙窯的當代生活表達,以此來承載和詮釋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人民實現中華復興和“中國夢”決心。

他表示,自己作為湖南省陶藝協會秘書長,有義務把湖湘文化長沙窯更好的推廣出去,讓湖南陶瓷文化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可。而湖南文創大賽積極回應國家政策,更大限度的發揮設計師的創造力,不僅激發了湖南文創熱情,而且落地市場轉化,有別於以往的設計大賽,真正地推動湖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對湖南文創產業發展起到了開創和助推作用。”

“入圍作品效果超出我的預想,其中有不少富有創意的優秀作品,從主旋律思想、創意、功能及市場方面來看都不乏有一些突出的作品。”張玉山特別指出,大賽設立的扶持基金,很大程度上解決部分參賽作品轉化的資金周轉問題,後期的網路宣傳也對優秀作品的發展起到推廣作用。

他表示,接下來會更深入文創產品的課題研究與體系化設計,涉及的範圍主要在日常家居產品,旨在做設計的同時瞭解我國文化,將其以當代生活表達傳播、發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多與博物館,旅遊文化部門、企業合作,才能走在創新設計的前沿。”(作者:周莉)

楚陶坊工作室成員在進行緊張的設計(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12星座裡耶秦韻杯墊(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裡耶秦簡遇上長沙窯-掛鐘(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湘絲路——長沙窯戀曲抱枕系列(張玉山供圖)

與中國郵政、湖南郵政合作開發的絲路飄香茶盞(張玉山供圖)

長沙窯杯墊(張玉山供圖)

長沙窯陶瓷冰箱貼(張玉山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