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湘潭食藥監系統“12331”熱線護衛市民食品藥品安全

食藥監部門開展食品攤販和小餐飲整治。

執法人員現場鑒定白酒真假。

湘潭線上3月15日訊 “不讓消費者吃到問題食品!”“黑作坊,發現一處搗毀一處!”……近年來,這鏗鏘有力的話語,響徹蓮城,表達了全體食藥監人的鄭重承諾。

湘潭市食藥監局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始終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放在突出位置,

充分發揮“12331”投訴舉報熱線聯繫群眾的主管道,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受理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的各類諮詢、投訴、舉報3000餘起,解決各類消費糾紛1200餘起,為消費者挽回損失100余萬元,為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提高百姓飲食用藥安全、保護廣大消費者權益作出了貢獻。

為群眾著想 替百姓解憂

案例1

傾力維權獲錦旗

3.15前夕,市民袁娭毑給湘潭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昭潭監管所送來一面“秉公執法、為民解憂”的錦旗,

對執法人員幫她耐心處理醫療器械產品投訴,化解家庭矛盾表示感謝。

胡女士的母親袁娭毑今年60來歲,身體不太好。1月15日,袁娭毑聽人介紹在人民路某醫療器械銷售公司購買了一台某品牌溫熱電位治療儀,花了18980元。袁娭毑家庭經濟拮据,為此還向親友借了20000元錢。此事被家人知道後,遭到家人強烈反對,致使家庭矛盾升級。

袁娭毑想退還產品卻遭商家拒絕。

1月18日,胡女士致電湘潭市食藥監局12331投訴舉報中心,投訴該醫療器械銷售人員誇大產品療效。接到胡女士投訴後,昭潭監管所的執法人員立即展開了調查。執法人員瞭解基本情況後,前往胡女士所提供的醫療器械銷售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查看了該產品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批准證書等檔,未發現存在問題。

考慮到袁娭毑的身體和家庭經濟實際困難等情況,

執法人員組織投訴者與被投訴者雙方到昭潭食藥監管所辦公室協商處理,但雙方自行協商未達成一致意見。經過執法人員多次耐心細緻地調解,該公司負責人最終同意,在扣除折舊費、快遞費等條件下,將袁娭毑購買的溫熱電位治療儀作退貨處理,雙方在執法人員的見證下簽訂了退貨處理協議。

2月24日,袁娭毑成功退回了該產品,並拿到了該公司負責人退還的除去廠家產品托運費、來回運費、折舊費2000元後剩餘的16980元貨款。

案例2

用耐心換放心好評

2016年6月27日,湘潭市食藥監局岳塘分局建設路監管所成功處理了一投訴,劉女士感到非常滿意。

原來,消費者劉女士向建設路所投訴,稱其在岳塘區建設路口某食雜店購買了一瓶小糊塗仙酒,買回家後發現未開封的酒出現滲漏情況,懷疑是假酒。接到投訴舉報後,建設路所執法人員立即趕到被投訴點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執法人員發現該雜貨店證照齊全、台賬清楚,並能提供劉女士購買的同批次酒的酒類隨附單。為了減輕劉女士的疑慮,該所執法人員還及時聯繫了小糊塗仙酒廠鑒定員進行現場鑒定,通過鑒定劉女士所購買的小糊塗仙酒確屬真酒。得知是真酒後,劉女士仍然因網上查不到外包裝標注的長沙經銷商情況、打不通總經銷商電話、真酒為何會漏灑出來等問題心存疑惑。為此,該所執法人員先後多次聯繫了工商部門及廠家,獲取了長沙經銷商的合法經營資格及總經銷商的授權書圖片、有效聯繫方式等證明。針對未開封的酒出現滲漏的情況,該啤酒的總經銷商解釋稱可能是廠家封口時機器失誤或運輸途中顛簸導致。並願意對劉女士作出補償。在該投訴舉報的處理過程中,建設路所執法人員耐心細緻的工作獲得了消費者劉女士和商家的一致好評。

深挖舉報線索 嚴查違法行為

案例3 查處預包裝茶葉案

2016年3月25日,12331舉報投訴中心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投訴舉報,稱其在湘潭市岳塘區某公司湘潭經營部購買的茶葉,未標注生產日期,且標注的保質期為“在符合儲存條件下適宜長期保存”,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的規定。接到投訴後,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其購買的茶葉進行了初步核查,發現情況屬實,並查獲標籤標識與投訴人購買一致的預包裝食品茶葉38盒。通過現場調取該店進貨票據、銷售記錄和庫存清單,執法人員查實該店共計購進茶葉67盒;銷售29盒,庫存38盒。銷售的29盒為王先生所購買。該經營部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四)項的規定。

執法人員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對該單位做出沒收標籤不符合規定的茶葉38盒、沒收違法所得、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同時,湘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就消費者王先生提出的退貨賠償事宜積極組織雙方進行民事調解。經工作人員近2個小時的耐心調解,雙方達成了退貨賠償協定,商家退還了王先生的貨款並進行了賠償。

案例4 查處無證生產檳榔案

2016年4月份,湘潭市食藥監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湘潭縣一家檳榔加工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現場,80餘名員工正在生產車間內進行檳榔切籽和去核等生產活動。經過清點,現場放有15桶半成品,共510公斤,另外,原料間還存放了15麻袋檳榔核。

執法人員調查發現,這家企業並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卻從2015年9月份起,擅自為檳榔企業提供切籽和去核等代加工服務,累計加工檳榔約4050公斤。執法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的規定,依法查封了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檳榔共510公斤,並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的行政處罰。

案例5 重視網路舉報

搗毀鹵肉加工“黑作坊”

2月10日上午,湘潭市食藥監局接到網路舉報稱,湘潭市岳塘區湘鋼新二村附近某民房內有人無證加工鹵肉,該局立即展開突擊檢查,並一舉端掉了該無證加工小作坊。

2月10日上午9點,湘潭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嶽塘分局執法人員火速趕往位於岳塘區湘鋼新二村附近的這一鹵肉加工小作坊。執法人員沖進屋內時,發現現場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作業,但是,未著工作服、未戴口罩。面積狹小的屋子裡一片狼藉,牆壁、地面上佈滿了黑油,髒兮兮的地面上淩亂地擺放著鹵水、調料以及豬耳、豬尾等半成品,加工器具也隨意堆放。執法人員隨即在作坊內進行搜查,發現配料包裝上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基本資訊。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該作坊負責人袁某閃爍其詞,也未能提供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工作人員健康證等相關資質證明及材料。岳塘分局執法人員對小作坊依法查封,並對原材料來源、加工過程、成品去向展開調查。

案例6 重視網路投訴 舉一反三

嚴查網路食品經營行為

1月17日,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長城監管所接到12331轉辦的一起網路食品投訴案,來自吉林大學的王同學稱其在位於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的某淘寶店購買了酸棗皮,收到後卻發現是三無產品。隨後王同學提供了產品圖片和淘寶購買記錄等證據,要求該網路食品店退貨賠償。經長城監管所執法人員調查調解,該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同意退貨並賠償了損失。接到此投訴後,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長城監管所舉一反三,通過網路食品交易協力廠商平臺對轄區內的網路食品經營者進行了摸底,發現聚集在湘潭大學周邊的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有300戶。執法人員走訪發現,大部分實體食品經營戶加入到了網路食品經營者行列,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臺成為新的營業場所聚集地。

2月23日-24日,湘潭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以湘潭大學聯建街、北山等區域為重點,對網路食品經營行為開展了集中整治。檢查發現,有6戶網路食品經營戶提交申請資料不實、經營範圍無網路經營專案,執法人員責令其重新申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有7戶網路食品經營戶註冊登記位址與實際經營場所不符合,環境衛生惡劣,執法人員已責令其立即整改,並退回其食品經營許可申請。

案例7 行業協會齊抓共治

維護食品安全

1月18日下午,湘潭市食藥監局根據市豆製品行業協會提供的舉報線索,對雨湖區長城鄉衛星村一處豆製品的黑作坊開展了突擊行動。

被查的小作坊位於雨湖區長城鄉衛星村北二環線湘潭大學附近一民房處,面積約200平米。作坊內污水橫流,牆上、玻璃上甚至生產設備上隨處可見一層厚厚的黑色污漬。做好的10多筐香乾被隨意擺在地上,旁邊就是加工中流出的污水,整個作坊裡充斥著一股異味。當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公安民警及市豆製品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來到時,4名工人正在加工間內製作香乾。

經查,這家小作坊主要生產香乾、臘幹、豆皮等豆製品,銷往周邊的廠礦、菜市場、批發市場等。屬於無證經營,加工間無防蠅防鼠設施,沒有設置清洗、消毒、更衣區域,也沒有設置原料庫、成品庫,加工間內器具未按食品安全生產要求進行設置。4名製作豆製品的人員無法提供健康證明,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對該作坊,執法人員當即扣押生產原料6250公斤、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劑200餘公斤,依法查封生產工具,並對生產原料、成品等進行了抽樣。

案例8 根據投訴熱點開展專項檢查

查封百餘盒中藥飲片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老年人喜歡購買保健品,但老年保健品也是投訴的“重災區”。近日,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查封了100餘盒涉嫌無證經營的中藥飲片。

根據老年保健品成為投訴熱點這一現狀,市食藥監局開展了專項檢查,以保健食品店是否辦理證照、是否具備保健食品批文、進銷記錄台帳是否齊全、是否銷售藥品、保健食品標籤標識是否符合規範等為重點,市區聯動,進行清查。

檢查中,個別保健食品櫃檯混放其他普通食品,一些店子票證不全、台帳欠缺。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在檢查中還發現100餘盒涉嫌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經營的天麻、三七、當歸等中藥飲片,執法人員當場進行了查封,並對相關經營戶進行立案調查。

通過此次行動執法人員發現,這些保健品店主要以銷售老年食品為主,辦理了食品經營(流通)許可證。所售商品雖為保質期內正規產品,但動輒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超過產品價值的現象屢見不鮮。店子的經營場所面積較大,設有商品陳列區和會議專區,主要是以發放免費的雞蛋、大米等日用品為手段吸引老年消費者參加產品推介會、養生講座,從而促成其商品的銷售。

針對上述情況,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工商、物價等部門,對全市保健食品銷售門店開展重點檢查,嚴厲打擊銷售中出現的誇大或虛假宣傳、虛高標價等違法行為。

消費維權動真格出實招

為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市食藥監局借助紀念“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平臺,開展“五大”活動,抓好食品藥品消費維權。

開展專項檢查。在“3.15”之前,開展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以及打擊無證“黑作坊”等行動;期間,市食藥監局組織執法人員對市區大型超市、連鎖藥房等開展專項檢查,對食品藥品品質安全進行動態檢查。

進行舉報獎勵。為鼓勵公眾積極舉報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及時發現、控制和消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市食藥監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湘潭市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來信、走訪、網路、電話等方式,舉報屬於其監管職責範圍內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並依法作出處理後,根據舉報人的申請,予以相應物質及精神獎勵。

組織集中焚燒。連年來,銷毀在食品藥品稽查中發現的問題食品藥品。2015年,集中銷毀案值2000多萬元的假冒偽劣食品藥品。

舉行新聞發佈。在市食安辦、市政府新聞辦組織下,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全市2016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以消除食品安全恐慌,提振食品消費信心。食藥監部門就如何加強食品生產源頭監管,確保源頭可控等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一一作出了回答。

組織宣傳諮詢。參加“3.15”集中宣傳諮詢,宣傳法律法規、安全飲食用藥常識、12331投訴舉報等,發放宣傳資料,解答群眾諮詢。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通過檢查,執法人員發現該雜貨店證照齊全、台賬清楚,並能提供劉女士購買的同批次酒的酒類隨附單。為了減輕劉女士的疑慮,該所執法人員還及時聯繫了小糊塗仙酒廠鑒定員進行現場鑒定,通過鑒定劉女士所購買的小糊塗仙酒確屬真酒。得知是真酒後,劉女士仍然因網上查不到外包裝標注的長沙經銷商情況、打不通總經銷商電話、真酒為何會漏灑出來等問題心存疑惑。為此,該所執法人員先後多次聯繫了工商部門及廠家,獲取了長沙經銷商的合法經營資格及總經銷商的授權書圖片、有效聯繫方式等證明。針對未開封的酒出現滲漏的情況,該啤酒的總經銷商解釋稱可能是廠家封口時機器失誤或運輸途中顛簸導致。並願意對劉女士作出補償。在該投訴舉報的處理過程中,建設路所執法人員耐心細緻的工作獲得了消費者劉女士和商家的一致好評。

深挖舉報線索 嚴查違法行為

案例3 查處預包裝茶葉案

2016年3月25日,12331舉報投訴中心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投訴舉報,稱其在湘潭市岳塘區某公司湘潭經營部購買的茶葉,未標注生產日期,且標注的保質期為“在符合儲存條件下適宜長期保存”,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的規定。接到投訴後,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其購買的茶葉進行了初步核查,發現情況屬實,並查獲標籤標識與投訴人購買一致的預包裝食品茶葉38盒。通過現場調取該店進貨票據、銷售記錄和庫存清單,執法人員查實該店共計購進茶葉67盒;銷售29盒,庫存38盒。銷售的29盒為王先生所購買。該經營部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四)項的規定。

執法人員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對該單位做出沒收標籤不符合規定的茶葉38盒、沒收違法所得、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同時,湘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就消費者王先生提出的退貨賠償事宜積極組織雙方進行民事調解。經工作人員近2個小時的耐心調解,雙方達成了退貨賠償協定,商家退還了王先生的貨款並進行了賠償。

案例4 查處無證生產檳榔案

2016年4月份,湘潭市食藥監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湘潭縣一家檳榔加工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現場,80餘名員工正在生產車間內進行檳榔切籽和去核等生產活動。經過清點,現場放有15桶半成品,共510公斤,另外,原料間還存放了15麻袋檳榔核。

執法人員調查發現,這家企業並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卻從2015年9月份起,擅自為檳榔企業提供切籽和去核等代加工服務,累計加工檳榔約4050公斤。執法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的規定,依法查封了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檳榔共510公斤,並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的行政處罰。

案例5 重視網路舉報

搗毀鹵肉加工“黑作坊”

2月10日上午,湘潭市食藥監局接到網路舉報稱,湘潭市岳塘區湘鋼新二村附近某民房內有人無證加工鹵肉,該局立即展開突擊檢查,並一舉端掉了該無證加工小作坊。

2月10日上午9點,湘潭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嶽塘分局執法人員火速趕往位於岳塘區湘鋼新二村附近的這一鹵肉加工小作坊。執法人員沖進屋內時,發現現場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作業,但是,未著工作服、未戴口罩。面積狹小的屋子裡一片狼藉,牆壁、地面上佈滿了黑油,髒兮兮的地面上淩亂地擺放著鹵水、調料以及豬耳、豬尾等半成品,加工器具也隨意堆放。執法人員隨即在作坊內進行搜查,發現配料包裝上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基本資訊。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該作坊負責人袁某閃爍其詞,也未能提供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工作人員健康證等相關資質證明及材料。岳塘分局執法人員對小作坊依法查封,並對原材料來源、加工過程、成品去向展開調查。

案例6 重視網路投訴 舉一反三

嚴查網路食品經營行為

1月17日,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長城監管所接到12331轉辦的一起網路食品投訴案,來自吉林大學的王同學稱其在位於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的某淘寶店購買了酸棗皮,收到後卻發現是三無產品。隨後王同學提供了產品圖片和淘寶購買記錄等證據,要求該網路食品店退貨賠償。經長城監管所執法人員調查調解,該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同意退貨並賠償了損失。接到此投訴後,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長城監管所舉一反三,通過網路食品交易協力廠商平臺對轄區內的網路食品經營者進行了摸底,發現聚集在湘潭大學周邊的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有300戶。執法人員走訪發現,大部分實體食品經營戶加入到了網路食品經營者行列,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臺成為新的營業場所聚集地。

2月23日-24日,湘潭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以湘潭大學聯建街、北山等區域為重點,對網路食品經營行為開展了集中整治。檢查發現,有6戶網路食品經營戶提交申請資料不實、經營範圍無網路經營專案,執法人員責令其重新申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有7戶網路食品經營戶註冊登記位址與實際經營場所不符合,環境衛生惡劣,執法人員已責令其立即整改,並退回其食品經營許可申請。

案例7 行業協會齊抓共治

維護食品安全

1月18日下午,湘潭市食藥監局根據市豆製品行業協會提供的舉報線索,對雨湖區長城鄉衛星村一處豆製品的黑作坊開展了突擊行動。

被查的小作坊位於雨湖區長城鄉衛星村北二環線湘潭大學附近一民房處,面積約200平米。作坊內污水橫流,牆上、玻璃上甚至生產設備上隨處可見一層厚厚的黑色污漬。做好的10多筐香乾被隨意擺在地上,旁邊就是加工中流出的污水,整個作坊裡充斥著一股異味。當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公安民警及市豆製品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來到時,4名工人正在加工間內製作香乾。

經查,這家小作坊主要生產香乾、臘幹、豆皮等豆製品,銷往周邊的廠礦、菜市場、批發市場等。屬於無證經營,加工間無防蠅防鼠設施,沒有設置清洗、消毒、更衣區域,也沒有設置原料庫、成品庫,加工間內器具未按食品安全生產要求進行設置。4名製作豆製品的人員無法提供健康證明,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對該作坊,執法人員當即扣押生產原料6250公斤、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劑200餘公斤,依法查封生產工具,並對生產原料、成品等進行了抽樣。

案例8 根據投訴熱點開展專項檢查

查封百餘盒中藥飲片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老年人喜歡購買保健品,但老年保健品也是投訴的“重災區”。近日,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查封了100餘盒涉嫌無證經營的中藥飲片。

根據老年保健品成為投訴熱點這一現狀,市食藥監局開展了專項檢查,以保健食品店是否辦理證照、是否具備保健食品批文、進銷記錄台帳是否齊全、是否銷售藥品、保健食品標籤標識是否符合規範等為重點,市區聯動,進行清查。

檢查中,個別保健食品櫃檯混放其他普通食品,一些店子票證不全、台帳欠缺。市食藥監局雨湖分局在檢查中還發現100餘盒涉嫌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經營的天麻、三七、當歸等中藥飲片,執法人員當場進行了查封,並對相關經營戶進行立案調查。

通過此次行動執法人員發現,這些保健品店主要以銷售老年食品為主,辦理了食品經營(流通)許可證。所售商品雖為保質期內正規產品,但動輒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超過產品價值的現象屢見不鮮。店子的經營場所面積較大,設有商品陳列區和會議專區,主要是以發放免費的雞蛋、大米等日用品為手段吸引老年消費者參加產品推介會、養生講座,從而促成其商品的銷售。

針對上述情況,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工商、物價等部門,對全市保健食品銷售門店開展重點檢查,嚴厲打擊銷售中出現的誇大或虛假宣傳、虛高標價等違法行為。

消費維權動真格出實招

為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市食藥監局借助紀念“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平臺,開展“五大”活動,抓好食品藥品消費維權。

開展專項檢查。在“3.15”之前,開展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以及打擊無證“黑作坊”等行動;期間,市食藥監局組織執法人員對市區大型超市、連鎖藥房等開展專項檢查,對食品藥品品質安全進行動態檢查。

進行舉報獎勵。為鼓勵公眾積極舉報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及時發現、控制和消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市食藥監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湘潭市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來信、走訪、網路、電話等方式,舉報屬於其監管職責範圍內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並依法作出處理後,根據舉報人的申請,予以相應物質及精神獎勵。

組織集中焚燒。連年來,銷毀在食品藥品稽查中發現的問題食品藥品。2015年,集中銷毀案值2000多萬元的假冒偽劣食品藥品。

舉行新聞發佈。在市食安辦、市政府新聞辦組織下,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全市2016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以消除食品安全恐慌,提振食品消費信心。食藥監部門就如何加強食品生產源頭監管,確保源頭可控等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一一作出了回答。

組織宣傳諮詢。參加“3.15”集中宣傳諮詢,宣傳法律法規、安全飲食用藥常識、12331投訴舉報等,發放宣傳資料,解答群眾諮詢。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