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州顯山露塔的城市綠心新規劃,凝聚著榕城兩千年歷史的精髓!

白塔

于山位於福州市區東南五一廣場北側。戰國時期有于越族居此,

故名。於山有九仙觀等24景,現存萬歲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 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題刻百餘處。碑廊陳列有宋、元、明、清曆 代碑刻。由五一廣場步上于山文化遊覽區,上山以後即見樹木參天,古榕盤根錯節,蔚為壯觀。俯瞰福州全景,一覽無遺。

規劃定位

“顯山露塔”、充分展現於山歷史風貌區的特色景觀,形成能提升福州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的城市綠心。

規劃範圍

東至五一路,南至古田路,西至八一七路—聖廟路—法海路,北至津泰路。規劃總面積40.6公頃。其中于山歷史風貌區紫線為:西至新權路、法海路、北至鼇峰坊、東至五一路、南至古田路。

核心保護區範圍:東至市防空辦、市人大;南至古田路;西至新權路;北至協和醫院紅磚樓、高士其故居,總面積約12.68公頃。

烏塔

規劃形成“一山、四區、兩軸、兩帶”的功能結構體系與框架。

“一山”:即于山,以于山和白塔為主體的風貌區核心保護區。

兩軸:分別為八一七路商業更新發展軸和五一路現代商業商務軸。

八一七路商業更新發展軸:主要是東興地塊,

結合歷史文脈,融入古城中軸線,整合資源,豐富商業業態,增添文化品位,重點發展文化、休閒、餐飲和購物等功能。

五一路現代商業軸:重點突出綜合功能特色,以現代商業功能和高級商務功能為主,適度發展休閒文化功能。

於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結構佈局圖

兩帶:分別為沿古田路的於山風貌展示帶和沿鼇峰坊歷史文化展示帶

沿古田路的於山風貌展示帶:由於山延伸至烏山,聯繫沿線的於山歷史風貌區、五一廣場、南門兜旅遊服務區,天皇嶺宗教文化區和烏山風貌區,展示沿線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名勝。

鼇峰坊歷史文化展示帶:沿線有孔廟、朱紫坊、法海寺、黃氏民居、觀巷教堂、李世甲故居,

鼇峰書院舊址和高士其故居等,應通過周邊環境整治,適當植入文化休閒功能,構造歷史文化標識系統,形成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文化街。

四區:分別為協和醫療服務區、鼇峰坊文化教育區和秀冶裡生活綜合功能區和先施商業服務區。

於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圖

於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建築高度控制圖

於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建築高度控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