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只用8毛錢治好高燒的醫生,才是好醫生嗎?千萬醫者反感、無奈!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護理知識,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了不起的醫生#

在30日,《人民日報》官微頭條推出《含淚送別!8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這才是醫者仁心》一文,來描述這位德高望重的醫生,

尤其是在當下兒科病人爆棚、兒科醫生緊缺、兒科負荷特別重的當下,本應是一股暖流、一種奮進的力量。

在這文章中也許我們看到的重點是“不打針”,但另一些人看到的重點是“8毛錢治好高燒”。文章裡寫道,“一對年輕夫妻帶著高燒的孩子來看病,

之前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胡醫生給開了8毛錢的藥,過了不久孩子就退燒了。”

這段文字看似簡單,但其實缺失了很多關鍵性的細節。此文一出,在醫生朋友圈就炸鍋了!在《人民日報》刊發後3小時,《丁香園》刊發了《作為醫生,我反對“不打針爺爺”這樣的宣傳》一文數小時過了十萬,點贊數也過2000餘。

我們會想為什麼如此正能量的報導卻受到大家的普通反對,

有些媒體難道不應該深思及改進嗎?

接下來說說小醫的想法:

一方面

首先發燒,我們學醫都知道發燒只是一個症狀,引起這個症狀的疾病,在臨床上可能有幾十種。輕者或許是感冒發熱,重者可能是腦炎等疾病,也可能是感冒後誘發的心肌炎、敗血症、猩紅熱等其他嚴重疾病。

而這篇文章很容易讓一些沒有醫學知識的老百姓產生“治發燒很容易,8毛錢就能治好了”這樣的想法。因此,這樣斷章取義的結論作為標題傳播,實在有點不妥。

不可否認,這個標題是成功的,因為它帶來了大量的關注和點擊。但是如果只有8毛錢治好高燒的醫生和只有“不打針的醫生”才是醫者仁心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否認我們醫生的辛勞付出,

那還有哪個醫生敢救病人!再說,生命都有可能垂危。那這樣的高燒能用8毛錢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能!如果你覺得8毛錢可以看好病,那還是先祈求自己不要生病。

要知道,絕大部分醫生最大的希望能夠儘快治好自己的病人,不應該用“治病花了多少錢”,來評判一個醫生是不是好醫生。

另一方面

小醫覺得這篇文章幫助大家更瞭解醫生這個群體,但是我們要知道一篇有問題稿件的發出,記者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編輯,管理層都有責任。做輿論監督的記者不易,但更需新聞專業精神。

加上醫學不是一言兩句就能解釋清楚,對於醫學知識文章,需要有健康傳播領域的專業知識背景的專家和充分的證據來支撐。

小醫並不是想抓住一篇文章小題大做,而是希望提醒大家,對於好醫生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飛機上臨危救人的是好醫生;開創新的療法是好醫生;急診值夜班放棄休息的,也是好醫生。胡皓夫老先生一生做了那麼多貢獻,卻單單把“8毛錢”的事兒提出來,實在是令人有些惋惜。

最後小編並不祝願胡醫生一路走好,緬懷。

1、護士不就是服務員?只會打針發藥……

2、輸液扎針最全最新示範,再也不怕別人說技術不到位了!

3、湘雅醫院監護室氧氣瓶爆炸5人受傷,為醫院做好消防敲響警鐘!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智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功能表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幫助我們傳播知識和健康!

而是希望提醒大家,對於好醫生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飛機上臨危救人的是好醫生;開創新的療法是好醫生;急診值夜班放棄休息的,也是好醫生。胡皓夫老先生一生做了那麼多貢獻,卻單單把“8毛錢”的事兒提出來,實在是令人有些惋惜。

最後小編並不祝願胡醫生一路走好,緬懷。

1、護士不就是服務員?只會打針發藥……

2、輸液扎針最全最新示範,再也不怕別人說技術不到位了!

3、湘雅醫院監護室氧氣瓶爆炸5人受傷,為醫院做好消防敲響警鐘!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智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功能表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幫助我們傳播知識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