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恭王府展出湖南灘頭、福建漳州年畫

中青線上北京2月4日電今天是立春,“年畫過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灘頭、福建漳州傳統年畫精品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精彩開幕,

共展出160餘件展品,其中年畫70餘幅、雕版90塊。內容以納福、避邪為主,品種豐富多彩,包括門畫《神荼鬱壘》、門楣畫《獅頭銜劍》、中堂畫《玄天上帝寶像》、牆畫《老鼠娶親》等。

作品中以兩位元已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湖南灘頭木版年畫李咸陸和福建漳州木版年畫顏文華的代表作品為主。

更為難得的是,展覽中的灘頭花紙及雕版、花紙版、清代福建漳州年畫等珍貴展品,也是第一次面向社會展出。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孫旭光介紹,湖南灘頭木版年畫、福建漳州木版年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類別下的瑰寶,題材廣泛、色彩斑斕、地域風格十分明顯。

湖南灘頭木版年畫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浮水印年畫,以濃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用色奔放,橘紅奪目,主要與當地所產物料竹紙、五色紙、“閻王粉”等相結合,形成大色塊的橘紅、淡黃、玫瑰紅與群青、鈷藍、翠綠、煤黑等同類色、近似色搭配,

大小面積有機佈局的年畫風格。

而福建漳州木版年畫則融合了北方年畫的粗獷雄沉與南方年畫的秀美雅麗,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與閩南民俗相結合的產物。

孫旭光說:“春節作為除舊迎新的節日,最強烈和鮮明地體現人們的精神願望、生活理想、審美要求和終級的價值觀念。

作為春節的重頭戲,中國傳統年畫是依附於民間生活形態的活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其活態性體現在傳統的節日文化空間中。各地年畫雖在風格技法上有很大差異,但其作為年畫的基本內核並沒有差別,依然與年俗緊密相連。”

本次展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恭王府)2018中華傳統技藝精品展系列活動的開年首展。

展覽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東北大學指導下,由文化部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東北大學藝術學院主辦。

展覽將展至3月9日。

責編: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