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吳伐蜀被劉備擋道的真相是什麼,都讓《資治通鑒》給騙了?

《資治通鑒》有一段話是說:孫權曾經接受了周瑜和甘寧的建議,想出兵攻取益州,他派人告訴劉備,徵求劉備的同意。劉備的答覆是:第一,孫權不可以為曹操敗於赤壁以後,就不想、或沒有力量“飲馬於滄海,

觀兵于吳會”;第二,“我劉備與益州牧劉璋是本家遠房兄弟,倘若劉璋有得罪了你孫權的地方,請看我的面子,加以原諒。”孫不重視劉備的反對,仍然派遣叔父孫靜的大兒子孫瑜,率領水軍多人,進駐夏口(漢口),作躍躍欲試的姿態。劉備不讓孫瑜的水軍,通過公安城之北的長江。劉備而且“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部,備自住孱陵。(孫)權不得已,
召(孫)瑜還。”
​《三國志.孫瑜傳》,沒有一個字說到孫瑜有率領水軍、進駐夏口,被劉備這樣大張旗鼓來阻止孫瑜西上。

《關羽傳》與《程普傳》,不但不曾提起孫瑜率領水軍西上,而且明明白白地記載了:關羽之接防江陵,程普之離開江陵而回任江夏太守,是在建安二十年夏天。

當時孫權與劉備言歸於好,把他們的荊州各郡重新劃分,以湘水作為疆界,孫權把南郡送給劉備,劉備把長沙郡,加上桂陽郡,送給孫權。

這時候,張飛與諸葛亮二人均早已在建安十九年四月,與趙雲離開了今天的湖北與湖南,進入了今天的四川,去幫助劉備打劉璋。

所以,《資治通鑒》的那一段話,極不可靠。這部《資治通鑒》,並非司馬光一手所寫,而是於他的校閱之下,

“成於眾手”。司馬光雖則是了不起的一位大歷史家,校閱之時也難免有時疏忽,不曾注意到這段話所根據的只是一些傳聞、野史。

事實是,周瑜在死前確有邀同孫瑜,去一起打益州的意思,並且孫權也允准了。然而,周瑜一死,這個攻取益州的計畫就由於魯肅並不贊成而作為罷論,孫瑜及其水軍始終並未出發。

​周瑜是在建安十五年的冬天去世的;劉備應劉璋的邀請進入益州,是在十六年的冬天。孫權派水軍到公安來迎接妹妹孫夫人回江東,也是在十六年的冬天,劉備離開公安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