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周談資|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逐步退坡 造車新勢力面臨洗牌

壹/First

去年年底,一波搶購熱潮“席捲”了國內多地的新能源汽車4S店,

有的被爆展廳裡的展車被搶購一空,經銷商面臨無車可賣的狀況;有的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從去年11月份開始一路走高,不斷刷新紀錄;有的則是跟大型網約車平臺合作,一下子被訂出數百台車……

新能源汽車在2017年年底的這一波火爆行情,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有直接的關係。也因為這一股“搶購潮”,讓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消息再次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強烈關注。

雖然早在2017年初,工信部等四部委就發出通知,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步分段平穩退坡,直到2020年全面退出。但2018年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相關的補貼方案仍未出臺。而最近,“網傳”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讓我們看到了新一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嚴峻形勢。

據悉,相比2017年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方案,2018年方案對續航里程的劃分檔次由3檔增加為5檔,

最低檔補貼金額由2萬元/輛降低為1萬元/輛,並且最低續航里程要求由2017年的100公里調整為150公里。也就是說,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或將為零,意味著目前70%以上的新能源車型銷售都將受到影響,同時其他車型的補貼也將大幅縮水。如果這個版本屬實,那麼,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經銷商來說,日子都不會好過。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與國家“三大政策”的推動作用息息相關,

高額的補貼、牌照與限行的優惠政策、政府的直接干預,在這三大政策的合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4年高速增長。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77.7萬輛,同比增長53.3%,並實現了貫穿全年的環比增長;純電動汽車銷量46.9萬輛,同比增長82.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11.1萬輛,同比增長39.4%……

如果新能源汽車補貼真如“網傳版”所言,我們也不禁擔心,在沒有強有力政策扶持推動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今年的發展程度還會如往年火爆嗎?未來走向又將如何?

但是,不管怎樣,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是大勢所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在沒有強大政策支援的情況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就必須從產品本身入手,加強產品以及企業的競爭力,包括提升整個新能源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的競爭力,這樣,在新能源汽車後補貼的時代,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真正的變大變強。

貳/Second

1月15日,“浙江製造”的零跑汽車宣佈獲得Pre-A輪融資,投資方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隨後的1月29日,零跑汽車發佈公告稱,繼紅杉中國領投後,再次獲得來自4家機構及3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至此,零跑汽車的Pre-A輪融資正式完成,累積獲得資金達4億元。

同一天(1月29日),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在去年阿裡巴巴集團在其A+輪融資入局第四大股東的基礎上,在港宣佈啟動總額2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獲得阿裡巴巴集團、富士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

近年來,我們不斷能聽到各種關於這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造車新勢力融資成功的“喜訊”,對於它們而言,融資成功當然值得慶祝,因為這是企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在融資成功之後的在產品、管道、銷售等方面的佈局,也同樣值得深思和探討。

去年11月10日,零跑汽車旗下首款純電動量產車——零跑01正式發佈,初步定價在20萬元左右。但在沒有生產資質的情況下,零跑汽車雖然已經正式推出了產品,但產品能否正式上市銷售,依然還是未知數。

實際上,在新能源汽車造車領域,像零跑汽車這樣還沒有實際拿到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不在少數。即便是“網紅”蔚來汽車,首款車也是與江淮汽車合作生產而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包括小鵬汽車目前也是與海馬汽車合作生產而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

據瞭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准入和監管上,政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新的政策進行更有效的管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進入會變得更加苛刻,進入的門檻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年份,隨著新造車企業的產品將陸續上市,活躍的資本市場會回歸理性,新造車企業的優勝劣汰也將從2018年開始。

浙商網·一周談資 2018年第5期

本期主筆:浙江線上記者 王麗晴

同一天(1月29日),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在去年阿裡巴巴集團在其A+輪融資入局第四大股東的基礎上,在港宣佈啟動總額2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獲得阿裡巴巴集團、富士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

近年來,我們不斷能聽到各種關於這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造車新勢力融資成功的“喜訊”,對於它們而言,融資成功當然值得慶祝,因為這是企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在融資成功之後的在產品、管道、銷售等方面的佈局,也同樣值得深思和探討。

去年11月10日,零跑汽車旗下首款純電動量產車——零跑01正式發佈,初步定價在20萬元左右。但在沒有生產資質的情況下,零跑汽車雖然已經正式推出了產品,但產品能否正式上市銷售,依然還是未知數。

實際上,在新能源汽車造車領域,像零跑汽車這樣還沒有實際拿到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不在少數。即便是“網紅”蔚來汽車,首款車也是與江淮汽車合作生產而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包括小鵬汽車目前也是與海馬汽車合作生產而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

據瞭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准入和監管上,政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新的政策進行更有效的管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進入會變得更加苛刻,進入的門檻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年份,隨著新造車企業的產品將陸續上市,活躍的資本市場會回歸理性,新造車企業的優勝劣汰也將從2018年開始。

浙商網·一周談資 2018年第5期

本期主筆:浙江線上記者 王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