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拾憶漢韻 情暖福濃|首屆社區國際鄰里節順利舉行

點擊上方“筧事吧”可以訂閱哦!

2月1日,在筧橋街道金色黎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首屆國際鄰里節在這裡舉行,數十位外籍居民在鄰居和工作人員的幫忙下,七手八腳穿上漢服,

成功學到了剪窗花、包餃子、寫“福”字等多個中國傳統文化技能。

這是一個充滿喜氣兒的下午。臨近農曆新年,筧橋街道和金色黎明社區便將此次的鄰里節的主題定為“拾憶漢韻·情暖福濃”,教社區裡的外籍居民學過中國年,還特地製作了一張闖關卡。

“歪果仁”們拿著卡片,就像孩子參加遊園會。

社區裡手藝不俗的老大媽們自告奮勇,各自承包了“技能培訓點”,英語不好也沒關係,手把手教,耐心點就是了。

於是人們看到:寫“福”字的外籍居民在多次把“田”和“口”顛倒後終於寫對,趕忙掏出手機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媽媽把餃子皮當成餡餅皮,放太多餡料之後發現怎麼也捏不起來,索性做了個小包子;芬蘭姑娘仔細剪完一個雙喜窗花,

結果發現減錯了邊,一展開就成一地碎紙片兒……

經過一個下午的認知學習之後,歪果仁們的手藝終於開始像點兒樣子起來了。芬蘭姑娘朵拉舉著自己的作品興奮得不行,“我愛中國!吃的,玩的,各種文化,太有意思啦!”

金色黎明社區組織舉辦這次的活動,就是希望居住在社區裡的100多位外籍居民,能交到更多朋友,能更融入社區生活,社區在過去的一年中為這些外籍居民多次活動,比如六一節的國際兒童交流日,以及前不久的全球家鄉故事會等等,為的就是想讓這些外籍居民更快融入到社區大環境中,學習並適應中國人的生活交流方式

金色黎明社區組織舉辦這次的活動,就是希望居住在社區裡的100多位外籍居民,能交到更多朋友,能更融入社區生活,社區在過去的一年中為這些外籍居民多次活動,比如六一節的國際兒童交流日,以及前不久的全球家鄉故事會等等,為的就是想讓這些外籍居民更快融入到社區大環境中,學習並適應中國人的生活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