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趁著春節告別北上廣深 逃離之後的小鎮青年竟活得如此……

每晚19:00,我在這裡等你

今天的深圳,霧霾籠罩,渾濁如牛奶入水般。

在距離2018年春節僅剩24天的時刻,羅湖火車站與布吉火車站候車室裡的歸鄉者越來越多,仿佛剛剛倒置的一瓶沙漏,細碎而堅硬的砂礫在各個列車口逐漸堆集,又逐漸消散在下一個列車口。

北上廣深,就像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圍城,牆內的人想出去,牆外的人想進來。

超級大都市呵,不過是一台巨大的跑輪,上千萬人沒日沒夜地湧進來,在跑輪上跑兩圈,又沖了出去。

如游走在海浪潮汐所衝擊海岸線的蜉蝣,徘徊在生死的邊緣。

每個人都是滿懷夢想地來,但又都是身心疲憊地離開,那些留下來的,繼續著一線都市夢,而那些一頭栽進逃離洪流中的人呢?又做著什麼樣的夢?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或許,北上廣深就是饑渴的吸血鬼,吸著夢想者的雞血與芳華,只有這樣,才能活下去,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壯大,只有這樣,才能誘惑更多的年輕人。

留下來的人,繼續被一線城市寄生,然而有些人,看透了它們的真實面目,也看清了最真實的自己,對吸血鬼說:我無法揮舞魔鬼的果決,但嘗試著去擁有天使的車。

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逃離者”的故事。

01

成為逃離者的“他”

80後,長沙人,名字是小李,內地讀一本,實習期間來了北京,從此一入北京深似海,從此歸涯是路人。

“北京,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多少人嚮往的地方啊!我要在這裡好好工作,好好賺錢買房成家,紮下根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可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亦可通用在對待現實中的北京上,八年奮鬥,八年抗戰,漸漸澆滅了他的理想火焰:買房紮根,成為真正的北京人,是每個人的夢想,

但不是人人都有這能力實現。

西單、望京和通州,想要紮根北京的人兒一抓一大把,正如睡在地下室做著聯排別墅夢,一覺醒來,神情恍惚,目不見光,但又鬥志昂揚,這樣的日子,又何時是個頭?

不如放下,不如離開,“緣來要惜緣,緣散不攀緣”,是時候明白自己與北京無緣了,換一種活法或許更適合自己。可怕的是,這種念頭一冒出來,想要逃離的衝動就緊緊地纏繞著,一刻也不停下。

那就走吧。天下之大,在哪都有活法。

小李回長沙的前一天晚上,和幾個哥們唱酒,一個大老爺們,在包廂裡哭得稀哩嘩啦。

一想起這些年,他在北京的夢想和奮鬥,想想自己吃過的苦流過的汗,想起自己一個人“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的孤單,想起那些永遠地實現不了的願望和沉重如枷鎖般的生活,還來北京幹什麼呢?

如今,夢想放下、負擔卸下,他感到無比的輕鬆,即使心中無比失落。

回到長沙後,小李用這些年的積蓄,終於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找了一個公司上班,與一個長沙姑娘結了婚,從此過上了有房有家有親人的溫暖生活。

他說,我現在雖然賺的錢遠沒有北京的多,但我過得踏實,也沒有以前那麼焦慮。其實人沒必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哪裡適合自己就去哪裡。

02

成為逃離者的“她”

70後,四川人,名字是阿欣,十年前,阿欣和老公在深圳相戀後結婚。當時經濟並不寬裕的他們買了個七十多平的兩房做婚房。

阿欣從小家庭條件尚可,父母都是工薪階層。高中畢業去北京上大學,在北京4年。由於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和飲食,考研去了杭州。在杭州近3年,非常喜歡杭州,雖然吃的還是不太習慣。

畢業後和很多同學一樣,阿欣想去大城市打拼,來到了深圳工作,一呆就是8年,期間結婚生子,當然,還有買房。前年舉家遷回成都。

今年在深圳房價暴漲之後下決心把在福田區七十多平的房子賣了,在成都同社區(之前在成都買了一套房,現自住)又買了一套大兩房,給岳父岳母住(外地人,一年來成都住幾個月看外孫),兼投資。

最近在近郊買了一套聯排別墅,想過幾年搬過去住,也讓父母享受享受晚年生活。以前在深圳跟同事聊天開玩笑,說我們把深圳的房子賣了,回省城能買多大多大的別墅,現在應該算勉強實現了吧。

對於憧憬一線城市生活的朋友,阿欣擁有者自己的態度,她說真正生活起來,一線和好的二線其實差別不大,只要你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線有的,二線絕大部分都有。

她現在經常告訴手下的年輕人,90後,留在成都,工作3、5年後你就可以按揭一套房了。

也許有人會說生活不只有房子,是的,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80後,房子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主旋律,這是這個時代造成的結果,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回避這個現實。

想當初我和老公在深圳到處租房的日子,雖然簡陋,拮据,辛苦,但也很甜蜜。後來結了婚在深圳福田區5000多一平買了一套70平小房子,生了兒子,幾年後又花光所有積蓄按揭換了一套三房。直到現在賣房回成都,實現了基本意義上的普通人的財務自由。而現在,這種機會不會再有。

03

成為逃離者的“他們”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r0374digft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只願意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說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

周小林和殷潔是我母親的朋友,然而當他們出現在《朗讀者》中的時候,卻令人感到無比的震撼與令人豔羨,而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逃離者”,逃離城市的喧囂,建造愛的寧靜花園。

只因為一句承諾,周小林花了10年時間,為妻子打造了一座1200畝的鮮花山谷,一年四季,花開不敗。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相愛,生活一直甜蜜如初戀,就像他們在《朗讀者》中朗讀的,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經典情詩: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愛……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殷潔是一個生在皇城根兒下的北京妞兒,是中國第一屆護理專業大學生,畢業就分配到北京一家大醫院,不久又升護士長,是那個年代典型的白富美。

比殷潔小幾歲的周小林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1983年高考“玩砸”,只上了阿壩師專,大學時在成都一家旅行社做實習導遊,因為一次偶然的帶團機緣,倆人邂逅,周小林對殷潔一見鍾情,緊接著就開始飛鳥傳書式的求愛。

儘管表白遭拒,但絲毫不影響周小林的一往情深,他給殷潔的書信也從未間斷,一封接著一封,一寫就是五年!

第五年的冬天,周小林突然不聲不響就卷著家當,帶著在單位開好的結婚證明,從南方一路向北,出現在殷潔面前。

“我來跟你結婚。”“我什麼時候說過要跟你結婚?”“我這回來北京,就是要跟你結婚!”

一段簡單粗暴又意外的求婚,像極了偶像劇裡霸道總裁模樣,讓面前的少女心裡小鹿亂躥。

但因為種種原因,殷潔並沒有同意。於是,周小林就紮根北京,開始軟磨硬泡的遊擊戰術。兩個月後,殷潔終於向幸福投降。

直到後來殷潔不想再繼續奔波,厭倦了超一線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之後,她想停下來,安安靜靜過日子,於是大約在10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對周小林說:好想有個屬於自己的花園。周小林愣了一下,說:給我一點時間,我會送你一個全世界最美的花園。

就此,周小林一心一意花四年時間為她秘密籌備了這座美麗的鮮花山谷。

殷潔也放下一個北京妞的傲嬌,辭掉工作,告別京城,隨周小林去了南方。有你在身邊,哪裡都是家。年輕的心總有些輕狂,他們曾經四海為家,並肩浪跡天涯。

事實上,這個超級大花園已經“燒”掉了周小林幾千萬元。夫婦倆甚至賣掉了在廣州的房子,把錢貼補到花園,但兩人共同經營,依然不亦樂乎。

他們是典型的丁克一族結婚二十多年,無兒無女,從曾經的相伴於江湖到如今的歸鄉共度細水長流。相伴多年,從未有過爭吵,甚至臉都沒有紅過一次,他們的愛情令人豔羨。

其實人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追求。有些人擁有五千萬的身家也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有人住在出租屋也能當自己的皇帝。

如今他們這樣的幸福生活不知有多爽,把周圍人都羡慕慘了。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看上去很美。但不一定適合你,你也不一定能堅守下來。

《夢想之城》保羅·柯艾略說,人生中最艱難的兩場考驗是,等待時機到來的耐心和面對一切際遇的勇氣。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耐心,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勇氣。性格決定命運,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就是什麼樣的命。

離開城市我們有很多去處——二線城市、老家、有錢的去國外……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尋找什麼,世界之大,你又怎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你最需要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城市,各自有什麼好處。

而要做清楚這個選擇,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你這個階段到底想要些什麼?職業、自我、家庭,你的重心在何處?精彩、多元、歸屬、從容、可能、宜居……哪些是你不可或缺的生命資源?

你只有一日看盡長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對於自己內心沒有方向的人,去哪裡都是逃離,而對於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裡都是追尋。所以蘇軾被發配到那時的四線城市惠州,才會寫下“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生不是戰鬥,無需讓自己像個戰士一樣總在衝鋒陷陣。累了,就停下來歇息。哪裡適合就在哪裡過,也是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想起那些永遠地實現不了的願望和沉重如枷鎖般的生活,還來北京幹什麼呢?

如今,夢想放下、負擔卸下,他感到無比的輕鬆,即使心中無比失落。

回到長沙後,小李用這些年的積蓄,終於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找了一個公司上班,與一個長沙姑娘結了婚,從此過上了有房有家有親人的溫暖生活。

他說,我現在雖然賺的錢遠沒有北京的多,但我過得踏實,也沒有以前那麼焦慮。其實人沒必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哪裡適合自己就去哪裡。

02

成為逃離者的“她”

70後,四川人,名字是阿欣,十年前,阿欣和老公在深圳相戀後結婚。當時經濟並不寬裕的他們買了個七十多平的兩房做婚房。

阿欣從小家庭條件尚可,父母都是工薪階層。高中畢業去北京上大學,在北京4年。由於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和飲食,考研去了杭州。在杭州近3年,非常喜歡杭州,雖然吃的還是不太習慣。

畢業後和很多同學一樣,阿欣想去大城市打拼,來到了深圳工作,一呆就是8年,期間結婚生子,當然,還有買房。前年舉家遷回成都。

今年在深圳房價暴漲之後下決心把在福田區七十多平的房子賣了,在成都同社區(之前在成都買了一套房,現自住)又買了一套大兩房,給岳父岳母住(外地人,一年來成都住幾個月看外孫),兼投資。

最近在近郊買了一套聯排別墅,想過幾年搬過去住,也讓父母享受享受晚年生活。以前在深圳跟同事聊天開玩笑,說我們把深圳的房子賣了,回省城能買多大多大的別墅,現在應該算勉強實現了吧。

對於憧憬一線城市生活的朋友,阿欣擁有者自己的態度,她說真正生活起來,一線和好的二線其實差別不大,只要你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線有的,二線絕大部分都有。

她現在經常告訴手下的年輕人,90後,留在成都,工作3、5年後你就可以按揭一套房了。

也許有人會說生活不只有房子,是的,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80後,房子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主旋律,這是這個時代造成的結果,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回避這個現實。

想當初我和老公在深圳到處租房的日子,雖然簡陋,拮据,辛苦,但也很甜蜜。後來結了婚在深圳福田區5000多一平買了一套70平小房子,生了兒子,幾年後又花光所有積蓄按揭換了一套三房。直到現在賣房回成都,實現了基本意義上的普通人的財務自由。而現在,這種機會不會再有。

03

成為逃離者的“他們”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r0374digft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只願意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說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

周小林和殷潔是我母親的朋友,然而當他們出現在《朗讀者》中的時候,卻令人感到無比的震撼與令人豔羨,而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逃離者”,逃離城市的喧囂,建造愛的寧靜花園。

只因為一句承諾,周小林花了10年時間,為妻子打造了一座1200畝的鮮花山谷,一年四季,花開不敗。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相愛,生活一直甜蜜如初戀,就像他們在《朗讀者》中朗讀的,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經典情詩: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愛……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殷潔是一個生在皇城根兒下的北京妞兒,是中國第一屆護理專業大學生,畢業就分配到北京一家大醫院,不久又升護士長,是那個年代典型的白富美。

比殷潔小幾歲的周小林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1983年高考“玩砸”,只上了阿壩師專,大學時在成都一家旅行社做實習導遊,因為一次偶然的帶團機緣,倆人邂逅,周小林對殷潔一見鍾情,緊接著就開始飛鳥傳書式的求愛。

儘管表白遭拒,但絲毫不影響周小林的一往情深,他給殷潔的書信也從未間斷,一封接著一封,一寫就是五年!

第五年的冬天,周小林突然不聲不響就卷著家當,帶著在單位開好的結婚證明,從南方一路向北,出現在殷潔面前。

“我來跟你結婚。”“我什麼時候說過要跟你結婚?”“我這回來北京,就是要跟你結婚!”

一段簡單粗暴又意外的求婚,像極了偶像劇裡霸道總裁模樣,讓面前的少女心裡小鹿亂躥。

但因為種種原因,殷潔並沒有同意。於是,周小林就紮根北京,開始軟磨硬泡的遊擊戰術。兩個月後,殷潔終於向幸福投降。

直到後來殷潔不想再繼續奔波,厭倦了超一線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之後,她想停下來,安安靜靜過日子,於是大約在10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對周小林說:好想有個屬於自己的花園。周小林愣了一下,說:給我一點時間,我會送你一個全世界最美的花園。

就此,周小林一心一意花四年時間為她秘密籌備了這座美麗的鮮花山谷。

殷潔也放下一個北京妞的傲嬌,辭掉工作,告別京城,隨周小林去了南方。有你在身邊,哪裡都是家。年輕的心總有些輕狂,他們曾經四海為家,並肩浪跡天涯。

事實上,這個超級大花園已經“燒”掉了周小林幾千萬元。夫婦倆甚至賣掉了在廣州的房子,把錢貼補到花園,但兩人共同經營,依然不亦樂乎。

他們是典型的丁克一族結婚二十多年,無兒無女,從曾經的相伴於江湖到如今的歸鄉共度細水長流。相伴多年,從未有過爭吵,甚至臉都沒有紅過一次,他們的愛情令人豔羨。

其實人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追求。有些人擁有五千萬的身家也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有人住在出租屋也能當自己的皇帝。

如今他們這樣的幸福生活不知有多爽,把周圍人都羡慕慘了。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看上去很美。但不一定適合你,你也不一定能堅守下來。

《夢想之城》保羅·柯艾略說,人生中最艱難的兩場考驗是,等待時機到來的耐心和面對一切際遇的勇氣。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耐心,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勇氣。性格決定命運,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就是什麼樣的命。

離開城市我們有很多去處——二線城市、老家、有錢的去國外……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尋找什麼,世界之大,你又怎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你最需要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城市,各自有什麼好處。

而要做清楚這個選擇,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你這個階段到底想要些什麼?職業、自我、家庭,你的重心在何處?精彩、多元、歸屬、從容、可能、宜居……哪些是你不可或缺的生命資源?

你只有一日看盡長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對於自己內心沒有方向的人,去哪裡都是逃離,而對於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裡都是追尋。所以蘇軾被發配到那時的四線城市惠州,才會寫下“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生不是戰鬥,無需讓自己像個戰士一樣總在衝鋒陷陣。累了,就停下來歇息。哪裡適合就在哪裡過,也是不一樣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