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騰訊白皮書:52%年輕人朋友圈遮罩父母 你的父母是圈外人嗎?

騰訊近日發佈《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

近日,騰訊發佈了《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

資料顯示:52%的年輕人朋友圈都遮罩了父母,父母為啥成了圈外人?2月5日,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元年輕的重慶軌道族,他們有的擔心父母總催婚,有的為了報喜不報憂,有的覺得自己的新生活父母不能理解……

這些原因,他們把父母設為圈外人——

理由1:“父母看到我很閑,就會狂催婚”

白皮書公佈網友們遮罩父母的原因

5日中午,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在渝北宜家商場餐區見到了28歲的秦建平。他的老家在哈爾濱市,目前在重慶金開大道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他的微信名字叫“孤獨的汪”,他打開手機顯示,他將老媽、老爸、二姨等5名親戚的許可權設置為“不讓TA看我的朋友圈”,而秦建平的微信裡有600多個好友,

他沒有對他們再設防。

秦建平說,自己大學畢業後就留在重慶工作,兩年前分手後就再沒有戀愛過。父母對此特別擔心,日常打電話動不動就問及對象,一看到秦建平發朋友圈,就喜歡說:“這麼閑還不去談戀愛。”幾名親戚也會跟著附和起哄,讓秦建平覺得壓力山大。2016年春節後,他索性就將父母等人遮罩於圈外,“父母也不懂朋友圈,我說我已經不發朋友圈了。

秦建平常常在朋友圈曬自己的生活點滴

記者還注意到,秦建平發朋友圈的頻率很高,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曬的都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點滴,如工作趣聞、身體狀況、生活瑣事等。

理由2:“生活的小挫折,不想被看到”

謝芸說,這類帶吐槽性質的朋友圈資訊,她不會讓父母看到

謝芸,26歲,老家豐都縣,她和男友在主城工作,謝芸是九龍坡區楊家坪一家器械代理公司員工。謝芸說,自己並非把父母設為圈外人,而是將他們進行了分組,部分朋友圈對他們設為“不可見”。

謝芸說,父母只有自己一個獨生女,

自己的一點一滴都會牽動他們的心。比如有次她發朋友圈曬自己煮菜不小心燙傷了手,去醫院處理後無大礙,但父母通過朋友圈看了後,心疼得想連夜趕到重慶來。謝芸和男友反復勸說才得以阻止,“我爸說我媽偷偷哭了一場,說女兒出門在外太難了。”

謝芸說,從那次以後,自己但凡要發吐槽、負能量的朋友圈就會特別注意,勾選不給父母及家裡親戚看,而一些喜訊、舒心事自己才會對父母敞開大門。

理由3:“我的新生活,父母看不懂”

90後彭剛才參加工作,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彭剛和2位男同事一起租住在沙坪壩石碾盤東原拾蓮坊社區。對於他來說,離開父母家的那一刻,自己就徹底進入了新生活。

從彭剛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幾乎每天晚上11點左右,他就會和室友一起整啤酒、夜宵,還常常分享自己喜歡的女主播照片,還有自己玩的手遊的超神瞬間等等。而在彭剛的新生活開始後,他就將自己父母設為了“圈外人”。

“我肯定跟他們說我每天按時上下班,三餐規律,如果他們知道我真實生活,肯定會各種說我管我,就像讀書時一樣。”彭剛說,自己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思維很傳統,喜歡干涉自己。彭剛的兩位室友小張、小周與彭剛年紀相仿,他們說,自己也同樣原因遮罩了父母。

被遮罩這事兒,父母這樣說——

“如果你的兒女,將你的朋友圈設置了遮罩,你會怎麼看?”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元年輕人的父母,他們有的仍在工作,有的剛剛退休,有的已經抱孫。他們表示,微信和電話,是他們與子女交流的主要管道。

“我的兒子就遮罩了我,我最開始不曉得,還是和他小姨一起對比時候發現的。”51歲的陳阿姨家住南坪萬壽路,自己兒子27歲,在茶園工作,是談戀愛後開始選擇性地遮罩自己。對此她選擇裝傻,覺得可能是自己對兒子干涉太多,自己現在通過其小姨偷偷繼續關注兒子。

49歲的袁建民說,女兒目前在工作實習期,和自己無話不談。如果遮罩自己,自己可能會覺得小棉襖長大了,理解她但同時肯定會很失落。

還有的父母則表示,自己若被遮罩,一定會和兒女溝通,瞭解問題原因;還有的父母說,兒女開心健康最重要,朋友圈的許可權不會太在意。

專家點評:

比起遮罩,其實溝通更美

重慶市心理學會會員、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認為,很多年輕人將父母設為朋友圈的“圈外人”,因為各種原因逃離父母的視野,遮罩的動作雖然簡單方便,但實際上卻關上了一扇與父母溝通之門。父母們站在這道門外暗自失落、傷心、歎息、反思,卻從未停止過對兒女無私的愛意和牽掛。

其實,從父母對被遮罩的反應就能看出,他們對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遠超子女的預期。當子女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相比泛泛而談或是點贊的朋友、同事,父母也是唯一會毫無私心為你解憂指路的那個人。因此,不如把父母拉回圈內,就算可能會因為理解代溝造成的誤會,父母也會是最願意聽你解釋的那個人。

因此,比遮罩父母更好的方式,是用心溝通和交流。你會發現,這樣的你,在面對生活的風雨的時候,父母追隨和支持的目光會給你無比強大的動力。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薇 受訪者圖

理由3:“我的新生活,父母看不懂”

90後彭剛才參加工作,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彭剛和2位男同事一起租住在沙坪壩石碾盤東原拾蓮坊社區。對於他來說,離開父母家的那一刻,自己就徹底進入了新生活。

從彭剛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幾乎每天晚上11點左右,他就會和室友一起整啤酒、夜宵,還常常分享自己喜歡的女主播照片,還有自己玩的手遊的超神瞬間等等。而在彭剛的新生活開始後,他就將自己父母設為了“圈外人”。

“我肯定跟他們說我每天按時上下班,三餐規律,如果他們知道我真實生活,肯定會各種說我管我,就像讀書時一樣。”彭剛說,自己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思維很傳統,喜歡干涉自己。彭剛的兩位室友小張、小周與彭剛年紀相仿,他們說,自己也同樣原因遮罩了父母。

被遮罩這事兒,父母這樣說——

“如果你的兒女,將你的朋友圈設置了遮罩,你會怎麼看?”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元年輕人的父母,他們有的仍在工作,有的剛剛退休,有的已經抱孫。他們表示,微信和電話,是他們與子女交流的主要管道。

“我的兒子就遮罩了我,我最開始不曉得,還是和他小姨一起對比時候發現的。”51歲的陳阿姨家住南坪萬壽路,自己兒子27歲,在茶園工作,是談戀愛後開始選擇性地遮罩自己。對此她選擇裝傻,覺得可能是自己對兒子干涉太多,自己現在通過其小姨偷偷繼續關注兒子。

49歲的袁建民說,女兒目前在工作實習期,和自己無話不談。如果遮罩自己,自己可能會覺得小棉襖長大了,理解她但同時肯定會很失落。

還有的父母則表示,自己若被遮罩,一定會和兒女溝通,瞭解問題原因;還有的父母說,兒女開心健康最重要,朋友圈的許可權不會太在意。

專家點評:

比起遮罩,其實溝通更美

重慶市心理學會會員、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認為,很多年輕人將父母設為朋友圈的“圈外人”,因為各種原因逃離父母的視野,遮罩的動作雖然簡單方便,但實際上卻關上了一扇與父母溝通之門。父母們站在這道門外暗自失落、傷心、歎息、反思,卻從未停止過對兒女無私的愛意和牽掛。

其實,從父母對被遮罩的反應就能看出,他們對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遠超子女的預期。當子女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相比泛泛而談或是點贊的朋友、同事,父母也是唯一會毫無私心為你解憂指路的那個人。因此,不如把父母拉回圈內,就算可能會因為理解代溝造成的誤會,父母也會是最願意聽你解釋的那個人。

因此,比遮罩父母更好的方式,是用心溝通和交流。你會發現,這樣的你,在面對生活的風雨的時候,父母追隨和支持的目光會給你無比強大的動力。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薇 受訪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