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只知新津修覺山,卻不知道還有個《聶龍的故事》

西元二零一七年農曆丁酉雞年,二月二龍抬頭,金雞啼祥、萬象更新。天府之國龍的故鄉,祭祀天地,感恩先祖。

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於2017年2月27日在新津南河舉行了“2017首屆修覺山文化節”。

新津,是整個川西平原的洩洪口。這裡,驚濤駭浪的大江之上,巍然矗立著一座在古代名氣很大的川西文化山——修覺山。

明《蜀中名勝記》引前代《志》有明確記載:新津縣南一裡,修覺山,神秀禪師結廬于此,唐明皇駐蹕,為題修覺山三字。唐玄宗所書的“修覺山”三字,刻於寺前左邊山岩上。

杜甫西元761年三月,兩次遊新津,留下著名詩句。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

唐代詩人王勃寫詩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宋代詩人李流謙游修覺山有詩。

過新津游修覺山

舊聞修覺寺,葦岸卻維舟。

句法雄千古,山形盡數州。

野寬仍據會,江合卻分流。

畏暑猶如此,吾方事遠遊。

新津畫師李亞忠速寫修覺山。

水彩修覺山。

上世紀50年代前,修覺山腳下南河渡過渡難,

當時渡河兩種方式,一是搭浮橋,二是大船輪渡。

橫壓驚波南北通,

踏雲踩月神形悠。

1962年有了南橋後,修覺山腳下的南橋南端橋頭。

古渡架水梁三縣一體,

新津變通衢四通八達。

1978年站在修覺山上望五津。

修覺山橫亙,

五河抱古鎮。

登高向北望,

花掩五津城。

1982年修覺山記錄了龍舟結束時人聲鼎沸盛況。

艾人驅瘴千門福,

碧水競舟十裡歡。

修覺山、南橋、南河現狀。

修覺臥南河,西水繞五津。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景。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西景。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東景。

修覺山似龜形。龜舟競渡,涵蓋了修覺山、南河渡、漁夫生活歷史寫照。

修覺山風景如畫。

晨釣龜。

古渡多變化,河水有盈虛。

今來伴晨曦,橋頭釣金龜。

修覺山陡壁,大佛崖聳立。

金色銀杏映照修覺山,

碧水藍天洗心新津人。

修覺山風景如畫。

修覺山前抗戰到底下準備龍舟賽。

西河上望修覺山。

南河、西河、羊馬河匯于修覺山腳下。

修覺山后山風景。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勁敵襲擾修覺山,

安然揮手退洪濤。

傳說中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

新津山丘地型上,修覺山呈龍頭,鍋頂上山至老君山一帶是龍身,老君山是龍尾。

修覺山龍頭中,參天柏樹是龍鬚,兩口井是龍眼,50級石梯是龍舌。

時值丁酉年二月初二民諺龍抬頭之日,新津一一龍舟競渡之古鄉,舉行了首屆修覺山文化節。

漢服重現。

祭祀主持。

抬酒祭祀。

老百姓感恩先祖,

風調雨順照我新津。

當然除了“修覺山呈龍頭,鍋頂上山至老君山一帶是龍身,老君山是龍尾。”這個說法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從照片中或許有不少人看出這是來自《聶龍的傳說》,這個故事怎麼來的能?聽小編細細說來!

相傳戰國時候,秦國蜀郡聶河壩(今新津縣太平鄉團結村)有戶聶姓人家,母年過半百,只有一個十三歲的兒子叫子強。子強給財主周洪割草放牛,母子相依為命。子強對母親體貼入微,人稱孝子。

有一年蜀郡大旱,烈日當空,禾苗枯焦。子強在壩上找不到一株青草,便打算往山裡去碰碰運氣。過了南河,一路尋到龍岩山(在今鄧雙鎮龍岩村),仍一無所獲,走得又餓又累,便在一棵大松樹下停下來歇涼。

忽見一隻野兔從他身旁跑過,子強心想:兔子是吃青草的,追蹤下去定能找到青草。於是緊跟不舍,攆過兩座山,野兔不見了,眼前出現了一棵五尺多高的嫩青草,真是喜煞了子強。他割了青草,到財主家換了半升米回家,母親一見忙問:“哪來的米?”子強說了追兔割草換米的事,聶母才放心地把米放進缸子裡。母子二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飽飯。第二天,子強又到龍岩山去,發現昨天割過的草又長了起來,他又把草割回換米。第三天再到龍岩山,草又長起來了。他感到奇怪:這棵草為啥長得這麼快?心想把它挖回去,栽到屋後草地裡,省得天天跑十多裡來割草。於是割下青草,刨起草根,忽然發現草根下有顆紅珠在陽光下閃光,又好看又可愛,就撿來揣在懷裡。

下山後先將青草換米,再回家將草根栽在菜園裡。晚上,子強取出紅珠,頓時滿屋閃光,光豔奪目,母親忙問:“珠子哪裡來的?”子強就說了刨根拾珠的事。聶母叫子強把紅珠放進米缸裡,明天進城賣了好度荒年。第二天早上,子強去菜地,想看看昨天栽下的草根是否長又出了青草,忽聽母親驚叫:“子強,你來看啊!”子強回屋一看,見缸子裡裝滿了白米,那顆紅珠仍在缸口上閃光。母子二人非常驚喜,以為是蒼天所賜。接連三天都是如此,聶母說:“這紅珠定是寶珠,千萬不要聲張出去!”這年久旱下雨,眼看窮苦農民快要餓死,母子二人便將缸中的白米救濟饑民。起初饑民不忍心接受,聶母很是著急,心想:米是寶珠長的,寶珠是子強割草撿的,何必瞞著鄉親,便把實情說了,鄉親們才千恩萬謝地把米收下; 事情傳到周洪耳裡,貪心的財主想得到寶珠,忙與管家周歪嘴商量。管家是黑心狗,只見他歪著嘴巴,眉頭一皺,搔搔後腦,在財主耳邊“如此這般”一說,周洪連聲叫好。

周歪嘴帶了四個家丁,來到聶家敲門:“有人在家嗎?”門開了,周歪嘴一見聶母便滿面堆笑,問道:“你家子強呢?”聶母說:“出門尋吃去了。”周歪嘴討好地說:“聽說你兒子撿到一顆寶珠,特來見識見識。”聶母一聽急忙說:“我家舀水不上灶,哪有什麼寶珠啊!”周歪嘴又說:“只要你拿出寶珠來,我家主人願送二十畝好地,保你母子一輩子有吃有穿。你看如何?”聶母說:“我沒有寶珠!也不稀罕你家主人的好地!”周歪嘴臉色一變,兇神惡煞地說:“老實告訴你,寶珠是我家主人的傳家寶,被你兒子偷去了!好好交出來便罷,如其不然,馬上去見官府!”說完向家丁歪嘴,示意帶走聶母。聶母大聲斥責道:“胡說!你們才是強盜!”兩個家丁抓住聶母雙手,周歪嘴帶領兩個家丁進屋搜尋。正在這時,子強回來了。一見此狀,怒氣衝衝喝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們要幹什麼?”周歪嘴欺他年幼,假笑著哄騙說:“我來見識一下你家的寶珠,是你母親罵人,帶她到官府去評理。”聶母憤怒地說:“子強,這夥強盜是來搶寶珠的!”子強聽後,飛身趕到米缸邊,抓住寶珠就向外飛奔。周歪嘴和家丁丟下聶母追上,子強一急,把寶珠放進嘴裡。周歪嘴上去搶奪,只聽“咕嚕”一聲,子強吞下了寶珠。周歪嘴和眾家丁無可奈何,氣急敗壞地回去了。

子強也跑回家,向母親訴說了吞下寶珠的事,聶母急得大哭不止 不一會,子強心慌意亂口乾舌燥想喝水,便到水缸邊舀水喝,喝完一缸水仍喊口渴,便對母親說:“媽,我要到南河邊喝水。”子強前面跑,聶母后面跟跑到河邊,子強急忙俯身趴下喝水。聶母怕兒子掉進南河,緊緊抓住他的一隻腳。霎時,子強臉色大變,轉眼間就變成銅鈴大眼、頭長雙角、嘴生長須、身子粗長、遍體鱗甲的巨龍,就剩聶母抓住的那只腳未變。聶母驚慌鬆手,昏倒岸上。

子強就勢栽進南河,飛騰而起,還不斷回頭望著母親。聶母慢慢蘇醒轉來,望著水中騰越的巨龍呼喚:“兒啊!你不要走,娘怎能離開你啊!”子強此時已成聶龍,並頻頻回頭望著母親,流淚不止。這時,財主周洪和管家帶領家丁,手執明晃晃的鋼刀,氣喘吁吁飛奔而來,要捉子強剖腹取珠。聶龍一見仇人到來,抬頭一擺,頓時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風把聶母送到高墩上,聶龍轉身向周洪和周歪嘴噴去一股銀柱般的大水,將他們捲入南河,周洪的田地家園亦被洪水淹沒。聶龍報了仇,霎時天氣晴朗,麗日當空,游向東海的巨龍依依惜別母親,一望一回頭,一回頭就成一個河灘,人們就稱它為望娘灘,而那條由自強化作的巨龍則叫聶龍!

望娘灘傳說,成為龍舟之鄉文化精髓。

受難。

放牛。

訴說。

眾鄉親探望。

威逼!

喝水變龍。

化龍, 思兒。

山不在高,修覺有名。

水不在深,望娘顯靈。

鑼鼓喧天。

龍入岷江。

歌舞平生。

夏如春吟修覺山

修覺山上白雲飄,

南河兩岸綠道繞。

人傑地靈風光好,

民富國強是正道。

吟誦修覺,歌舞新津,盛世中華。

修覺臥南河,西水繞五津。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景。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西景。

2017年在修覺山上望五津東景。

修覺山似龜形。龜舟競渡,涵蓋了修覺山、南河渡、漁夫生活歷史寫照。

修覺山風景如畫。

晨釣龜。

古渡多變化,河水有盈虛。

今來伴晨曦,橋頭釣金龜。

修覺山陡壁,大佛崖聳立。

金色銀杏映照修覺山,

碧水藍天洗心新津人。

修覺山風景如畫。

修覺山前抗戰到底下準備龍舟賽。

西河上望修覺山。

南河、西河、羊馬河匯于修覺山腳下。

修覺山后山風景。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勁敵襲擾修覺山,

安然揮手退洪濤。

傳說中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

新津山丘地型上,修覺山呈龍頭,鍋頂上山至老君山一帶是龍身,老君山是龍尾。

修覺山龍頭中,參天柏樹是龍鬚,兩口井是龍眼,50級石梯是龍舌。

時值丁酉年二月初二民諺龍抬頭之日,新津一一龍舟競渡之古鄉,舉行了首屆修覺山文化節。

漢服重現。

祭祀主持。

抬酒祭祀。

老百姓感恩先祖,

風調雨順照我新津。

當然除了“修覺山呈龍頭,鍋頂上山至老君山一帶是龍身,老君山是龍尾。”這個說法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從照片中或許有不少人看出這是來自《聶龍的傳說》,這個故事怎麼來的能?聽小編細細說來!

相傳戰國時候,秦國蜀郡聶河壩(今新津縣太平鄉團結村)有戶聶姓人家,母年過半百,只有一個十三歲的兒子叫子強。子強給財主周洪割草放牛,母子相依為命。子強對母親體貼入微,人稱孝子。

有一年蜀郡大旱,烈日當空,禾苗枯焦。子強在壩上找不到一株青草,便打算往山裡去碰碰運氣。過了南河,一路尋到龍岩山(在今鄧雙鎮龍岩村),仍一無所獲,走得又餓又累,便在一棵大松樹下停下來歇涼。

忽見一隻野兔從他身旁跑過,子強心想:兔子是吃青草的,追蹤下去定能找到青草。於是緊跟不舍,攆過兩座山,野兔不見了,眼前出現了一棵五尺多高的嫩青草,真是喜煞了子強。他割了青草,到財主家換了半升米回家,母親一見忙問:“哪來的米?”子強說了追兔割草換米的事,聶母才放心地把米放進缸子裡。母子二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飽飯。第二天,子強又到龍岩山去,發現昨天割過的草又長了起來,他又把草割回換米。第三天再到龍岩山,草又長起來了。他感到奇怪:這棵草為啥長得這麼快?心想把它挖回去,栽到屋後草地裡,省得天天跑十多裡來割草。於是割下青草,刨起草根,忽然發現草根下有顆紅珠在陽光下閃光,又好看又可愛,就撿來揣在懷裡。

下山後先將青草換米,再回家將草根栽在菜園裡。晚上,子強取出紅珠,頓時滿屋閃光,光豔奪目,母親忙問:“珠子哪裡來的?”子強就說了刨根拾珠的事。聶母叫子強把紅珠放進米缸裡,明天進城賣了好度荒年。第二天早上,子強去菜地,想看看昨天栽下的草根是否長又出了青草,忽聽母親驚叫:“子強,你來看啊!”子強回屋一看,見缸子裡裝滿了白米,那顆紅珠仍在缸口上閃光。母子二人非常驚喜,以為是蒼天所賜。接連三天都是如此,聶母說:“這紅珠定是寶珠,千萬不要聲張出去!”這年久旱下雨,眼看窮苦農民快要餓死,母子二人便將缸中的白米救濟饑民。起初饑民不忍心接受,聶母很是著急,心想:米是寶珠長的,寶珠是子強割草撿的,何必瞞著鄉親,便把實情說了,鄉親們才千恩萬謝地把米收下; 事情傳到周洪耳裡,貪心的財主想得到寶珠,忙與管家周歪嘴商量。管家是黑心狗,只見他歪著嘴巴,眉頭一皺,搔搔後腦,在財主耳邊“如此這般”一說,周洪連聲叫好。

周歪嘴帶了四個家丁,來到聶家敲門:“有人在家嗎?”門開了,周歪嘴一見聶母便滿面堆笑,問道:“你家子強呢?”聶母說:“出門尋吃去了。”周歪嘴討好地說:“聽說你兒子撿到一顆寶珠,特來見識見識。”聶母一聽急忙說:“我家舀水不上灶,哪有什麼寶珠啊!”周歪嘴又說:“只要你拿出寶珠來,我家主人願送二十畝好地,保你母子一輩子有吃有穿。你看如何?”聶母說:“我沒有寶珠!也不稀罕你家主人的好地!”周歪嘴臉色一變,兇神惡煞地說:“老實告訴你,寶珠是我家主人的傳家寶,被你兒子偷去了!好好交出來便罷,如其不然,馬上去見官府!”說完向家丁歪嘴,示意帶走聶母。聶母大聲斥責道:“胡說!你們才是強盜!”兩個家丁抓住聶母雙手,周歪嘴帶領兩個家丁進屋搜尋。正在這時,子強回來了。一見此狀,怒氣衝衝喝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們要幹什麼?”周歪嘴欺他年幼,假笑著哄騙說:“我來見識一下你家的寶珠,是你母親罵人,帶她到官府去評理。”聶母憤怒地說:“子強,這夥強盜是來搶寶珠的!”子強聽後,飛身趕到米缸邊,抓住寶珠就向外飛奔。周歪嘴和家丁丟下聶母追上,子強一急,把寶珠放進嘴裡。周歪嘴上去搶奪,只聽“咕嚕”一聲,子強吞下了寶珠。周歪嘴和眾家丁無可奈何,氣急敗壞地回去了。

子強也跑回家,向母親訴說了吞下寶珠的事,聶母急得大哭不止 不一會,子強心慌意亂口乾舌燥想喝水,便到水缸邊舀水喝,喝完一缸水仍喊口渴,便對母親說:“媽,我要到南河邊喝水。”子強前面跑,聶母后面跟跑到河邊,子強急忙俯身趴下喝水。聶母怕兒子掉進南河,緊緊抓住他的一隻腳。霎時,子強臉色大變,轉眼間就變成銅鈴大眼、頭長雙角、嘴生長須、身子粗長、遍體鱗甲的巨龍,就剩聶母抓住的那只腳未變。聶母驚慌鬆手,昏倒岸上。

子強就勢栽進南河,飛騰而起,還不斷回頭望著母親。聶母慢慢蘇醒轉來,望著水中騰越的巨龍呼喚:“兒啊!你不要走,娘怎能離開你啊!”子強此時已成聶龍,並頻頻回頭望著母親,流淚不止。這時,財主周洪和管家帶領家丁,手執明晃晃的鋼刀,氣喘吁吁飛奔而來,要捉子強剖腹取珠。聶龍一見仇人到來,抬頭一擺,頓時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風把聶母送到高墩上,聶龍轉身向周洪和周歪嘴噴去一股銀柱般的大水,將他們捲入南河,周洪的田地家園亦被洪水淹沒。聶龍報了仇,霎時天氣晴朗,麗日當空,游向東海的巨龍依依惜別母親,一望一回頭,一回頭就成一個河灘,人們就稱它為望娘灘,而那條由自強化作的巨龍則叫聶龍!

望娘灘傳說,成為龍舟之鄉文化精髓。

受難。

放牛。

訴說。

眾鄉親探望。

威逼!

喝水變龍。

化龍, 思兒。

山不在高,修覺有名。

水不在深,望娘顯靈。

鑼鼓喧天。

龍入岷江。

歌舞平生。

夏如春吟修覺山

修覺山上白雲飄,

南河兩岸綠道繞。

人傑地靈風光好,

民富國強是正道。

吟誦修覺,歌舞新津,盛世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