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呂碧城——民國四大才女的斑斕人生

呂碧城在民國女子中,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是極少數真正活出自我的不平凡的女子,她與蕭紅、石評梅、張愛玲,被稱為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呂碧城,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

光緒三年進士及第,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呂碧城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

1895年,父親呂鳳歧去世,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回鄉處理祖產,族人因為覬覦呂家家產,唆使匪徒將乃母劫持。

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消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了非凡的膽識,卻也讓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喚雨,於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了下來,雙方協議解除了婚約。

婚約解除後,呂碧城的母親帶著四個尚未成人的女兒投奔在舅父嚴鳳笙。

她想上學,被舅父嚴辭責駡,讓她別想東想西,將來說一門好親事,早點結婚生子才是正事兒。呂碧城卻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她毅然逃離家門,隻身奔赴天津。人生也變得多姿多彩,她寫作,當編輯,宣導女權,甚至執掌女校,成為那個時代裡最美的傳奇。

1904年至1908年,呂碧城成為《大公報》的主筆,她的錦繡文章頻頻面世。一時間,《大公報》成了她與騷客文人的唱和之地,

彷佛人人都與她交心,個個都解她思緒。

當時追求呂碧城的人很多,據說呂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啟超與汪精衛,但她又嫌梁啟超年紀太大,汪精衛年紀太小。每每有人問及婚姻大事,呂碧城就回道:“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了。

”

呂碧城發表了多篇言論,宣揚興辦女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興辦女學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女學運動的興起,恰恰證明了社會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她認為,“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4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時間長達7年之久。

民國成立後,呂碧城進入新華宮擔任大總統的公府機要秘書,後呂碧城因不屑袁世凱及其追隨者之所為,毅然辭職,攜母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成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生活極其西化、奢華。

她用努力和才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她結交的異性朋友,也都非富即貴。變得更好後,確實可以找個更好的人做伴侶,愛慕她的也大有人在,但她卻一生未婚。這世上有人願意走進婚姻,也有人對婚姻無感。

呂碧城應該屬於後者,所以,即使變得更好了,即使有條件可以找更好的伴侶了,她卻並不願意走進圍城。

她在女校授課,她廣泛交友,遊歷各國,當記者,寫書,她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她嘗試做素食者。她的生活五彩斑斕,一生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所見識的世界,是很多人幾輩子也做不到的。

呂碧城終身未婚,其後逐漸對宗教產生興趣。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信佛後,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呂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

但誰能說,這樣的人生就不圓滿呢?



她用努力和才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她結交的異性朋友,也都非富即貴。變得更好後,確實可以找個更好的人做伴侶,愛慕她的也大有人在,但她卻一生未婚。這世上有人願意走進婚姻,也有人對婚姻無感。

呂碧城應該屬於後者,所以,即使變得更好了,即使有條件可以找更好的伴侶了,她卻並不願意走進圍城。

她在女校授課,她廣泛交友,遊歷各國,當記者,寫書,她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她嘗試做素食者。她的生活五彩斑斕,一生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所見識的世界,是很多人幾輩子也做不到的。

呂碧城終身未婚,其後逐漸對宗教產生興趣。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信佛後,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呂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

但誰能說,這樣的人生就不圓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