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強東高調宣佈:京東“百萬便利店計畫”出爐

4月10日(沒錯就是今天!!),劉強東宣佈,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這是繼一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計畫後的第三個線下合作項目,還有一個線下線上融合專案劉強東稱暫時保密。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瞭解,京東2017年的家電戰略是將繼續管道下沉,開出1萬家實體店,升級京東幫,招募線下閒置空間開店,吸引傳統經銷商轉型線上。京東表示,2017年將把京東幫從1.0升級為2.0,開1萬家專賣店,從只負責最後一公里配送及安裝工作,變成可以展示樣機銷售的門店。2016年年底,京東幫已經有1731家,覆蓋2.5萬個鄉鎮,45萬個行政村,

京東幫銷售額占到整個京東大家電品類30%,較2015年同比增長了十個百分點。

通過京東平臺上便利店的官網,便利店可以擴充品類建立線上賣場、生鮮超市、冷飲店等多類業態,改變現有產品結構。甚至在未來,還可發展出預售模式,讓廠商按需進貨和按需生產,最終實現“零庫存”。與此同時,消費者可享受“1小時達”、“15分鐘極速達”、“就近門店的售後服務”等由O2O帶來的便捷生活。

萬擎諮詢CEO魯振旺表示:“便利店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

由於單價不高,所以一瓶水、一袋麵包貴幾毛或是一兩塊錢,顧客不會很敏感。尤其是對於一些離購物中心比較偏遠的辦公室白領而言,下午能送上門的咖啡小食等 懶人服務 ,是他們最中意的。但是如果放到網上,消費者在下單的時候難免就會將其與1號店、天貓超市進行價格比較。”

在實體店的佈局上,京東便利店與京東幫會如何配合?讓我們拭目以待(神秘的圍笑)

說到京東,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旗鼓相當的友商阿裡、蘇寧了。他們為什麼都盯上了商超百貨這塊大蛋糕?

京東與阿裡、蘇寧“愛恨情仇”

◆ ◆ ◆

1、阿裡巴巴聯姻百聯集團

2017年2月20日,阿裡巴巴在上海宣佈發佈新零售戰略,並聯姻百聯集團,這是阿裡繼入股蘇甯雲商和銀泰百貨後在商超上的又一大動作。去年阿裡還斥資約21.5億元人民幣躋身成為浙江省目前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三江購物的第二大股東,

如果再加上天貓超市試水線下,和1.5億美金投資“盒馬鮮生”,阿裡巴巴對商超可謂覬覦已久。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阿裡一向擅長謀局,在新零售實踐上也是如此。在合作百聯之前,阿裡已經佈置下了三顆棋,百貨領域是銀泰,品類專業店領域是蘇甯,商超領域是盒馬鮮生。入股銀泰是戰略防守,延緩百貨業O2O的進展;入股蘇寧是戰略牽制,牽制京東;而投資河馬是戰略進攻,全民進攻商超領域。百聯可以說是上海市場體量、影響力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同時在上海也有成熟的商圈和社區商業物業資源,通過這些優勢,阿裡可以嘗試更多有價值的新零售舉措。這也正如張勇曾多次強調的,“我們現有的陣地,必須去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2、京東收購1號店,並與沃爾瑪合作

與阿裡類似,另個一電商巨頭京東也沒消停。2015年8月,京東43億元換來永輝超市10%的股份;2016年6月,京東收購1號店,並與沃爾瑪展開深度合作,如今沃爾瑪手持京東A類、京東B類總股本的10.1%,成為了繼騰訊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之後的第三大股東。

3、蘇寧投資校園電商拓展青年社區便利店

同時,線上下佈局的還有蘇寧。高校青年市場是零售領域重要的細分市場之一,這也引得多方開發爭奪。校園電商8天線上於2016年8月24日宣佈獲得來自蘇甯雲商的C輪戰略投資,但未透露金額。8天線上表示,C輪融資主要是為了升級供應鏈和拓展青年社區便利店這個新興細分市場。而蘇寧也把此次戰略投資作為在高校青年市場佈局的重要一環。

與主流社區便利店相比,8天線上認為,青年社區店的優勢在於節奏化集客、品類反覆運算等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行銷策略。其實,早在2016年1月,8天線上就與蘇甯達成戰略合作。

下注商超百貨背後的意圖?

有別於以經營時尚品、個性品為主的大型百貨賣場,商超通常是經營人們購買週期相對較短的生鮮食品、日化用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場所。近幾年來,在電商的衝擊下,傳統商超開始洗牌並加速互聯網轉型,並重新顯露生機。電商平臺只有不斷延伸產品、管道和服務並形成產業生態閉環,才能不斷盤活行業資源並獲得發展新空間。這個以滿足大眾基本生活需求為目標的消費前沿陣地開始成為行業大咖爭搶的蛋糕和零售業的新寵,說起來主要有幾個原因:

◆ ◆ ◆

1、根本原因是用戶、流量紅利消失,低價失效

這一方面是線民增長數逐步放緩,就連那些原本未觸網人群都已被“教育”成互聯網用戶;另一方面是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持續消退,從PC端到移動端的整體增速逐年放緩,去年雙11天貓當天成交額的增長速度首次跌破50%,只有32.35%,純電商時代已成過去式。另外隨著消費升級,電商標榜的價格優勢也已失效,低價既帶來不了有黏性的消費者,也幫助不了品牌商盈利,反而容易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一場以價格戰、流量戰為主的線上零售時代就要畫上句號。

◆ ◆ ◆

2、商超是社區商業,體驗感優於線上

雖然線上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對於老人、兒童等這類不能及時掌握互聯網新技術和不能熟練使用智慧通訊工具的人群,線上體驗感還是不好。而商超就不一樣,儘管輻射範圍有大有小,但商超終究還是社區商業,而社區商業主要服務幾類人:老年人、孕婦以及兒童。中國一直存在著社區和社區的關係,同時又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對於這群老人、小孩,電商鞭長莫及,但商超商品卻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配送員還可以起到關照作用。這或許意味著未來零售業是得老人小孩者得天下,畢竟年輕人不受地域時間限制想在哪買在哪買。

◆ ◆ ◆

3、零售最大的擔心是消費場景的缺失,即體驗的缺失

這裡先說說日本的實體零售為什麼沒有受到電子商務太大的衝擊?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實體零售的價格和電商管道相差無幾,商品也趨於一致,關鍵是實體使用者體驗要好很多。實際上互聯網從來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評價一種零售模式到底好不好,依然是兩個標準:成本效率和購物體驗。

電商平臺們顯然並不滿足僅僅自己的流量導入線下,其更大的野心是將自己的產業鏈一直延伸到線下,將消費者從線下拽到線上才是根本目的。新一代電商也汲取了線下體驗優勢,電商是市場趨勢,但絕對不會取代實體門店,只能是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小編認為,電商與實體並非水火不相容,線上與線下攜手狂歡,才是未來商業模式的新高地。

國內首部“新零售”巨著火爆招商征訂中

目前,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智庫系列叢書,國內首部“新零售”巨著——《互聯網+零售業:“新零售”時代》正在編寫,本書站在“新零售”的風口上,全面解析“互聯網+零售業”的現狀、問題、挑戰、轉型升級,十二大行業、逾40個案例重磅呈現。現面向涉及零售各行業企業開展案例徵集、合作,連絡人:張璟,聯繫電話:0571-87203569,聯繫郵箱:b2c@netsun.com。

牽制京東;而投資河馬是戰略進攻,全民進攻商超領域。百聯可以說是上海市場體量、影響力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同時在上海也有成熟的商圈和社區商業物業資源,通過這些優勢,阿裡可以嘗試更多有價值的新零售舉措。這也正如張勇曾多次強調的,“我們現有的陣地,必須去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2、京東收購1號店,並與沃爾瑪合作

與阿裡類似,另個一電商巨頭京東也沒消停。2015年8月,京東43億元換來永輝超市10%的股份;2016年6月,京東收購1號店,並與沃爾瑪展開深度合作,如今沃爾瑪手持京東A類、京東B類總股本的10.1%,成為了繼騰訊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之後的第三大股東。

3、蘇寧投資校園電商拓展青年社區便利店

同時,線上下佈局的還有蘇寧。高校青年市場是零售領域重要的細分市場之一,這也引得多方開發爭奪。校園電商8天線上於2016年8月24日宣佈獲得來自蘇甯雲商的C輪戰略投資,但未透露金額。8天線上表示,C輪融資主要是為了升級供應鏈和拓展青年社區便利店這個新興細分市場。而蘇寧也把此次戰略投資作為在高校青年市場佈局的重要一環。

與主流社區便利店相比,8天線上認為,青年社區店的優勢在於節奏化集客、品類反覆運算等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行銷策略。其實,早在2016年1月,8天線上就與蘇甯達成戰略合作。

下注商超百貨背後的意圖?

有別於以經營時尚品、個性品為主的大型百貨賣場,商超通常是經營人們購買週期相對較短的生鮮食品、日化用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場所。近幾年來,在電商的衝擊下,傳統商超開始洗牌並加速互聯網轉型,並重新顯露生機。電商平臺只有不斷延伸產品、管道和服務並形成產業生態閉環,才能不斷盤活行業資源並獲得發展新空間。這個以滿足大眾基本生活需求為目標的消費前沿陣地開始成為行業大咖爭搶的蛋糕和零售業的新寵,說起來主要有幾個原因:

◆ ◆ ◆

1、根本原因是用戶、流量紅利消失,低價失效

這一方面是線民增長數逐步放緩,就連那些原本未觸網人群都已被“教育”成互聯網用戶;另一方面是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持續消退,從PC端到移動端的整體增速逐年放緩,去年雙11天貓當天成交額的增長速度首次跌破50%,只有32.35%,純電商時代已成過去式。另外隨著消費升級,電商標榜的價格優勢也已失效,低價既帶來不了有黏性的消費者,也幫助不了品牌商盈利,反而容易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一場以價格戰、流量戰為主的線上零售時代就要畫上句號。

◆ ◆ ◆

2、商超是社區商業,體驗感優於線上

雖然線上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對於老人、兒童等這類不能及時掌握互聯網新技術和不能熟練使用智慧通訊工具的人群,線上體驗感還是不好。而商超就不一樣,儘管輻射範圍有大有小,但商超終究還是社區商業,而社區商業主要服務幾類人:老年人、孕婦以及兒童。中國一直存在著社區和社區的關係,同時又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對於這群老人、小孩,電商鞭長莫及,但商超商品卻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配送員還可以起到關照作用。這或許意味著未來零售業是得老人小孩者得天下,畢竟年輕人不受地域時間限制想在哪買在哪買。

◆ ◆ ◆

3、零售最大的擔心是消費場景的缺失,即體驗的缺失

這裡先說說日本的實體零售為什麼沒有受到電子商務太大的衝擊?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實體零售的價格和電商管道相差無幾,商品也趨於一致,關鍵是實體使用者體驗要好很多。實際上互聯網從來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評價一種零售模式到底好不好,依然是兩個標準:成本效率和購物體驗。

電商平臺們顯然並不滿足僅僅自己的流量導入線下,其更大的野心是將自己的產業鏈一直延伸到線下,將消費者從線下拽到線上才是根本目的。新一代電商也汲取了線下體驗優勢,電商是市場趨勢,但絕對不會取代實體門店,只能是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小編認為,電商與實體並非水火不相容,線上與線下攜手狂歡,才是未來商業模式的新高地。

國內首部“新零售”巨著火爆招商征訂中

目前,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智庫系列叢書,國內首部“新零售”巨著——《互聯網+零售業:“新零售”時代》正在編寫,本書站在“新零售”的風口上,全面解析“互聯網+零售業”的現狀、問題、挑戰、轉型升級,十二大行業、逾40個案例重磅呈現。現面向涉及零售各行業企業開展案例徵集、合作,連絡人:張璟,聯繫電話:0571-87203569,聯繫郵箱:b2c@net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