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康復治療——為發育遲緩患兒帶來希望

中國有句俗語:“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走”。 顧名思義,這是指新出生的寶寶兩個月會抬頭,四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七個月會打滾,八個月會爬,滿一周歲會走。這些在實際情況中雖會有些偏差,

但基本還是差不多的,具體還由寶寶的自身發育情況決定。

然而,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8個月不能獨坐、1歲半不能獨走、2歲無自主言語……不難想像,當孩子出現這些異常發育時,家長有多麼著急。

而幸運的是,這些患兒在市婦幼院(兒童醫院)兒保科經過專業康復治療後,

都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小雪(化名)就是其中幸運的孩子之一。

據小雪奶奶講:小雪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均患有殘疾,身體不便,從小由其撫養。眼看著孫女都2歲了還不能獨自行走,連熟悉的人都不會叫,奶奶心急如焚。偶然間聽親戚說市婦幼兒保科康復治療效果不錯,她決定帶孩子來試一試。

去年5月份,年近六旬的奶奶抱著孫女初次來到兒保科,

體檢門診醫生對其進行了常規體檢後發現,患兒智力及運動發育均存在異常。於是將其轉診到我院康復專科門診,康復醫師經過系統的神經運動發育檢查後,發現患兒智力相當於一歲1個月,運動功能相當於一歲七個月水準,結合頭顱CT及其他輔助檢查,排除自閉症之後,診斷其患有“精神運動發育遲滯”,同時為其制定了適宜的康復方案。

治療5天後患兒因病未能繼續治療,直到8月份家屬又帶患兒走訪了西安各大醫院,但是之後發現所有檢查結果和診斷與市婦幼院相符,於是決定在該院繼續治療。

最終,在家屬的配合及康復專科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經過20次的康復訓練和經顱磁治療後,患兒就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可獨自行走,且行走較前平穩,很少跌倒,可下蹲起立及雙腳跳,可拉人上下樓梯。

模仿及認知能力也明顯增強,可跟隨指引叫出常見物品的名字,會示意大小便,見人可以打招呼,可有意識的進行簡單的日常生活交流。2個月後患兒各方面發育已接近正常小兒。

看到孫女的治療效果這麼好,小雪奶奶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拉著康復醫師的手激動的淚流滿面。

因為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對後期的治療更加充滿了信心。

據瞭解,市婦幼院兒童康復門診主要針對早期腦癱兒、運動發育遲滯、肌張力增高及肌張力降低、姿勢異常的小兒採用綜合康復療法,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水療、腦迴圈治療儀、中藥浴、中醫推拿法等,可使98%的就診患兒回歸正常。近兩年,科室又引進了經顱磁治療儀、腦電仿生治療儀、構音障礙的評估和治療儀,對智力低下、睡眠障礙、自閉症、多動症、流口水及吞咽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有特殊療效,進一步豐富了康復的手段,擴大了康復服務的物件。

對智力低下、睡眠障礙、自閉症、多動症、流口水及吞咽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有特殊療效,進一步豐富了康復的手段,擴大了康復服務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