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00001歷史村鎮鞍山四方台之四方台烽火臺

四方台烽火臺,是一處坐落於遼寧省鞍山市市區內的一處明代長城遺存,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於鞍山市南郊的千山區,四方台水果批發市場對面南側的一處小樹林裡。

四方台烽火臺遺址是座包磚台遺址,有關網站曾這樣記載,《遼寧長城》1998年8月版中記載此台名叫“遞運所”,《遼東鎮長城及防禦考》一書中則叫此台為“路台”,稱之為“鞍山驛”路台。此台的資料與《遼寧長城》書中所載一至,它能幸運地保存至今真是個奇跡,看如今這圈地面守的形式,它應該是很安全的,從兩書中所說名稱認為,其實這就是一座為鞍山驛城堡傳遞消息的烽火臺。


遼中有個四方台的來歷:在清朝之前,四方台這快地方,沒有人煙,但確有一高大土台(現在為遼中縣石油公司四方台商店店址).當時在四方台村東南約三化裡處,建有”四阪城”兵營一所.清太祖努爾哈赤征服明軍後,”四阪城”兵營不復存在,但後人確在該地發現古磚石塊殘跡.”四阪城”是四方台村名來歷的根據之一.

第二個是說清初順治八年,清政府從關內,山東,河北一帶,往關外(東北)一帶移民,四方台這快地方,最早來了幾戶人家,傳說有王,周,宋,白,費,趙,張,匡各家.相互間,多有親屬關係.當時的地理形勢是,東有”月河台”,南有”南三台”,四面都是台,再加上”四阪城”舊址,就定了村名;”四方台”這是四方台村名來歷的根據之二.大台多旗人(滿族),

小台多漢人,和村名無關。或許是鞍山的來歷估計應該差不多吧!

鞍山驛堡也叫鞍山城,是明代遼寧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據文獻記載,鞍山驛堡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重修于明萬曆年間。

從西,向北,向東,向南。西邊殘留著半截牆壁,沒去測量,但有資料上說殘留的牆壁仍有7米高。北邊,牆壁早已無存,有明顯可登上臺頂的痕跡,臺上枯樹枯枝,如果是夏季,

肯定是雜草叢生,看西殘牆的後面,黃色的土填充在深灰色的牆磚上,半破半碎的牆磚,缺缺減減,似乎伸手就可以拿走一塊。東邊,牆壁也是早已不見,見到的和北邊一樣,也都是生長在實土上的枯樹枯枝,覆蓋著白雪。南邊,資料上說南牆殘留磚築牆土基也有5米之高,殘留的牆壁上,有條清晰可見的很寬的裂痕,也許是漫長歲月所留下的見證,牆上還有很多點點眼眼的洞,
估計在幾百年前的戰火年代裡,也是有所用途的。

四方台烽火臺

修繕中的四方台烽火臺(2008年)據《遼東志》和《遼陽縣誌》載,四方台烽火臺建於1578年(明萬曆六年)南距

,南距鞍山驛堡2.5公里

,為古代軍事通訊設施,以點煙火為資訊,通報邊事情報。

烽火臺為一座包磚台,牆內均為實土填築,牆基為大塊石堆築。其台東西長10.45米,南北寬9.3米

,台高8.6米,青磚砌制,青石牆基1.5米高;烽火臺內部為夯土。1984年獲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24日獲批鞍山市第七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代久遠,烽火臺曾一度出現破損嚴重的情況,東牆、北牆蕩然無存,南牆殘留大半。2008年7月,經千山區政府的修繕,烽火臺遺址已經恢復舊貌。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歷史沿革

烽火臺的來歷是什麼?

傳說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修建了萬里長城。但是,由於不能提前預報敵情,萬里長城也形同虛設,被敵軍屢屢攻破。後來,秦國大將袁牧看到幾十裡外人家的炊煙,受到了啟發,就在長城上加修了烽火臺。烽火臺裡備上乾柴火種,一有敵情就點火報警。烽火臺修好以後,一處有情況,不消一會兒功夫,總兵就能見到信號,立刻發兵了~

中國第一個烽火臺“烽火戲諸侯”

朝代:西周末年

《東周列國志》記載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寫西周末年最後一位國王周幽王。

《東周列國志》記載的是西周末年(西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西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

牆內均為實土填築,牆基為大塊石堆築。其台東西長10.45米,南北寬9.3米

,台高8.6米,青磚砌制,青石牆基1.5米高;烽火臺內部為夯土。1984年獲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24日獲批鞍山市第七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代久遠,烽火臺曾一度出現破損嚴重的情況,東牆、北牆蕩然無存,南牆殘留大半。2008年7月,經千山區政府的修繕,烽火臺遺址已經恢復舊貌。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歷史沿革

烽火臺的來歷是什麼?

傳說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修建了萬里長城。但是,由於不能提前預報敵情,萬里長城也形同虛設,被敵軍屢屢攻破。後來,秦國大將袁牧看到幾十裡外人家的炊煙,受到了啟發,就在長城上加修了烽火臺。烽火臺裡備上乾柴火種,一有敵情就點火報警。烽火臺修好以後,一處有情況,不消一會兒功夫,總兵就能見到信號,立刻發兵了~

中國第一個烽火臺“烽火戲諸侯”

朝代:西周末年

《東周列國志》記載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寫西周末年最後一位國王周幽王。

《東周列國志》記載的是西周末年(西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西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