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魏蔚:“數說”佳士得2017全球市場報告,亞洲市場有哪些新動向?

29.57億元的達·芬奇《救世主》吸引全世界的目光;31件日本藤田美術館舊藏的中國藝術精品斬獲18.117億元;全世界成交前十大藝術品中有7件來自佳士得;世界範圍內佳士得在亞洲藝術、印象派、戰後及當代、古典藝術板塊佔據業內第一......佳士得2017年的戰績斐然。

達·芬奇 《救世主》 4.503億美元 佳士得紐約

由阿布達比盧浮宮競得

在最新出爐的《佳士得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中公佈:佳士得2017年成交總額高達51億英鎊(6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長26%,

是為佳士得2011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

文森·梵古 《田野裡犁地的農夫》 8131.25萬美元

佳士得紐約 由亞洲藏家競拍

在佳士得紐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來自文森·梵古的作品《田野裡犁地的農夫》,就被亞洲藏家以5.14億元的價格競得。

佳士得香港2017年秋拍現場

而在亞洲範圍內,佳士得香港更是在春秋兩季連續刷新藝術大師趙無極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同樣是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中,

傅抱石憑藉2.05億港幣成交的《琵琶行》,一舉創下傅抱石人物畫的最高價紀錄;

同時,佳士得香港亦積極引進西方當代藝術,2017年春拍引入西方戰後當代藝術,秋拍則在亞洲範圍內首次設置了“親愛的莫内”專場,此外還以私洽的形式進一步引入西方當代藝術,這無一不說明佳士得對於亞洲市場以及亞洲藏家的重視與佈局策略。

以下來自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獨家對話,

後附《佳士得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雅昌藝術網:2017年佳士得全球的市場表現如何,其中亞洲市場有哪些特性?

魏蔚:2017年佳士得全球成交額同比增長26%,達芬奇的《救世主》和藤田美術館專題等都表現出眾,諸多因素推動了2017年的成交額增長,也是我們從2011年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不僅總成交額,亞洲藝術、印象派、戰後當代、古典藝術等板塊都取得了業內第一的成績,

全球成交前十大藝術品有7件來自佳士得。而且,亞洲市場占到全球的31%,成交額同比增長了39%,新增客人中22%來自亞洲,都說明了亞洲市場的卓越表現。

宗器寶繪 — 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拍賣現場

雅昌藝術網:在收藏偏好和趨勢上,亞洲藏家在這一年有哪些特點?

趙無極 《29.01.64》 2.026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刷新畫家世界拍賣紀錄

雅昌藝術網:在亞洲市場,今年的現當代藝術版塊中,連續兩次打破趙無極的個人紀錄,同時西方現當代藝術也逐漸進入亞洲拍場,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魏蔚:2017年的亞洲現當代藝術中,趙無極等幾位元老先生的作品表現搶眼。重點還在徵集上,佳士得比較幸運,拿到趙無極的兩張生貨,對市場產生很強的刺激作用,也讓趙無極的作品在億元級別上站穩了,將來如何建構20世紀現代藝術的市場格局,對拍賣行來說仍然是重要課題。在當代版塊來說,日本當代藝術表現強勁,東南亞表現穩定,同時我們嘗試引進西方當代藝術,和全球市場的戰後當代版塊結合。國際大拍賣行都在做類似的努力,對於藏家來說,東西方當代藝術的區隔正在逐漸淡化。

引入西方現當代藝術方面,2017年春拍我們引進了西方戰後當代藝術,秋拍則引進了莫内的專場,沒有把西方當代藝術放進拍場,而是選擇了私人洽購,方式相對隱蔽一些,單價和成交額都更高。在現當代藝術方面,頂級畫廊和博覽會的變化更值得注意,他們對西方藝術品的吞吐會有更大的影響,對藏家的教育力度也更大。同時,還應該注意到,中國內地美術館的西方藝術展覽也在增加。這是瞭解、熟悉、研究再到收藏的絕佳路徑。因此,西方藝術在亞洲市場中的表現,是因為美術館、畫廊、藝博會、拍賣行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動這個潮流。

樂從堂珍藏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2.1385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雅昌藝術網:2017年佳士得在瓷器雜項方面似乎有獨特的全球佈局,在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有出色的成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

魏蔚:我們在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四個拍場中都有瓷雜版塊,比如1.3億元的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就在倫敦成交,藤田美術館的藏品在紐約拍出,曹先生的樂從堂藏品在香港成交,幾個拍場的買家大多來自亞洲。我們的策略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去找什麼。市場表現是跟我們的行銷能力息息相關,生貨如何研究、熟貨如何進行行銷,很考驗拍賣行的能力。

傅抱石 《琵琶行》 2.05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創下畫家人物畫最高價紀錄

雅昌藝術網:提到行銷能力和市場表現,過去年佳士得在各個板塊都有優異表現,是什麼因素推動這種全面開花的成績?

魏蔚:公司管理的因素發揮很大作用。2017年佳士得在全球做出很大調整,把倫敦南肯中心關掉,從“量”往“質”走;第二,對業務部門做了一次全面梳理,原來有88個門類,現在分成10個業務部,這種集中管理對於徵集和出貨都有非常好的疏導作用;第三,佳士得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後臺資料系統,兩年前上線,今年仍然在繼續反覆運算,後臺形成資料分析的清單,從眾多的藏家庫中精准找到需求,提取、分析資料,然後進一步推動展覽、路演、專家講解;第四,就是管理方式和團隊寫作的結果。以傅抱石的《琵琶行》為例,根據以往的經驗,似乎估價不低,但同時有五六個新藏家關注,就有賴於團隊的協作。當市場中有明星拍品出現的時候,至少有十個人要圍著它轉三個月,達芬奇《救世主》這樣的拍品則要轉半年,歐洲、美洲、亞洲區都要互相配合。

南宋陳容《六龍圖》4896.75萬美元

佳士得紐約

雅昌藝術網: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波動是否會影響佳士得的業績,又如何進行調適?

雅昌藝術網:您如何評價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市場表現?未來會如何經營在內地的市場?

魏蔚: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運營已經很穩定,地方政府、文物部門、拍賣協會也都非常支持。短期內在上海的拍賣規模可能不會有太大突破,畢竟經營範圍有限。目前來說每年一拍,成交總額在1億人民幣左右。但未來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力度也不會減緩,中國市場的經營還有“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用。同時,我們在北京和上海有兩個展示空間,可以開展預展、講座、私洽等系列活動,有機會跟藏家進行深入的交流,形成平臺。因此不能僅從上海拍賣的成交額來評價中國內地的業績,我也很看好對內地的投資,有如此龐大的市場空間,對於亞洲市場也有決定性的意義。

“佳禧”私洽展覽現場 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

雅昌藝術網:剛剛在北京開幕的“佳禧”私洽,似乎是佳士得的一次試水,連續兩年,“傾彩”都在亞洲市場被重點推介,您如何看待未來佳士得在私人洽購方面的發展?

魏蔚:北京的“佳禧”私洽展覽是我們一次新的嘗試,直接從內地徵集、銷售,人民幣結算,這也是內地團隊尋求造血功能的重要舉措。我們在北京和上海有自己的業務團隊,無論成功與否都意味著跨出了有意義的一步。

傾彩——西方大師藝術展 佳士得香港

在香港,“傾彩——西方大師藝術展”已經形成品牌,2016年首次引入亞洲市場,當時主要的藏家都來自於西方,2017年的成交額與2016年差不多,但藏家主要來自于亞洲,這是比較大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未來私洽的力度一定會加大。巴塞爾藝博會和知名畫廊活躍度都在提高,可以看出以展覽的形式還有很多空間,藏家也有需求,同時私洽這種形式也更加輕巧和私密,另外,亞洲的客人似乎更喜歡在價格談判中掌握主動權,因而私洽這種形式很受藏家的歡迎。

“傾彩”有很多過千萬美元的作品,一場的威力不亞於夜拍。佳士得作為一個全球公司,不是單純進行區域核算,那樣只會“各人自掃門前雪”,而是將亞洲作為成本中心,拓展全球業務。“傾彩”就由全球總裁牽頭,得益於全球市場古典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後及當代藝術三大部門的支持,也會在亞洲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雅昌藝術網:在2018年佳士得還會有哪些重點的舉措?

魏蔚:在紐約亞洲藝術周,會有臨宇山人的珍藏,在此之前,倫敦還有一場很適合亞洲藏家品味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更值得期待的是,紐約即將上拍“洛克菲勒家族”珍藏,有洛克菲勒非常喜歡的莫内作品,還有一張作品可能打破馬蒂斯個人紀錄。相信全球都會關注這個傳奇家族,不僅有藝術品,還有洛克菲勒家族的日常用品,借此機會窺見美國第一家族的收藏和生活,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附:佳士得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 2017年成交總額高達51億英鎊(66億美元)

• 全球成交總額增長26%,拍賣成交額上升38%

• 所有主要拍賣類別的市場佔有率均占領導地位

• 于全球十大最高成交價藝術品中,有七件均由佳士得拍出,包括創下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的達文西巨作《救世主》,以及刷新單一藏家拍賣紀錄的藤田美術館珍藏

• 網路成交(網上拍賣、Christie’s LIVETM即時競投、網上書面競投)總額達1.656億英鎊

• 31%買家為新客戶

佳士得宣佈2017年全球成交總額增長26%至51億英鎊(66億美元,上升21%),當中最矚目的拍賣當數紐約於十一月拍出的達文西畫作《救世主》,成交額高達4.503億美元(3.422億英鎊),刷新紀錄。大師級作品的供應增加,加上需求持續殷切,推動全球拍賣成交額增長38%至46億英鎊(59億美元,上升33%)。美洲拍賣成交額上升68%至25億英鎊(32億美元,上升62%),亞洲拍賣成交總額亦增長11%至5.829億英鎊(7.549億美元,上升7%),歐洲及中東地區拍賣成交總額則上升16%至15億(20億美元,上升11%)。

拍賣史上最大尺幅的安迪・沃霍爾

《六十幅最後的晚餐》以6087.5萬美元

佳士得行政總裁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表示:“2017 年對佳士得而言是難忘的一年,除錄得破紀錄的26%業務增長,我們亦經歷了不少重大時刻,包括於紐約舉行的達文西《救世主》拍賣;同時我們也採取了果斷的行動,為未來作好準備。於2018 年,我們將會繼續致力擴大全球客戶基礎,並全面提升服務,特別是網上平臺。預料2018 年春季拍賣將會再創佳績,尤其是佳士得獲委託拍賣洛克菲勒夫婦珍藏。因此,我們對未來一年充滿信心。”

亞洲:持續增長

亞洲的客戶基礎持續擴大,帶動區內的成交額上升(增加39%),占全球成交總額的31%。亞洲客戶就高價拍品(逾100 萬英鎊)的成交額增加63%。不論在網上及傳統拍賣,52%的亞洲客戶成交額皆源自亞洲藝術以外的拍賣類別。參與網上拍賣的亞洲買家人數增加23%,門類集中在亞洲藝術及奢侈品。去年共舉行15 場亞洲藝術網上拍賣,包括“中國藝術”系列,以拍品計算的平均成交比率達92%,而於網上售出的亞洲藝術成交額則上升32%。

美洲:紐約表現持續理想,並擴展業務至洛杉磯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沉睡的繆斯》

3.95億元 佳士得紐約 藝術家最高價紀錄

於2017 年春季,佳士得于洛杉磯開設全新旗艦藝術空間,並於年內舉辦多場展覽。紐約方面,拍賣成交額躍升68%(以美元計上升62%),反映達文西《救世主》破紀錄的成交價。其他拍賣佳績包括三月拍賣的藤田美術館珍藏,總成交額達2.628 億美元(2.153 億英鎊),創下全年單一藏家珍藏的最高拍賣紀錄。其他矚目拍賣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沉睡的繆思(La muse endormie)》(以57,367,500 美元成交,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文森∙梵古(Vincent van Gogh)的《田野裡犁地的農夫(Laboureur dans un champ)》(以81,312,500 美元成交)、費爾南‧雷傑(Fernand Léger)的《形式的對比(Contraste de formes)》(以70,062,500 美元成交,創下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以及賽‧托姆佈雷(Cy Twombly)的《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以52,887,500 美元成交)。美國買家占全球買家成交總額的32%,成交額較2016 年增加22%。

歐洲焦點

歐洲及中東客戶的拍賣成交額較2016 年增加52%,占全球客戶成交總額的37%。倫敦國王街拍賣成交額增長23%(以美元計上升18%),新買家的人數亦顯著增長,較2016 年上升33%。年內拍賣焦點包括馬克斯‧貝克曼(Max Beckmann)的《鳥的地獄(Hölle der Vögel)》於六月以36,005,000 英鎊成交,刷新紀錄。在十月Frieze 藝術周舉行的拍賣之中,以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紅色骷髏頭(Red Skull)》(1982 年作)最為矚目,作品以16,546,250 英鎊成交。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的成交額達134,076,500 英鎊,打破歐洲該類別晚間拍賣的成交紀錄。九月舉行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 私人珍藏預展,吸引時尚一族慕名而至。而同月推出的全新“Christie’s Lates 之夜”,也於倫敦和紐約舉辦多場供公眾參與的晚間活動。

馬克斯‧貝克曼 《鳥的地獄》3.14億元

佳士得倫敦 藝術家最高價紀錄

阿爾伯托‧賈克梅蒂 《站立的女人II》

1.95億元 佳士得巴黎

巴黎拍賣中心的拍賣成交額上升49%(以美元計上升44%),除了琳琅滿目的拍賣類別,更舉辦一系列重要私人珍藏拍賣。首先舉行的是三月于貝爾‧德‧紀梵希(Hubert Givenchy)珍藏的賈克梅蒂(Giacometti)珍品拍賣,拍品全數售出。于九月為期兩日的阿爾伯特‧平托(Alberto Pinto)珍藏拍賣,呈獻近一千件珍藏,涵蓋不同拍賣類別,成交總額比拍前估價高出三倍。于十月巴黎國際現代藝術博覽會期間,阿爾伯托‧賈克梅蒂的《站立的女人II(Grand Femme II)》於“Avant-Garde”拍賣中以24,907,500 歐元拍出,成為2017 年法國最高成交價的藝術品。於博覽會壓軸登場的普拉特伉儷(Prat)珍藏,帶來尚‧米榭‧巴斯奇亞的畫作《吉姆‧克勞(Jim Crow)》,並以15,007,500 歐元成交。十一月日內瓦拍賣成交總額達144,007,100 瑞士法郎,吸引逾4,600 位訪客欣賞精彩拍品,其中包括拍賣史上最大的D 色無瑕美鑽“The Art of de GRISOGONO”,最終拍得33,500,000 瑞士法郎打破世界拍賣紀錄。而第七屆“Only Watch”慈善拍賣也悉數售出拍品,合共籌得10,776,500 瑞士法郎。

數碼創新及客戶參與

網上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達1.656 億英鎊(2.145 億美元),超越2016 年的1.61 億英鎊(2.17 億美元),當中的1.097 億英鎊(1.445 億美元)來自Christie’s LIVETM 即時競投(透過網上競投參與現場拍賣)及網上書面競投。由於佳士得致力策劃更吸引的網上專拍,即使2017 年的拍賣數量減至85 場(2016 年為118 場),但成交額卻上升12%至5,590 萬英鎊(7,250 萬美元,上升8%)。

以拍品數量計算,網上拍賣的平均成交比率為82%,超越2016 年的77%。網上平臺仍然是新晉買家參與佳士得拍賣的主要管道(37%),網上拍賣的拍品平均成交額為7,305 美元(2016 年為6,047 美元),而買家和競投人士與網上拍品數量的比率,亦比現場拍賣高一倍。

去年網上拍賣成交價最高的拍品為十月以324,500 美元拍出的勞力士Submariner 型號6538 腕表,而經由Christie’s LIVETM 即時競投(透過網上競投參與現場拍賣)拍出的最高成交價拍品,則為十月於“Paris Avant-Garde”拍賣中拍出的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無題(Sans Titre)》,成交價高達1,568,972 美元。年內網上成交總額最高的拍賣,為七月於紐約舉行的“First Open Picture”拍賣,創下3,833,375 美元的佳績。

於2017 年,流覽佳士得網站Christies.com 的不重複訪客為1,200 萬人,網站訪客及應用程式使用者來自190 多個國家及城市。佳士得在年內推出多項數碼創新功能,包括實境擴增功能,讓訪客能更仔細欣賞焦點拍品。編輯團隊年內合共發佈800 多篇文章,以豐富的網上內容及社交平臺活動吸引更多訪客流覽網站。佳士得亦持續投資於Instagram,令用戶參與度增加200%,而於Facebook 直播“Christie’s Lates 之夜”、拍賣及拍賣中心專家導賞團,更令Facebook 的“贊好”數量增加29%。佳士得於十一月在紐約拍賣達文西《救世主》時,亦於網上直播拍賣實況,吸引逾47 萬人觀看。

佳士得領導各大拍賣類別

費爾南‧雷傑 《形式的對比》 7006.25萬美元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類別(包括現代英國藝術、美國繪畫及拉丁美洲繪畫)的成交額躍升60%至12 億英鎊(16 億美元,上升53%)。于十一月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共刷新六項世界拍賣紀錄,其中文森· 梵古的《田野裡犁地的農夫(Laboureur dans un champ)》以81,312,500 美元成交,而費爾南‧雷傑(Fernand Léger)的《形式的對比(Contraste de forms)》則以70,062,500 美元收槌。拍賣成交總額達479,320,250 美元,較2016 年11 月的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高95%。

賽‧托姆佈雷 《麗達與天鵝》 5288.75萬美元

戰後及當代藝術拍賣成交總額為12 億英鎊,上升25%(16 億美元,上升20%),年內焦點拍品包括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喬治‧戴爾肖像三習作(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以51,767,500 美元成交)、賽‧托姆佈雷(Cy Twombly)的《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以52,887,500 美元成交),以及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六十幅最後的晚餐(Sixty Last Suppers)》(以60,875,000 美元成交)。

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一對) 1472.5萬英鎊

年內全球亞洲藝術拍賣成交總額亦增長50%至7.046 億英鎊(9.124 億美元,上升44%),其中一對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以14,725,000 英鎊於五月的倫敦拍賣會上拍出,而於十一月香港拍賣季(成交總額34.3 億港元)期間,趙無極的《29.01.64》以202,600,000 港元成交,創下亞洲藝術家的世界油畫拍賣紀錄。裝飾藝術及設計拍賣的成交額增長20% 至1.914 億英鎊(2.478 億美元,上升15%),其中三月在倫敦舉行的Robert de Balkany 珍藏拍賣成交總額達15,441,313 英鎊,而倫敦、紐約及巴黎拍賣中心舉行的收藏家拍賣系列,亦錄得13,249,836 英鎊/ 17,504,746 美元/14,828,992 歐元的成交總額。古典大師繪畫、十九世紀及俄羅斯藝術拍賣總額達5.476 億英鎊,大增137%(7.092 億美元,上升127%),焦點拍品為七月在倫敦古典藝術周期間亮相的佛蘭契斯科‧瓜爾迪(Francesco Guardi)作品《裡亞托橋與卡梅爾倫吉宮(The Rialto Bridge with the Palazzo Dei Camerlenghi)》,作品以26,205,000 英鎊成交。

19.07 克拉的粉紅鑽石“Le Grand Mazarin”

1437.5萬瑞士法郎

奢侈品(包括珠寶、名表、名酒及手袋)拍賣的成交總額為5.3 億英鎊,微跌5% (6.863 億美元,下跌9%),焦點拍品之一包括重達19.07 克拉的粉紅鑽石“Le Grand Mazarin”,這顆舉足輕重的戈爾康達名鑽,於十一月在日內瓦以14,375,000 瑞士法郎成交。世界藝術及科學與書籍拍賣的成交總額為1.236 億英鎊,上升3%(1.601 億美元,下跌1%),其中紐約於六月舉行的書籍及手稿拍賣中,一位網上買家以547,500 美元投得一台恩尼格碼密碼機,刷 新世界拍賣紀錄,而十二月於紐約以432,500 美元拍出的愛因斯坦望遠鏡,則刷新愛因斯坦科學儀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趙無極 《29.01.64》 2.026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刷新畫家世界拍賣紀錄

雅昌藝術網:在亞洲市場,今年的現當代藝術版塊中,連續兩次打破趙無極的個人紀錄,同時西方現當代藝術也逐漸進入亞洲拍場,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魏蔚:2017年的亞洲現當代藝術中,趙無極等幾位元老先生的作品表現搶眼。重點還在徵集上,佳士得比較幸運,拿到趙無極的兩張生貨,對市場產生很強的刺激作用,也讓趙無極的作品在億元級別上站穩了,將來如何建構20世紀現代藝術的市場格局,對拍賣行來說仍然是重要課題。在當代版塊來說,日本當代藝術表現強勁,東南亞表現穩定,同時我們嘗試引進西方當代藝術,和全球市場的戰後當代版塊結合。國際大拍賣行都在做類似的努力,對於藏家來說,東西方當代藝術的區隔正在逐漸淡化。

引入西方現當代藝術方面,2017年春拍我們引進了西方戰後當代藝術,秋拍則引進了莫内的專場,沒有把西方當代藝術放進拍場,而是選擇了私人洽購,方式相對隱蔽一些,單價和成交額都更高。在現當代藝術方面,頂級畫廊和博覽會的變化更值得注意,他們對西方藝術品的吞吐會有更大的影響,對藏家的教育力度也更大。同時,還應該注意到,中國內地美術館的西方藝術展覽也在增加。這是瞭解、熟悉、研究再到收藏的絕佳路徑。因此,西方藝術在亞洲市場中的表現,是因為美術館、畫廊、藝博會、拍賣行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動這個潮流。

樂從堂珍藏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2.1385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雅昌藝術網:2017年佳士得在瓷器雜項方面似乎有獨特的全球佈局,在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有出色的成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

魏蔚:我們在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四個拍場中都有瓷雜版塊,比如1.3億元的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就在倫敦成交,藤田美術館的藏品在紐約拍出,曹先生的樂從堂藏品在香港成交,幾個拍場的買家大多來自亞洲。我們的策略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去找什麼。市場表現是跟我們的行銷能力息息相關,生貨如何研究、熟貨如何進行行銷,很考驗拍賣行的能力。

傅抱石 《琵琶行》 2.05億港幣

佳士得香港 創下畫家人物畫最高價紀錄

雅昌藝術網:提到行銷能力和市場表現,過去年佳士得在各個板塊都有優異表現,是什麼因素推動這種全面開花的成績?

魏蔚:公司管理的因素發揮很大作用。2017年佳士得在全球做出很大調整,把倫敦南肯中心關掉,從“量”往“質”走;第二,對業務部門做了一次全面梳理,原來有88個門類,現在分成10個業務部,這種集中管理對於徵集和出貨都有非常好的疏導作用;第三,佳士得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後臺資料系統,兩年前上線,今年仍然在繼續反覆運算,後臺形成資料分析的清單,從眾多的藏家庫中精准找到需求,提取、分析資料,然後進一步推動展覽、路演、專家講解;第四,就是管理方式和團隊寫作的結果。以傅抱石的《琵琶行》為例,根據以往的經驗,似乎估價不低,但同時有五六個新藏家關注,就有賴於團隊的協作。當市場中有明星拍品出現的時候,至少有十個人要圍著它轉三個月,達芬奇《救世主》這樣的拍品則要轉半年,歐洲、美洲、亞洲區都要互相配合。

南宋陳容《六龍圖》4896.75萬美元

佳士得紐約

雅昌藝術網: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波動是否會影響佳士得的業績,又如何進行調適?

雅昌藝術網:您如何評價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市場表現?未來會如何經營在內地的市場?

魏蔚: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運營已經很穩定,地方政府、文物部門、拍賣協會也都非常支持。短期內在上海的拍賣規模可能不會有太大突破,畢竟經營範圍有限。目前來說每年一拍,成交總額在1億人民幣左右。但未來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力度也不會減緩,中國市場的經營還有“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用。同時,我們在北京和上海有兩個展示空間,可以開展預展、講座、私洽等系列活動,有機會跟藏家進行深入的交流,形成平臺。因此不能僅從上海拍賣的成交額來評價中國內地的業績,我也很看好對內地的投資,有如此龐大的市場空間,對於亞洲市場也有決定性的意義。

“佳禧”私洽展覽現場 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

雅昌藝術網:剛剛在北京開幕的“佳禧”私洽,似乎是佳士得的一次試水,連續兩年,“傾彩”都在亞洲市場被重點推介,您如何看待未來佳士得在私人洽購方面的發展?

魏蔚:北京的“佳禧”私洽展覽是我們一次新的嘗試,直接從內地徵集、銷售,人民幣結算,這也是內地團隊尋求造血功能的重要舉措。我們在北京和上海有自己的業務團隊,無論成功與否都意味著跨出了有意義的一步。

傾彩——西方大師藝術展 佳士得香港

在香港,“傾彩——西方大師藝術展”已經形成品牌,2016年首次引入亞洲市場,當時主要的藏家都來自於西方,2017年的成交額與2016年差不多,但藏家主要來自于亞洲,這是比較大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未來私洽的力度一定會加大。巴塞爾藝博會和知名畫廊活躍度都在提高,可以看出以展覽的形式還有很多空間,藏家也有需求,同時私洽這種形式也更加輕巧和私密,另外,亞洲的客人似乎更喜歡在價格談判中掌握主動權,因而私洽這種形式很受藏家的歡迎。

“傾彩”有很多過千萬美元的作品,一場的威力不亞於夜拍。佳士得作為一個全球公司,不是單純進行區域核算,那樣只會“各人自掃門前雪”,而是將亞洲作為成本中心,拓展全球業務。“傾彩”就由全球總裁牽頭,得益於全球市場古典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後及當代藝術三大部門的支持,也會在亞洲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雅昌藝術網:在2018年佳士得還會有哪些重點的舉措?

魏蔚:在紐約亞洲藝術周,會有臨宇山人的珍藏,在此之前,倫敦還有一場很適合亞洲藏家品味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更值得期待的是,紐約即將上拍“洛克菲勒家族”珍藏,有洛克菲勒非常喜歡的莫内作品,還有一張作品可能打破馬蒂斯個人紀錄。相信全球都會關注這個傳奇家族,不僅有藝術品,還有洛克菲勒家族的日常用品,借此機會窺見美國第一家族的收藏和生活,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附:佳士得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 2017年成交總額高達51億英鎊(66億美元)

• 全球成交總額增長26%,拍賣成交額上升38%

• 所有主要拍賣類別的市場佔有率均占領導地位

• 于全球十大最高成交價藝術品中,有七件均由佳士得拍出,包括創下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的達文西巨作《救世主》,以及刷新單一藏家拍賣紀錄的藤田美術館珍藏

• 網路成交(網上拍賣、Christie’s LIVETM即時競投、網上書面競投)總額達1.656億英鎊

• 31%買家為新客戶

佳士得宣佈2017年全球成交總額增長26%至51億英鎊(66億美元,上升21%),當中最矚目的拍賣當數紐約於十一月拍出的達文西畫作《救世主》,成交額高達4.503億美元(3.422億英鎊),刷新紀錄。大師級作品的供應增加,加上需求持續殷切,推動全球拍賣成交額增長38%至46億英鎊(59億美元,上升33%)。美洲拍賣成交額上升68%至25億英鎊(32億美元,上升62%),亞洲拍賣成交總額亦增長11%至5.829億英鎊(7.549億美元,上升7%),歐洲及中東地區拍賣成交總額則上升16%至15億(20億美元,上升11%)。

拍賣史上最大尺幅的安迪・沃霍爾

《六十幅最後的晚餐》以6087.5萬美元

佳士得行政總裁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表示:“2017 年對佳士得而言是難忘的一年,除錄得破紀錄的26%業務增長,我們亦經歷了不少重大時刻,包括於紐約舉行的達文西《救世主》拍賣;同時我們也採取了果斷的行動,為未來作好準備。於2018 年,我們將會繼續致力擴大全球客戶基礎,並全面提升服務,特別是網上平臺。預料2018 年春季拍賣將會再創佳績,尤其是佳士得獲委託拍賣洛克菲勒夫婦珍藏。因此,我們對未來一年充滿信心。”

亞洲:持續增長

亞洲的客戶基礎持續擴大,帶動區內的成交額上升(增加39%),占全球成交總額的31%。亞洲客戶就高價拍品(逾100 萬英鎊)的成交額增加63%。不論在網上及傳統拍賣,52%的亞洲客戶成交額皆源自亞洲藝術以外的拍賣類別。參與網上拍賣的亞洲買家人數增加23%,門類集中在亞洲藝術及奢侈品。去年共舉行15 場亞洲藝術網上拍賣,包括“中國藝術”系列,以拍品計算的平均成交比率達92%,而於網上售出的亞洲藝術成交額則上升32%。

美洲:紐約表現持續理想,並擴展業務至洛杉磯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沉睡的繆斯》

3.95億元 佳士得紐約 藝術家最高價紀錄

於2017 年春季,佳士得于洛杉磯開設全新旗艦藝術空間,並於年內舉辦多場展覽。紐約方面,拍賣成交額躍升68%(以美元計上升62%),反映達文西《救世主》破紀錄的成交價。其他拍賣佳績包括三月拍賣的藤田美術館珍藏,總成交額達2.628 億美元(2.153 億英鎊),創下全年單一藏家珍藏的最高拍賣紀錄。其他矚目拍賣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沉睡的繆思(La muse endormie)》(以57,367,500 美元成交,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文森∙梵古(Vincent van Gogh)的《田野裡犁地的農夫(Laboureur dans un champ)》(以81,312,500 美元成交)、費爾南‧雷傑(Fernand Léger)的《形式的對比(Contraste de formes)》(以70,062,500 美元成交,創下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以及賽‧托姆佈雷(Cy Twombly)的《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以52,887,500 美元成交)。美國買家占全球買家成交總額的32%,成交額較2016 年增加22%。

歐洲焦點

歐洲及中東客戶的拍賣成交額較2016 年增加52%,占全球客戶成交總額的37%。倫敦國王街拍賣成交額增長23%(以美元計上升18%),新買家的人數亦顯著增長,較2016 年上升33%。年內拍賣焦點包括馬克斯‧貝克曼(Max Beckmann)的《鳥的地獄(Hölle der Vögel)》於六月以36,005,000 英鎊成交,刷新紀錄。在十月Frieze 藝術周舉行的拍賣之中,以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紅色骷髏頭(Red Skull)》(1982 年作)最為矚目,作品以16,546,250 英鎊成交。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的成交額達134,076,500 英鎊,打破歐洲該類別晚間拍賣的成交紀錄。九月舉行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 私人珍藏預展,吸引時尚一族慕名而至。而同月推出的全新“Christie’s Lates 之夜”,也於倫敦和紐約舉辦多場供公眾參與的晚間活動。

馬克斯‧貝克曼 《鳥的地獄》3.14億元

佳士得倫敦 藝術家最高價紀錄

阿爾伯托‧賈克梅蒂 《站立的女人II》

1.95億元 佳士得巴黎

巴黎拍賣中心的拍賣成交額上升49%(以美元計上升44%),除了琳琅滿目的拍賣類別,更舉辦一系列重要私人珍藏拍賣。首先舉行的是三月于貝爾‧德‧紀梵希(Hubert Givenchy)珍藏的賈克梅蒂(Giacometti)珍品拍賣,拍品全數售出。于九月為期兩日的阿爾伯特‧平托(Alberto Pinto)珍藏拍賣,呈獻近一千件珍藏,涵蓋不同拍賣類別,成交總額比拍前估價高出三倍。于十月巴黎國際現代藝術博覽會期間,阿爾伯托‧賈克梅蒂的《站立的女人II(Grand Femme II)》於“Avant-Garde”拍賣中以24,907,500 歐元拍出,成為2017 年法國最高成交價的藝術品。於博覽會壓軸登場的普拉特伉儷(Prat)珍藏,帶來尚‧米榭‧巴斯奇亞的畫作《吉姆‧克勞(Jim Crow)》,並以15,007,500 歐元成交。十一月日內瓦拍賣成交總額達144,007,100 瑞士法郎,吸引逾4,600 位訪客欣賞精彩拍品,其中包括拍賣史上最大的D 色無瑕美鑽“The Art of de GRISOGONO”,最終拍得33,500,000 瑞士法郎打破世界拍賣紀錄。而第七屆“Only Watch”慈善拍賣也悉數售出拍品,合共籌得10,776,500 瑞士法郎。

數碼創新及客戶參與

網上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達1.656 億英鎊(2.145 億美元),超越2016 年的1.61 億英鎊(2.17 億美元),當中的1.097 億英鎊(1.445 億美元)來自Christie’s LIVETM 即時競投(透過網上競投參與現場拍賣)及網上書面競投。由於佳士得致力策劃更吸引的網上專拍,即使2017 年的拍賣數量減至85 場(2016 年為118 場),但成交額卻上升12%至5,590 萬英鎊(7,250 萬美元,上升8%)。

以拍品數量計算,網上拍賣的平均成交比率為82%,超越2016 年的77%。網上平臺仍然是新晉買家參與佳士得拍賣的主要管道(37%),網上拍賣的拍品平均成交額為7,305 美元(2016 年為6,047 美元),而買家和競投人士與網上拍品數量的比率,亦比現場拍賣高一倍。

去年網上拍賣成交價最高的拍品為十月以324,500 美元拍出的勞力士Submariner 型號6538 腕表,而經由Christie’s LIVETM 即時競投(透過網上競投參與現場拍賣)拍出的最高成交價拍品,則為十月於“Paris Avant-Garde”拍賣中拍出的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無題(Sans Titre)》,成交價高達1,568,972 美元。年內網上成交總額最高的拍賣,為七月於紐約舉行的“First Open Picture”拍賣,創下3,833,375 美元的佳績。

於2017 年,流覽佳士得網站Christies.com 的不重複訪客為1,200 萬人,網站訪客及應用程式使用者來自190 多個國家及城市。佳士得在年內推出多項數碼創新功能,包括實境擴增功能,讓訪客能更仔細欣賞焦點拍品。編輯團隊年內合共發佈800 多篇文章,以豐富的網上內容及社交平臺活動吸引更多訪客流覽網站。佳士得亦持續投資於Instagram,令用戶參與度增加200%,而於Facebook 直播“Christie’s Lates 之夜”、拍賣及拍賣中心專家導賞團,更令Facebook 的“贊好”數量增加29%。佳士得於十一月在紐約拍賣達文西《救世主》時,亦於網上直播拍賣實況,吸引逾47 萬人觀看。

佳士得領導各大拍賣類別

費爾南‧雷傑 《形式的對比》 7006.25萬美元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類別(包括現代英國藝術、美國繪畫及拉丁美洲繪畫)的成交額躍升60%至12 億英鎊(16 億美元,上升53%)。于十一月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共刷新六項世界拍賣紀錄,其中文森· 梵古的《田野裡犁地的農夫(Laboureur dans un champ)》以81,312,500 美元成交,而費爾南‧雷傑(Fernand Léger)的《形式的對比(Contraste de forms)》則以70,062,500 美元收槌。拍賣成交總額達479,320,250 美元,較2016 年11 月的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高95%。

賽‧托姆佈雷 《麗達與天鵝》 5288.75萬美元

戰後及當代藝術拍賣成交總額為12 億英鎊,上升25%(16 億美元,上升20%),年內焦點拍品包括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喬治‧戴爾肖像三習作(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以51,767,500 美元成交)、賽‧托姆佈雷(Cy Twombly)的《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以52,887,500 美元成交),以及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六十幅最後的晚餐(Sixty Last Suppers)》(以60,875,000 美元成交)。

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一對) 1472.5萬英鎊

年內全球亞洲藝術拍賣成交總額亦增長50%至7.046 億英鎊(9.124 億美元,上升44%),其中一對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以14,725,000 英鎊於五月的倫敦拍賣會上拍出,而於十一月香港拍賣季(成交總額34.3 億港元)期間,趙無極的《29.01.64》以202,600,000 港元成交,創下亞洲藝術家的世界油畫拍賣紀錄。裝飾藝術及設計拍賣的成交額增長20% 至1.914 億英鎊(2.478 億美元,上升15%),其中三月在倫敦舉行的Robert de Balkany 珍藏拍賣成交總額達15,441,313 英鎊,而倫敦、紐約及巴黎拍賣中心舉行的收藏家拍賣系列,亦錄得13,249,836 英鎊/ 17,504,746 美元/14,828,992 歐元的成交總額。古典大師繪畫、十九世紀及俄羅斯藝術拍賣總額達5.476 億英鎊,大增137%(7.092 億美元,上升127%),焦點拍品為七月在倫敦古典藝術周期間亮相的佛蘭契斯科‧瓜爾迪(Francesco Guardi)作品《裡亞托橋與卡梅爾倫吉宮(The Rialto Bridge with the Palazzo Dei Camerlenghi)》,作品以26,205,000 英鎊成交。

19.07 克拉的粉紅鑽石“Le Grand Mazarin”

1437.5萬瑞士法郎

奢侈品(包括珠寶、名表、名酒及手袋)拍賣的成交總額為5.3 億英鎊,微跌5% (6.863 億美元,下跌9%),焦點拍品之一包括重達19.07 克拉的粉紅鑽石“Le Grand Mazarin”,這顆舉足輕重的戈爾康達名鑽,於十一月在日內瓦以14,375,000 瑞士法郎成交。世界藝術及科學與書籍拍賣的成交總額為1.236 億英鎊,上升3%(1.601 億美元,下跌1%),其中紐約於六月舉行的書籍及手稿拍賣中,一位網上買家以547,500 美元投得一台恩尼格碼密碼機,刷 新世界拍賣紀錄,而十二月於紐約以432,500 美元拍出的愛因斯坦望遠鏡,則刷新愛因斯坦科學儀器的世界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