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中關村”該何去何從?「下篇」破局——未來之路在哪裡?五問石橋鋪商圈辦

【下篇】破局——未來之路在哪裡?五問石橋鋪商圈辦

記者 伊永軍 見習記者 王瑋

重慶石橋鋪數碼城的未來之路該如何走?不僅是市民和商場經營者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現在,有何良策了嗎?

治標:設聯合執法辦 有糾紛在賣場內就地解決

石橋鋪商圈聯合執法辦成立後,本著“有糾紛在賣場內就地解決”的原則,投訴量確實大幅下降,但如何從根上預防和杜絕數碼城亂象的發生,解決數碼城整個業態目前的困境,

是市民更關心的問題。見習記者 王瑋 攝

在石橋鋪數碼城核心地帶,有一個占地約30多平米的“崗亭”,距離賽博數碼城入口只有100米左右。這就是去年10月起成立的石橋鋪商圈IT數碼市場秩序聯合整治辦公室,由工商、公安、質監等多個部門抽調精幹人員長期駐場聯合辦公,方便消費投訴糾紛現場辦理。

據重慶九龍坡工商分局高新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往消費者遇到糾紛維權一般是撥打12315投訴電話,但熱線中心接到舉報後,轉給相應的工商所,工商所再派工作人員到現場,到場後,發現有些糾紛不該工商管,又要協調公安、質監、物價等部門到場,耗費時間長,執法成本高。

設立這個辦公室後,消費者遇到糾紛,既可以撥打12315,會馬上轉到辦公室,又可以撥打辦公室電話13274946168,或者直接自己跑去辦公室,反正離商場很近。該哪個部門管,

就哪個部門管,各相關部門都有工作人員駐守,很方便。做到“有糾紛在賣場內就地解決”。同時,在商圈裡設置這麼一個聯合執法辦公室,本身對那些意欲不法經營的商戶就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如今,這個聯合執法辦公室成立也有半年了,到底收效如何呢?據九龍坡工商分局高新區局渝州路工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該工商所是全市所有工商所中人均投訴量最高的,

其中,涉及石橋鋪數碼城的投訴占到所有投訴的80%以上,平均每天能接到此類投訴20多件。而自從該聯合執法辦公室成立以來,該所接到的此類投訴平均每天只有一兩件。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聯合執法辦成立後,通過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在石橋鋪數碼城驅逐出70戶左右不規範經營的商戶,批評教育了40多戶。對石橋鋪數碼城風氣的淨化收效明顯。

治本:初步構想把“數碼城”升級為“科技城” 注重服務和體驗

當年生意紅火時,7大賣場年營業額總共可以突破100億元,幾乎能占到整個高新區產值的110,是高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佈局。見習記者 王瑋 攝

儘管工商等執法部門對石橋鋪數碼城亂象加大了打擊力度,承諾對於不法商戶和不誠信經營等行為發現一起,規範一起,處理一起。但是,也是出了事後再處理,如何從根上預防和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呢?同時,對於石橋鋪數碼城整個業態目前出現的困境該如何有效化解,沖出泥潭,使其走上一條光明大道呢?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找到石橋鋪商圈辦,它是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下屬的一個單位,統管整個石橋鋪商圈,包括石橋鋪數碼城。

據石橋鋪商圈辦副主任陳思穎介紹,目前,石橋鋪數碼城共有泰興、賽博、碩展、佰騰、百腦匯、高創、太平洋安防7大賣場,近10萬方的業態,共2000多個商鋪,入駐率達到80%左右。

2010年左右,生意最好時,7大賣場年營業額總共可以突破100億元,占整個高新區商品銷售總額的1/10,是高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集群。

對於石橋鋪數碼城這些年出現的種種亂象,陳副主任表示,其實這只是極個別現象,“近10萬方的業態,每年幾十上百億的營業額,那些不誠信的商家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陳副主任說,但是,由於石橋鋪數碼城在重慶的影響力巨大,因此,幾起不誠信的個案就足以讓整個數碼城蒙羞,讓人們對它的信任感和認可度下降。可謂“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其實各個賣場都制定了嚴格的制度來加強管理。包括商圈辦也有明確規定。”陳副主任說,如果某家企業因為不誠信被某個賣場驅逐出去,那麼其他6家賣場是不能接收的。

那為何這些亂象還是屢禁不止呢?陳副主任分析說,主要是現在數碼產業市場飽和,商家難尋利潤,而沒有利潤,一些人就動起了“歪腦筋”,通過一些旁門左道來找錢。再加上現在數碼城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供過於求,准入門檻比較低,有些即使因為違規被清理出去,但是,用別人的身份證換個馬甲又重新登記註冊入駐進來,從法律上來講,你還拿他沒有辦法。

“因此,無論是從治理這些亂象,還是從石橋鋪數碼城未來的發展來看,歸根結底,管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給市場找出路。這就涉及到轉型升級的問題。”

山城人民真心希望,歷經風雨和波折的石橋鋪數碼城,能夠涅槃重生。見習記者 王瑋 攝

記者瞭解到,石橋鋪數碼城發生的這些亂象在全國很多城市,包括一線城市的數碼商圈幾乎都出現過,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象。

那麼,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能否給重慶提供一些借鑒?

陳副主任介紹,以上海百腦匯為例,2016年3月,開業7年之久,近年來屢遭顧客投訴的上海百腦匯徐匯店開始閉館改造。位於徐家匯的太平洋數碼廣場及百腦匯,曾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數碼城之一,然而隨著業態過時,“買電腦到徐家匯”逐漸成為歷史。過氣的業態,混亂的管理,連環欺詐,讓顧客以較高價格購買低檔淘汰品等亂象時有發生,也使徐家匯的數碼產業屢遭詬病。

2016年10月14日,經過歷時半年的整改升級,位於上海徐家匯商圈的百腦匯上海店重新開門迎客。

轉型升級後的百腦匯上海旗艦店面積近20000平米,整體斥資1.5億人民幣,並特邀臺灣知名設計團隊全新設計打造,融合多種設計裝修風格,凸顯各樓層業種特性。IT業態占34%、智慧科技及電競相關業種占30%、餐飲占36%,徹底打破傳統數碼商場模式,開啟了“科技智慧廣場”綜合性購物體驗模式。成為滬上數碼業態的地標。

上海百腦匯轉型升級後,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原來單一的“市場”轉變為融合“科技、服務、體驗”的IT-Mall終端銷售業態。

記者五問:石橋鋪數碼城未來如何轉型升級

重慶石橋鋪數碼城的未來之路該如何走?大家都在翹首期盼,尋找答案。見習記者 王瑋 攝

記者:石橋鋪數碼城未來如果要轉型升級,會效仿上海百腦匯嗎?

陳副主任 :大的方向應該差不多,都是打破傳統模式,把“數碼城”升級為“科技城”,把以前“以買為主”的模式轉型為“買耍結合”的模式,更加注重服務和體驗,但肯定不會照抄照搬。因為上海和重慶兩個城市的風格不一樣,消費能力不一樣,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也不一樣。

記者:轉型升級何時進行?相關職能單位對此進行過論證嗎?

陳副主任:政府一直在關注石橋鋪數碼商圈的未來發展,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多次開會討論過這個問題。別的不說,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的新局長剛剛上任兩周,就已經參加過兩次關於數碼城如何發展的討論會了。

各方都認為,按照目前的模式,已沒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性了,到了必須轉的地步。但是,怎樣轉,目前還處在論證階段。石橋鋪商圈辦也正在做一個轉型升級的設計方案,包括產業如何轉型和硬體環境的改造等。

現在大的思路已經出來了,預計今年內將選擇一家賣場作為轉型升級的試點。

記者:轉型後就可以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了嗎?

陳副主任:轉型之後准入的門檻提高,招商的物件層次就不一樣了,比如現在,你只要有營業執照、代理資質就可以入駐,難免魚龍混雜,但以後對企業誠信度、註冊資金等都有要求。而且轉型升級後,數碼城的定位也不一樣了,以後招商的對象也不僅僅是相機、印表機、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範圍要延伸出去,比如餐飲、娛樂、智慧設備、科技類產品等。靠整個業態的轉型來推動數碼城的良性發展,應該可以有效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

記者: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陳副主任:轉型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是基礎設施方面,很多數碼賣場都是10幾年以上的物業,比較老舊,如果轉型,需要從硬體設施上去投入。不僅賣場內的要改造,賣場周邊的交通、配套設施等也要改造。

其次,轉型升級需要足夠的空間運作,比如,現在數碼城入駐率80%,要靠剩下的這20%的空間去做轉型升級,顯然是不夠的。需要犧牲一些現在的客戶。這勢必會影響到一些賣場以及很多人的利益,這需要壯士斷腕的魄力,也需要眾多商戶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

記者:石橋鋪數碼城轉型升級的動力在哪裡?

陳副主任:就是市民的認可和大家盼望它變得更好的眾望所歸。雖然現在數碼城發展不順,口碑也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它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多年積攢下來的品牌影響力,常年在重慶人頭腦中形成的“買電腦到石橋鋪”已經根深蒂固了。像賽博在沙坪壩三峽廣場,泰興在大學城及江北都開有分賣場,但都不如石橋鋪這邊的賣場生意好。說明這邊“底子好”,轉型升級的“群眾基礎”好。

結束語:

2016年,國務院批准同意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慶高新區發展再次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這對身在其中的石橋鋪數碼城來說,無疑也是絕佳的發展機會。我們真心希望,歷經風雨和波折的石橋鋪數碼城,能夠涅槃重生,為重慶高新區打造中國西部最高效、最完善、最活躍的智慧軟硬體研發中心、創客中心、孵化中心,做出應有的貢獻。

規範一起,處理一起。但是,也是出了事後再處理,如何從根上預防和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呢?同時,對於石橋鋪數碼城整個業態目前出現的困境該如何有效化解,沖出泥潭,使其走上一條光明大道呢?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找到石橋鋪商圈辦,它是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下屬的一個單位,統管整個石橋鋪商圈,包括石橋鋪數碼城。

據石橋鋪商圈辦副主任陳思穎介紹,目前,石橋鋪數碼城共有泰興、賽博、碩展、佰騰、百腦匯、高創、太平洋安防7大賣場,近10萬方的業態,共2000多個商鋪,入駐率達到80%左右。

2010年左右,生意最好時,7大賣場年營業額總共可以突破100億元,占整個高新區商品銷售總額的1/10,是高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集群。

對於石橋鋪數碼城這些年出現的種種亂象,陳副主任表示,其實這只是極個別現象,“近10萬方的業態,每年幾十上百億的營業額,那些不誠信的商家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陳副主任說,但是,由於石橋鋪數碼城在重慶的影響力巨大,因此,幾起不誠信的個案就足以讓整個數碼城蒙羞,讓人們對它的信任感和認可度下降。可謂“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其實各個賣場都制定了嚴格的制度來加強管理。包括商圈辦也有明確規定。”陳副主任說,如果某家企業因為不誠信被某個賣場驅逐出去,那麼其他6家賣場是不能接收的。

那為何這些亂象還是屢禁不止呢?陳副主任分析說,主要是現在數碼產業市場飽和,商家難尋利潤,而沒有利潤,一些人就動起了“歪腦筋”,通過一些旁門左道來找錢。再加上現在數碼城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供過於求,准入門檻比較低,有些即使因為違規被清理出去,但是,用別人的身份證換個馬甲又重新登記註冊入駐進來,從法律上來講,你還拿他沒有辦法。

“因此,無論是從治理這些亂象,還是從石橋鋪數碼城未來的發展來看,歸根結底,管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給市場找出路。這就涉及到轉型升級的問題。”

山城人民真心希望,歷經風雨和波折的石橋鋪數碼城,能夠涅槃重生。見習記者 王瑋 攝

記者瞭解到,石橋鋪數碼城發生的這些亂象在全國很多城市,包括一線城市的數碼商圈幾乎都出現過,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象。

那麼,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能否給重慶提供一些借鑒?

陳副主任介紹,以上海百腦匯為例,2016年3月,開業7年之久,近年來屢遭顧客投訴的上海百腦匯徐匯店開始閉館改造。位於徐家匯的太平洋數碼廣場及百腦匯,曾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數碼城之一,然而隨著業態過時,“買電腦到徐家匯”逐漸成為歷史。過氣的業態,混亂的管理,連環欺詐,讓顧客以較高價格購買低檔淘汰品等亂象時有發生,也使徐家匯的數碼產業屢遭詬病。

2016年10月14日,經過歷時半年的整改升級,位於上海徐家匯商圈的百腦匯上海店重新開門迎客。

轉型升級後的百腦匯上海旗艦店面積近20000平米,整體斥資1.5億人民幣,並特邀臺灣知名設計團隊全新設計打造,融合多種設計裝修風格,凸顯各樓層業種特性。IT業態占34%、智慧科技及電競相關業種占30%、餐飲占36%,徹底打破傳統數碼商場模式,開啟了“科技智慧廣場”綜合性購物體驗模式。成為滬上數碼業態的地標。

上海百腦匯轉型升級後,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原來單一的“市場”轉變為融合“科技、服務、體驗”的IT-Mall終端銷售業態。

記者五問:石橋鋪數碼城未來如何轉型升級

重慶石橋鋪數碼城的未來之路該如何走?大家都在翹首期盼,尋找答案。見習記者 王瑋 攝

記者:石橋鋪數碼城未來如果要轉型升級,會效仿上海百腦匯嗎?

陳副主任 :大的方向應該差不多,都是打破傳統模式,把“數碼城”升級為“科技城”,把以前“以買為主”的模式轉型為“買耍結合”的模式,更加注重服務和體驗,但肯定不會照抄照搬。因為上海和重慶兩個城市的風格不一樣,消費能力不一樣,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也不一樣。

記者:轉型升級何時進行?相關職能單位對此進行過論證嗎?

陳副主任:政府一直在關注石橋鋪數碼商圈的未來發展,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多次開會討論過這個問題。別的不說,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的新局長剛剛上任兩周,就已經參加過兩次關於數碼城如何發展的討論會了。

各方都認為,按照目前的模式,已沒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性了,到了必須轉的地步。但是,怎樣轉,目前還處在論證階段。石橋鋪商圈辦也正在做一個轉型升級的設計方案,包括產業如何轉型和硬體環境的改造等。

現在大的思路已經出來了,預計今年內將選擇一家賣場作為轉型升級的試點。

記者:轉型後就可以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了嗎?

陳副主任:轉型之後准入的門檻提高,招商的物件層次就不一樣了,比如現在,你只要有營業執照、代理資質就可以入駐,難免魚龍混雜,但以後對企業誠信度、註冊資金等都有要求。而且轉型升級後,數碼城的定位也不一樣了,以後招商的對象也不僅僅是相機、印表機、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範圍要延伸出去,比如餐飲、娛樂、智慧設備、科技類產品等。靠整個業態的轉型來推動數碼城的良性發展,應該可以有效杜絕這些亂象的發生。

記者: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陳副主任:轉型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是基礎設施方面,很多數碼賣場都是10幾年以上的物業,比較老舊,如果轉型,需要從硬體設施上去投入。不僅賣場內的要改造,賣場周邊的交通、配套設施等也要改造。

其次,轉型升級需要足夠的空間運作,比如,現在數碼城入駐率80%,要靠剩下的這20%的空間去做轉型升級,顯然是不夠的。需要犧牲一些現在的客戶。這勢必會影響到一些賣場以及很多人的利益,這需要壯士斷腕的魄力,也需要眾多商戶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

記者:石橋鋪數碼城轉型升級的動力在哪裡?

陳副主任:就是市民的認可和大家盼望它變得更好的眾望所歸。雖然現在數碼城發展不順,口碑也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它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多年積攢下來的品牌影響力,常年在重慶人頭腦中形成的“買電腦到石橋鋪”已經根深蒂固了。像賽博在沙坪壩三峽廣場,泰興在大學城及江北都開有分賣場,但都不如石橋鋪這邊的賣場生意好。說明這邊“底子好”,轉型升級的“群眾基礎”好。

結束語:

2016年,國務院批准同意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慶高新區發展再次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這對身在其中的石橋鋪數碼城來說,無疑也是絕佳的發展機會。我們真心希望,歷經風雨和波折的石橋鋪數碼城,能夠涅槃重生,為重慶高新區打造中國西部最高效、最完善、最活躍的智慧軟硬體研發中心、創客中心、孵化中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