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輕觸收聽語音版,或移步【喜馬拉雅FM】、【網易雲音樂】以及【企鵝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

(由聲優楊一方演繹)

互聯網讓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來自更好時代00:0005:03

-

互聯網讓我們和之前不一樣

互聯網的出現,讓資訊可以在任意網路節點間雙向流動,互聯網誕生之前,資訊依靠的是電視廣播,報紙一樣的傳統媒體,這樣的傳統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單向輸出,用戶只是自己接受。

而互聯網時代,使用者既是內容的消費者,

也是內容的生產者,整個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一個體系,並不屬於任何的官方組織,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讓我們可以隨時的與別人交流互動,所以協作的門檻和成本大大降低。

而獲得認同感是我們做事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動機,當我們通過分享,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並知道自己能力,使自己的內心會有滿足感,我們在互聯網出現以前,從來不會想像有一件事可以不為了獲得利益而做。

而網路出現以後,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個行列,比如最早的網路文學,作者只是在寫東西,並沒有想要獲得報酬,包括到現在一些UGC小視頻,音樂等等內容,都是互聯網使用者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而做的事情。

-

互聯網共用社區的崛起

如果想讓一群人持續在互聯網上貢獻自己,就需要設計一套協同機制,互聯網共用社區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共用社區的建立,

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特點。

通過早期的小範圍試點來確保社區提供的服務是有用的,因為共用社區的建立者並不知道真正的用戶需求是什麼,所以只有通過一點點的測試才能得知用戶到底要的是什麼,如果提供的服務是偽需求,那麼社區就很難再堅持下去。

互聯網共用社區需要建立一套回饋機制來激勵服務者持續的提供服務,雖然我們大家通過互聯網分享自己的東西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

但是過程卻是不確定的,即使可以分享的,也是可以不分享的,需要找到使用者的內在動機,並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社區才能更好的成長。

必須通過管理服務品質,讓消費者獲得最優質的服務,一個互聯網社區,想留住用戶,就得給使用者最好的服務體驗,在運營的初期,規模小服務商可以通過篩選服務的提供者來保證服務品質,

比如知乎剛開始的時候就採用了邀請制。

互聯網社區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社區文化,這樣才能讓社區自行健康運營,社區文化是它的獨有的氣質,可以吸引優秀的人主動加入,比如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就有一種獨特的二次元文化,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喜愛的人來貢獻自己的二次元視頻。

-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協作將打破傳統商業模型中,工人、銷售商和消費者的三方模式,生產者同時也是銷售者和消費者,讓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比如維琪百科這個例子,維琪百科是世界各地的知識份子通過去中心化的形式共同編輯文檔,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生產模式。

企業利用好媒體,那麼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東風,讓宣傳效果事半功倍,互聯網的出現,讓網路上湧現了一些自媒體,這些自媒體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媒體表現,不是以前的中心化媒體形式,而是分散開來的自媒體,未來的企業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宣傳,一定要用好新媒體的資源。

互聯網的到來對我們個人來說,擁有多重身份將成為工作的常態,去中心化的協作形式,讓我們加入一個組織的門檻,被無限降低,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你在白天的時候是一位公司職員,晚上就成了作家,週末又變成了講師,互聯網的出現,讓個人能力可以被充分挖掘出來。

-完-

工人、銷售商和消費者的三方模式,生產者同時也是銷售者和消費者,讓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比如維琪百科這個例子,維琪百科是世界各地的知識份子通過去中心化的形式共同編輯文檔,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生產模式。

企業利用好媒體,那麼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東風,讓宣傳效果事半功倍,互聯網的出現,讓網路上湧現了一些自媒體,這些自媒體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媒體表現,不是以前的中心化媒體形式,而是分散開來的自媒體,未來的企業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宣傳,一定要用好新媒體的資源。

互聯網的到來對我們個人來說,擁有多重身份將成為工作的常態,去中心化的協作形式,讓我們加入一個組織的門檻,被無限降低,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你在白天的時候是一位公司職員,晚上就成了作家,週末又變成了講師,互聯網的出現,讓個人能力可以被充分挖掘出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