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絕活|東北逆天神器:千年前已被發明,冬暖夏涼,你家有嗎?

最近,瀋陽的氣溫急速下降

小主表示走在街上凍成狗

待在家裡打哆嗦

此時此刻

小主多想躺在咱大東北的抗寒神器火炕

上吃著零食放著空

說起火炕,那絕對是東北獨有的神器。在冬天,把火炕一燒,躺上去,保准你暖暖和和地睡上一晚。

不僅如此,火炕還具有理療作用,冬天睡火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防止寒氣入體預防風濕病。同時火炕是硬的,睡在上面對腰好一些,不容易得腰間盤突出。

那麼,問題來了

作為東北人你真的瞭解火炕嗎?
今天就讓小主帶你一起來深入瞭解一下咱們大東北的火炕吧!原理

首先說說它的原理,它為什麼這麼暖呢?

在東北,覺大多數的炕都是與灶台的相連的,而灶台也是使火炕熱起來的源頭。

火炕是靠爐灶中燃燒的木材或煤產生的熱量,也就是煙氣,通過炕體煙道採暖。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臥。

東北的火炕通常還要和火牆組合,也是說火炕和火牆連接在一起,

達到充分利用煙氣的目的。火牆,就是廚房與臥室之間的那面牆,牆是中空的,煙氣在其中間流通。

而且,火炕搭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哦!

現在的火炕都是用磚搭的。在以前,是用土坯搭的。土坯就是東北百姓把鍘碎的麥秸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塊塊一尺長短的土磚。上面棚炕面的坯還要特意精加工點結實的,防止住著住著炕就燒塌了。

做坯也叫脫坯,這活很累,是俗稱的“四大累”之一。

搭炕也是門手藝。會搭炕的人搭出的炕,熱得均勻,熱得時間長。

在冬天,尤其是三九天煙筒有霜時,炕還是一樣好燒,屋裡也不會冒煙。要是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搭炕好手,幾乎家家請他來搭炕。

歷史

瞭解了它的原理,

你就知道為啥東北人對它情有獨鍾了吧?因為真的很好用啊!而且,它還是集結了古人智慧的時代產物!

火炕絕對說得上是歷史悠久。早在《詩經·小雅·瓠葉》就有“炕火目炙”的記載,意思是說舉著物品放在火上烤炙,有取暖加熱的含義。

因此,小主對於之前韓國把火炕拿去申遺的行為深切表示:
火炕源於古代的“火窩子”,古人在耕種、狩獵時,常常在野外露宿,就地掘土挖坑,坑內點燃柴草,待柴草燃盡,地面受熱後,鋪上獸皮、草葉睡覺。
這樣的“火窩子”既可取暖,又可防止野獸偷襲。隨著人們住所的安定,“火窩子”迅速演變為火炕,跟著人們進入了村舍。

從考古資料看,最早的東北火炕出現在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古遺址——團結遺址中。學者們認為,這是沃沮人的文化遺存,因此火炕應該是東北先民沃沮族人的發明。在“沃沮族”遺址中被考古學家稱作“低火牆”的就是早期的火炕。

後來,人們把火炕從中間移到某一側,又將煙道加寬、加多,這就逐漸形成了真正的火炕。

在《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到了遼金時期,女真人“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相與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這時的火炕和明清時期的滿族的轉圈炕已經差不多了。

種類

火炕不只是一種,它還是品樣繁多的。

省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曹保明在《東北火炕》中根據不同房舍結構所需,將火炕分為九種:貼山炕、腰炕、順山炕、連二炕、連刀炕、地炕、回龍炕、朝鮮族火炕和滿族火炕。

火炕竟然有這麼多種!

快來看看你知道的是哪種吧!
在東北,經常被提及的就是滿族常用的“萬字炕”,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拐彎炕”,三面圍合空出房間的東向作為入口和堂地。

漢族的炕,多為“一字炕”。與“萬字炕”不同,有“一字炕”構造的房間更近於開放型的“會客室”,適於大家上炕梢嘮家常。

早年生活簡陋,闖關東的人家就隨意搭建一間土屋,砌一鋪南向的大通炕。可隨著人口的增多,一鋪炕男女老少都擠在一起,多有不便。於是就在同一間屋子的對面,再盤一鋪火炕。長輩居南炕,小輩睡北炕,人稱“對面炕”。

物件

東北人愛火炕,愛的不僅是它能作為抗寒神器,還有它的多功能用途。

炕琴與炕櫃

炕琴的木料多選榆木、曲柳、松木等,也有以細紋的花曲柳貼面,顯得雍容典雅。更講究一點的使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硬木製作,表面的裝飾採用描金、雕刻等工藝,或者在雕刻的櫃面上鑲嵌瓷磚、壁畫等,工藝精美,紋飾也更加古雅、細膩。

這樣的炕櫃就不再是一件簡單的傢俱,而是承載了主人的品位和對生活的追求。
而炕櫃花紋圖案大多樸素精美,根據主人的興趣和喜好繪製,色彩淺淡,線條纖細,花卉占了多數,也有“五子登科”、“連年有餘”之類帶故事情節的圖案。

針線笸籮

沒有縫紉機前,一家老小的穿戴被褥都靠一針一線縫製。女人從十幾歲就開始工女紅,繡花樣、納鞋幫、縫荷包,都是必修的基本功。
到了婆家的媳婦更是離不開針線,縫縫補補的活幾乎天天不斷,隨手就得拾起,轉身又得放下,針線笸籮就長在了炕上。

笤帚疙瘩

誰家炕上沒有一把笤帚疙瘩呢,印象中,它除了掃除炕上灰塵,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就是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孩子。
據說,小時候沒被笤帚疙瘩教訓過的東北人的童年都是不完整的!

炕桌

東北人吃飯全靠一張炕桌。到了飯點,把它往炕上一放,再把飯菜一擺,圍坐在炕上,就可以開飯了。

不僅如此,對許多東北人來說,炕桌還是他們的書桌,小時候的作業都是趴在炕桌上完成的。

俗語 “一間屋子半間炕”形容貧寒農舍狹小簡陋;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炕在農家小屋有限空間裡“獨佔半壁江山”,牢牢佔據著“霸主”地位。
“隔著鍋臺上炕”這話是指責某些人“辦事違反慣例,不懂規矩”;同時也再次驗證了炕在農宅裡的地位非同一般。
“不知道炕頭炕梢哪頭熱乎!”這話是諷刺有的人看問題不准,立場不穩,見異思遷,朝三暮四。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話極形象地描繪出了中國農耕社會黎民百姓心目中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基本目標。文化

東北人的熱情從“炕上”就能窺知一二,火炕絕對代表著東北人獨有的生活底蘊。

冬日裡,如有客人來臨,主人迎客的第一句話就是:“快脫鞋上炕,坐炕頭熱乎熱乎……”這也是東北人獨有的待客之道,換做南方“來累了吧,快脫鞋上床……”,總有些彆扭。

東北有句老話叫“睡熱炕頭”,一般東邊的暖和“炕頭”都留給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而男人或年輕人都在西邊的“炕梢”寢臥。

可見,東北人都是孝敬長者又十分好客的。

在東北農村,都是一大家子睡在一個大炕上的。一間房的炕能睡六七個人,有的人家男女老幼幾代住在兩間房的大炕上。到了晚上,一炕的人,呼嚕聲、磨牙聲、說夢話的此起彼伏,卻也讓東北人睡得異常安心。

因為,睡在自己兩邊的都是自己最親的人。無疑,火炕上充滿了無數個東北家庭之間濃濃的親情。

當然,對東北人開說,火炕不僅僅是冬日裡溫暖的床鋪,更是大家吃飯、嘮嗑、娛樂的絕佳場所。

不過炕上就座,可不似坐沙發、太師椅那樣可以“蹺二郎腿”,而是需要掌握一門“盤腿功”。你如嫌盤腿費勁,執意耷拉兩腿坐在炕沿上,那就顯得外道、生分,會惹得主人不高興。

所以,去東北人家裡做客,要記得脫鞋上炕盤腿坐哦!

這時,火炕就擔起了會客室的作用,大家盤著腿,圍坐在炕上嘮著家長里短,顯得親密而又不拘束。

炕上要是再放一個大炕桌,吃起飯來,大家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熱熱鬧鬧的。炕上火熱的氣氛一點也不比火炕溫度低。

▲大家聚在一起吃飯
▲飯後嘮嘮嗑
▲做著活計的婦女們
這麼多年來,火炕對東北人來說,早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即使現在有著多種多樣的舒適的床,東北人也沒有拋棄過火炕。還有許多城裡人會動不動就跑到鄉下,睡睡咱們的大火炕,體驗體驗農家樂。
所以,各位動心了嗎?趕快找個火炕躺躺吧!火炕源於古代的“火窩子”,古人在耕種、狩獵時,常常在野外露宿,就地掘土挖坑,坑內點燃柴草,待柴草燃盡,地面受熱後,鋪上獸皮、草葉睡覺。
這樣的“火窩子”既可取暖,又可防止野獸偷襲。隨著人們住所的安定,“火窩子”迅速演變為火炕,跟著人們進入了村舍。

從考古資料看,最早的東北火炕出現在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古遺址——團結遺址中。學者們認為,這是沃沮人的文化遺存,因此火炕應該是東北先民沃沮族人的發明。在“沃沮族”遺址中被考古學家稱作“低火牆”的就是早期的火炕。

後來,人們把火炕從中間移到某一側,又將煙道加寬、加多,這就逐漸形成了真正的火炕。

在《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到了遼金時期,女真人“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相與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這時的火炕和明清時期的滿族的轉圈炕已經差不多了。

種類

火炕不只是一種,它還是品樣繁多的。

省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曹保明在《東北火炕》中根據不同房舍結構所需,將火炕分為九種:貼山炕、腰炕、順山炕、連二炕、連刀炕、地炕、回龍炕、朝鮮族火炕和滿族火炕。

火炕竟然有這麼多種!

快來看看你知道的是哪種吧!
在東北,經常被提及的就是滿族常用的“萬字炕”,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拐彎炕”,三面圍合空出房間的東向作為入口和堂地。

漢族的炕,多為“一字炕”。與“萬字炕”不同,有“一字炕”構造的房間更近於開放型的“會客室”,適於大家上炕梢嘮家常。

早年生活簡陋,闖關東的人家就隨意搭建一間土屋,砌一鋪南向的大通炕。可隨著人口的增多,一鋪炕男女老少都擠在一起,多有不便。於是就在同一間屋子的對面,再盤一鋪火炕。長輩居南炕,小輩睡北炕,人稱“對面炕”。

物件

東北人愛火炕,愛的不僅是它能作為抗寒神器,還有它的多功能用途。

炕琴與炕櫃

炕琴的木料多選榆木、曲柳、松木等,也有以細紋的花曲柳貼面,顯得雍容典雅。更講究一點的使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硬木製作,表面的裝飾採用描金、雕刻等工藝,或者在雕刻的櫃面上鑲嵌瓷磚、壁畫等,工藝精美,紋飾也更加古雅、細膩。

這樣的炕櫃就不再是一件簡單的傢俱,而是承載了主人的品位和對生活的追求。
而炕櫃花紋圖案大多樸素精美,根據主人的興趣和喜好繪製,色彩淺淡,線條纖細,花卉占了多數,也有“五子登科”、“連年有餘”之類帶故事情節的圖案。

針線笸籮

沒有縫紉機前,一家老小的穿戴被褥都靠一針一線縫製。女人從十幾歲就開始工女紅,繡花樣、納鞋幫、縫荷包,都是必修的基本功。
到了婆家的媳婦更是離不開針線,縫縫補補的活幾乎天天不斷,隨手就得拾起,轉身又得放下,針線笸籮就長在了炕上。

笤帚疙瘩

誰家炕上沒有一把笤帚疙瘩呢,印象中,它除了掃除炕上灰塵,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就是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孩子。
據說,小時候沒被笤帚疙瘩教訓過的東北人的童年都是不完整的!

炕桌

東北人吃飯全靠一張炕桌。到了飯點,把它往炕上一放,再把飯菜一擺,圍坐在炕上,就可以開飯了。

不僅如此,對許多東北人來說,炕桌還是他們的書桌,小時候的作業都是趴在炕桌上完成的。

俗語 “一間屋子半間炕”形容貧寒農舍狹小簡陋;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炕在農家小屋有限空間裡“獨佔半壁江山”,牢牢佔據著“霸主”地位。
“隔著鍋臺上炕”這話是指責某些人“辦事違反慣例,不懂規矩”;同時也再次驗證了炕在農宅裡的地位非同一般。
“不知道炕頭炕梢哪頭熱乎!”這話是諷刺有的人看問題不准,立場不穩,見異思遷,朝三暮四。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話極形象地描繪出了中國農耕社會黎民百姓心目中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基本目標。文化

東北人的熱情從“炕上”就能窺知一二,火炕絕對代表著東北人獨有的生活底蘊。

冬日裡,如有客人來臨,主人迎客的第一句話就是:“快脫鞋上炕,坐炕頭熱乎熱乎……”這也是東北人獨有的待客之道,換做南方“來累了吧,快脫鞋上床……”,總有些彆扭。

東北有句老話叫“睡熱炕頭”,一般東邊的暖和“炕頭”都留給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而男人或年輕人都在西邊的“炕梢”寢臥。

可見,東北人都是孝敬長者又十分好客的。

在東北農村,都是一大家子睡在一個大炕上的。一間房的炕能睡六七個人,有的人家男女老幼幾代住在兩間房的大炕上。到了晚上,一炕的人,呼嚕聲、磨牙聲、說夢話的此起彼伏,卻也讓東北人睡得異常安心。

因為,睡在自己兩邊的都是自己最親的人。無疑,火炕上充滿了無數個東北家庭之間濃濃的親情。

當然,對東北人開說,火炕不僅僅是冬日裡溫暖的床鋪,更是大家吃飯、嘮嗑、娛樂的絕佳場所。

不過炕上就座,可不似坐沙發、太師椅那樣可以“蹺二郎腿”,而是需要掌握一門“盤腿功”。你如嫌盤腿費勁,執意耷拉兩腿坐在炕沿上,那就顯得外道、生分,會惹得主人不高興。

所以,去東北人家裡做客,要記得脫鞋上炕盤腿坐哦!

這時,火炕就擔起了會客室的作用,大家盤著腿,圍坐在炕上嘮著家長里短,顯得親密而又不拘束。

炕上要是再放一個大炕桌,吃起飯來,大家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熱熱鬧鬧的。炕上火熱的氣氛一點也不比火炕溫度低。

▲大家聚在一起吃飯
▲飯後嘮嘮嗑
▲做著活計的婦女們
這麼多年來,火炕對東北人來說,早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即使現在有著多種多樣的舒適的床,東北人也沒有拋棄過火炕。還有許多城裡人會動不動就跑到鄉下,睡睡咱們的大火炕,體驗體驗農家樂。
所以,各位動心了嗎?趕快找個火炕躺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