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愛團圓—央視《等著我》來到宿州,五組家庭現場認親

2月2日,由安徽省公安廳、宿州市公安局聯合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緣夢基金舉辦的“為民圓夢讓愛團圓”——2018安徽省公安機關幫助被拐兒童認親儀式在宿州大劇院隆重舉行,

現場幾百名觀眾見證了五個家庭的團圓。

五組家庭宿州團聚親人重逢場面感人

在當天的認親儀式上,共有五組來自省內的尋親家庭現場認親,他們有的尋找父母,有的尋找孩子,和親人分離短則20多年、長則40多年。這麼多年來,

他們一直為尋親而四處奔波,哪裡有線索,哪裡就有他們的尋親腳印,有過希望,也有過失望,但是內心那份尋親的信念從未消失。

節目開始時,這五組家庭並不知道能否見到自己的親人,他們聲淚俱下地講述了自己艱辛的尋親之路,內心激動又緊張,期盼回頭的那一刻,能夠看到苦苦尋找的家人。幸運的是,時隔幾十年後,通過安徽警方的DNA比對技術以及調查摸排等大量工作,

他們終於圓了和親人團聚的夢。

41年前,被人販子從成都拐賣至蕭縣的王清山,帶著女兒一起走上舞臺,見到了離別多年的老母親;25年前被人販子從宿州偷走拐賣至浙江台州的吳三馬,再一次與父母擁抱;21年前在安徽界首被偷走拐賣至福建的岳利強,見到父母不禁相擁大哭;24年前從河南焦作被拐賣至河南新鄉獲嘉縣的付正安,終與家人團聚;20年前從四川被拐賣至安徽蚌埠的彭青青,

也見到了親生父母和弟弟。

親人重逢的場面感人至深,多年離散的團圓彌足珍貴,現場觀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紛紛流下感動的淚水。這掌聲送給了團聚的家人,也送給了為民圓夢的公安幹警以及眾多的尋親工作人員。

18歲開始苦苦尋親沒想到還有再見面的一天

41年前,被人從成都拐至蕭縣的王清山,在現場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小時候被拐至蕭縣後,被一戶李姓家庭收養,改名為李真。五六歲時,聽到周圍村民議論自己是被抱養的,便萌發了尋找親生父母的念頭。18歲結婚成家後,

他瞞著養父母,開始了尋親路。

“沒想到幾十年後,我還能見到自己的母親,這幾十年真的很辛苦。”王清山告訴記者,長大以後,他打聽到自己是養父從成都抱過來的,便以打工、做生意為由,瞞著養父母外出尋親,之所以瞞著他們,主要是因為養父母對他還不錯,怕他們傷心。

幾十年來,王清山往返成都、重慶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不斷在網上發佈尋親資訊,效果並不理想。2014年,一名淮南志願者推薦他到宿州市公安局尋求打拐民警的幫助,並成功聯繫上蕭縣公安局的民警為他采血。2015年,王清山收到過一次線索,但也落了空。前不久,蕭縣公安局的民警聯繫到他,再一次為他采血,並通知他來參加這次活動。直到上臺前,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找到了。

“在現場見到母親的那一刻,我激動地說不出話,原本沒抱多大希望,沒想到還真有再見面的這一天。”王清山摟著母親的肩膀興奮地對記者說,“現在找到母親了,我就想回家看看,把母親接到宿州這邊來,好好盡孝,為母親養老,讓她老人家安享晚年。”

每年過節吃團圓飯我們都給孩子留著碗筷

今年51歲的吳龍強,家住埇橋區北楊寨鄉。1992年,小兒子吳三馬被人偷走。從那年開始,夫妻倆每年都外出尋找孩子。春節、中秋,只要家裡吃團圓飯,他們總會給孩子留一雙碗筷。他們堅信孩子還在,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的身邊。

“那年夏天,我們夫妻倆幹農活忙了一天,晚上我在地裡看麥場,媳婦在家中摟著二兒子和小兒子吳三馬睡覺。”吳龍強向記者回憶孩子丟失的經過,“由於白天太累了,媳婦睡得很沉,孩子被人從懷裡抱走都不知道,等她發現時已經晚了。孩子丟了以後,她就像瘋了一樣,非常自責。這麼多年,我們從未停止尋找兒子。”

“徐州、南京、溫州好多地方都去過,只是盲目地找,到處發尋人啟事,哪裡有線索就去哪裡找,找了25年了,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把孩子帶回家。”吳龍強對記者說,這次來參加節目,他們夫妻並不知道能不能見到孩子,如果沒有找到,他們會繼續尋找。

吳三馬告訴記者,“見到了親生父母,內心很激動,分開這麼多年了,想回家看看家裡人,以後會同時孝敬兩邊的父母,不讓他們傷心。”吳三馬說。

2017年宿州共有8個家庭尋親成功

據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王新文介紹,2月2日當天五組認親家庭中,有2個家庭是在宿州警方的努力下實現了團圓夢。近年來,宿州警方先後幫助30多個家庭找到了被拐的親人。2017年,幫助8個家庭圓了親情夢。

王新文表示,拐賣婦女兒童,是一種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行為。公安部門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非常重視,宿州警方也採取了多項措施進行嚴厲打擊,一方面利用DNA資料庫,查找被拐人的資訊;另一方面通過民警大量走訪,排查線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大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打擊力度,讓更多的家庭實現團圓夢。

效果並不理想。2014年,一名淮南志願者推薦他到宿州市公安局尋求打拐民警的幫助,並成功聯繫上蕭縣公安局的民警為他采血。2015年,王清山收到過一次線索,但也落了空。前不久,蕭縣公安局的民警聯繫到他,再一次為他采血,並通知他來參加這次活動。直到上臺前,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找到了。

“在現場見到母親的那一刻,我激動地說不出話,原本沒抱多大希望,沒想到還真有再見面的這一天。”王清山摟著母親的肩膀興奮地對記者說,“現在找到母親了,我就想回家看看,把母親接到宿州這邊來,好好盡孝,為母親養老,讓她老人家安享晚年。”

每年過節吃團圓飯我們都給孩子留著碗筷

今年51歲的吳龍強,家住埇橋區北楊寨鄉。1992年,小兒子吳三馬被人偷走。從那年開始,夫妻倆每年都外出尋找孩子。春節、中秋,只要家裡吃團圓飯,他們總會給孩子留一雙碗筷。他們堅信孩子還在,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的身邊。

“那年夏天,我們夫妻倆幹農活忙了一天,晚上我在地裡看麥場,媳婦在家中摟著二兒子和小兒子吳三馬睡覺。”吳龍強向記者回憶孩子丟失的經過,“由於白天太累了,媳婦睡得很沉,孩子被人從懷裡抱走都不知道,等她發現時已經晚了。孩子丟了以後,她就像瘋了一樣,非常自責。這麼多年,我們從未停止尋找兒子。”

“徐州、南京、溫州好多地方都去過,只是盲目地找,到處發尋人啟事,哪裡有線索就去哪裡找,找了25年了,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把孩子帶回家。”吳龍強對記者說,這次來參加節目,他們夫妻並不知道能不能見到孩子,如果沒有找到,他們會繼續尋找。

吳三馬告訴記者,“見到了親生父母,內心很激動,分開這麼多年了,想回家看看家裡人,以後會同時孝敬兩邊的父母,不讓他們傷心。”吳三馬說。

2017年宿州共有8個家庭尋親成功

據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王新文介紹,2月2日當天五組認親家庭中,有2個家庭是在宿州警方的努力下實現了團圓夢。近年來,宿州警方先後幫助30多個家庭找到了被拐的親人。2017年,幫助8個家庭圓了親情夢。

王新文表示,拐賣婦女兒童,是一種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行為。公安部門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非常重視,宿州警方也採取了多項措施進行嚴厲打擊,一方面利用DNA資料庫,查找被拐人的資訊;另一方面通過民警大量走訪,排查線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大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打擊力度,讓更多的家庭實現團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