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游深閱讀丨“二孩”加入後今年重慶主城在園幼兒將達30萬人,幼教準備好了嗎?

渝北一家幼稚園內,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做“大小手”。

渝北一家幼稚園,老師正在為遊樂設施打掃衛生

2018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普惠性☆禁☆學前教育,完善幼師培養體系,確保幼有所育。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對2018年工作提出建議,今年針對“全面兩孩”政策後出現的人口新情況,

開展學前教育工作評議,督促政府加大力度解決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入園難、入園貴、入園不放心”問題。

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出生的寶寶即將陸續入園入託。據衛計委發佈的資料,2017年,重慶出生34.3萬人,其中二孩14.85萬人,占43.3%;而在2016年,重慶出生38.3萬人,其中二孩16.17萬人,占42.23%。2018年,主城區在園幼兒將達到30萬人,主城各區新增公辦幼稚園332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稚園50所,新增學位1.9萬個。

有調研報告顯示,

重慶市學前教育峰值或將出現在2025年,屆時學生規模約為123萬人。學前教育教師需求量峰值同年出現,屆時全市學前教師缺口將達4萬人。

重慶晨報記者瞭解到,我市陸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應對目前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到2020年底,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90%以上,幼稚園教師配備和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幼稚園保教品質評估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保教品質明顯提高。

個案

幼師工作5年考慮轉行

在正式成為幼師前,小桐和許多外行人一樣,認為幼師只需要會唱、會跳即可。

小桐是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有教師資格證,2012年參加工作。現在,她在認真考慮轉行的事。

小桐說,自己最初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和孩子在一起很開心,雖然一天都忙忙碌碌的,但被孩子們叫著‘老師’的感覺真的很好。”

直到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早上,

小桐帶的小班裡一個小姑娘來幼稚園時情緒不好,哭鼻子了,她媽媽走的時候挺不放心。因為要吃早飯,小桐就帶著她去洗臉、洗手,抱著哄她別哭。可是第二天,小桐被正班老師告知,小姑娘的媽媽說她在盥洗室看到小桐對她女兒不好,打她。

“我當時的感覺就像被雷劈中了,又像被人一盆冷水從頭澆下來,透心涼。”小桐平時很喜歡這個小姑娘,這件事成了她心裡的一個疙瘩。

當然,這件事並不是小桐想離職的最主要原因,她說,幼稚園工作太繁重,對老師的要求也高,“什麼都要會,因為要幹的活真的很多。”

現狀

學前專業的本科生偏少

江北區一所民辦幼稚園園長張燕,以培育一批熱愛幼稚教育、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生,充實到幼兒教師隊伍。

今年我市將加大財政對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獎補力度,適時適當提高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讓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財政、稅收以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稚園享有同等待遇。

重慶市教委主任趙為糧稱,為提高學前教育品質,我市將在學前教育教師配備、教師待遇、辦園條件等方面下工夫。

一是落實編制,將把公辦幼稚園教職工與幼兒數的比例控制在1∶8-1∶10,要求每班原則上配備專職教師2-2.5人。二是落實待遇,逐步解決幼稚園聘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的問題,將幼稚園教職工依法全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三是改善辦園條件,逐步達到更高等級的辦園水準。

到2020年年底,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幼稚園教師配備和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幼稚園保教品質評估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保教品質明顯提高。

學者聲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我國有必要制訂學前教育法

根據2016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在園兒童(包括附設班)4413.86萬人,幼稚園園長和教師共249.88萬人。我國教育部2013年制定的《幼稚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規定一所全日制幼稚園的全園教職工與幼兒比為1:5~1:7,這樣一算,我國當前幼師缺口巨大。

熊丙奇說,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待遇,這是解決我國學前教育問題的當務之急。否則,所有監管包括提高准入門檻,加大違規處罰力度,都很難奏效。

鑒於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學前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國有必要制訂學前教育法,明確政府的投入責任,明確幼兒教師的待遇標準,並理順對托幼機構、幼稚園的監管體系。如此,方能做到“幼有所育”。

知名獨立學者、教育培訓機構高級培訓顧問林浩教授:

建議為幼師建立精神關懷機制

林浩說,在種種幼教現象的背後,有一些被我們所忽略了的根本原因:

第一,由於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導致相關法律法規欠缺,學前教育機構由於僧多粥少,也就在管理和師資上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

第二,儘管幼教的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巨大,但是很難以合理的手段爭取到屬於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整個教育部分以及社會輿論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基礎性以及中高等學年制教育。在多數人眼裡,幼兒老師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金量可言。

第四,目前教育行業對幼兒老師的價值評估既缺乏成熟的剛性標準,也缺乏多元的柔性標準,這就導致幼兒老師的收入究竟在多少價位區間算合理,完全是以聘用機構負責人的感覺以及該幼稚園的收支情況來決定。

林浩強調,各級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應建立系統化的精神關懷機制。只有當社會各界對幼兒老師的價值和意義有了高度認同,才會使幼教行業和幼教職業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與公辦幼稚園享有同等待遇。

重慶市教委主任趙為糧稱,為提高學前教育品質,我市將在學前教育教師配備、教師待遇、辦園條件等方面下工夫。

一是落實編制,將把公辦幼稚園教職工與幼兒數的比例控制在1∶8-1∶10,要求每班原則上配備專職教師2-2.5人。二是落實待遇,逐步解決幼稚園聘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的問題,將幼稚園教職工依法全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三是改善辦園條件,逐步達到更高等級的辦園水準。

到2020年年底,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幼稚園教師配備和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幼稚園保教品質評估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保教品質明顯提高。

學者聲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我國有必要制訂學前教育法

根據2016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在園兒童(包括附設班)4413.86萬人,幼稚園園長和教師共249.88萬人。我國教育部2013年制定的《幼稚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規定一所全日制幼稚園的全園教職工與幼兒比為1:5~1:7,這樣一算,我國當前幼師缺口巨大。

熊丙奇說,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待遇,這是解決我國學前教育問題的當務之急。否則,所有監管包括提高准入門檻,加大違規處罰力度,都很難奏效。

鑒於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學前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國有必要制訂學前教育法,明確政府的投入責任,明確幼兒教師的待遇標準,並理順對托幼機構、幼稚園的監管體系。如此,方能做到“幼有所育”。

知名獨立學者、教育培訓機構高級培訓顧問林浩教授:

建議為幼師建立精神關懷機制

林浩說,在種種幼教現象的背後,有一些被我們所忽略了的根本原因:

第一,由於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導致相關法律法規欠缺,學前教育機構由於僧多粥少,也就在管理和師資上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

第二,儘管幼教的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巨大,但是很難以合理的手段爭取到屬於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整個教育部分以及社會輿論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基礎性以及中高等學年制教育。在多數人眼裡,幼兒老師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金量可言。

第四,目前教育行業對幼兒老師的價值評估既缺乏成熟的剛性標準,也缺乏多元的柔性標準,這就導致幼兒老師的收入究竟在多少價位區間算合理,完全是以聘用機構負責人的感覺以及該幼稚園的收支情況來決定。

林浩強調,各級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應建立系統化的精神關懷機制。只有當社會各界對幼兒老師的價值和意義有了高度認同,才會使幼教行業和幼教職業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