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兒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怎麼辦?家有寶貝的看過來!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近些年來,關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篩查和治療越來越普及,每天都會有患者問孩子是否也要檢測幽門螺桿菌,

如果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需要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沒有那麼可怕

中國有超過半數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在成年人中篩查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感染者未來發生胃癌風險、治癒或預防消化性潰瘍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狀等,

很多患者談癌色變,其實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可能會發生胃的惡性腫瘤,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並沒有那麼可怕。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特點

在發展中國家,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是在兒童期獲得的,也就是說對於通過各種途徑或方法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成年人,其中多數都是在兒童期就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我國目前兒童青少年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大約在30%-40%左右,

而我國的共識中不建議對14歲以下兒童常規進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測和治療。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兒童感染者發生嚴重疾病的幾率很低(如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在中國的關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療指南中,

只有消化性潰瘍病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兩種疾病是被強烈推薦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指征,而這兩種疾病主要發生在成年感染者,兒童感染者發生這些嚴重疾病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幽門螺桿菌根除後再感染率可能較高。成年人如果真正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其再感染率是很低的,一般多在2%-4%左右;而兒童由於是易感人群,其幽門螺桿菌被根除後的再感染率可能會明顯高於成年人的再感染率。


兒童感染者,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其感染的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大約在10%左右。

兒童服藥依從性差,容易導致治療失敗及繼發細菌產生耐藥性。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可供選擇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一些可以用於成人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抗生素常不宜用於兒童,

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環素,使得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由於藥物選擇的限制而非常困難。兒童由於各器官系統還在發育過程中,也容易對各種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尤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需要聯合多種藥物治療,更容易導致兒童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過程中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有研究顯示,兒童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可能降低人體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如過敏性哮喘)。現代社會,過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其原因被認為可能與“衛生假說”有關,即隨著社會環境衛生水準的提高,人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受到各種微生物、寄生蟲等的感染風險降低,使得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得到刺激和鍛煉,從而導致了這些疾病的發生率增高。中國有句古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可能並非沒有道理。

如何降低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增加其自發清除率?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兒童之間的相互傳染獲得,應注意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避免成人對兒童的“口-口”餵食等。

提倡分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

家庭成員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座便器經常消毒,減少“糞-口”途徑傳播。

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增強體制,即“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功能性發酵乳。已有研究顯示,一些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治療作用,如雙岐桿菌、嗜酸乳桿菌、布拉氏酵母菌等,應用益生菌製作的發酵乳被稱為“功能性發酵乳”。有研究顯示,長期進食含有這些益生菌的功能性發酵乳可以使部分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獲得清除。

何時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對於已經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兒童,如果沒有必須治療的指征,可以考慮在14-18歲以後再進行相關檢測,屆時如幽門螺桿菌感染仍然存在,可以考慮接受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現代社會,過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其原因被認為可能與“衛生假說”有關,即隨著社會環境衛生水準的提高,人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受到各種微生物、寄生蟲等的感染風險降低,使得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得到刺激和鍛煉,從而導致了這些疾病的發生率增高。中國有句古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可能並非沒有道理。

如何降低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增加其自發清除率?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兒童之間的相互傳染獲得,應注意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避免成人對兒童的“口-口”餵食等。

提倡分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

家庭成員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座便器經常消毒,減少“糞-口”途徑傳播。

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增強體制,即“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功能性發酵乳。已有研究顯示,一些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治療作用,如雙岐桿菌、嗜酸乳桿菌、布拉氏酵母菌等,應用益生菌製作的發酵乳被稱為“功能性發酵乳”。有研究顯示,長期進食含有這些益生菌的功能性發酵乳可以使部分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獲得清除。

何時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對於已經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兒童,如果沒有必須治療的指征,可以考慮在14-18歲以後再進行相關檢測,屆時如幽門螺桿菌感染仍然存在,可以考慮接受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