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物殺蟲劑VS化學殺蟲劑 生物殺蟲劑的施用原則

生物殺蟲劑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

轉基因生物,天敵、植物浸提液等)對農業害蟲進行殺滅或抑制的製劑。化學殺蟲劑多數屬高毒或中等毒類,有毒成份,因存在不宜降解的問題,所以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也很大。2018年為農業品質年,國家也出臺了多項措施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對農藥的監控越加嚴格。生物殺蟲劑與化學殺蟲劑具體存在哪些區別呢?

一、生物殺蟲劑

生物殺蟲劑種類很多,主要分為:微生物類、昆蟲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類。

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長,高效、經濟、安全、無污染,與環境高度相容等特點,是當前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的最佳農藥選擇。

微生物類殺蟲劑

1、真菌殺蟲劑

真菌殺蟲劑是一類寄生譜較廣的昆蟲病原真菌,是一種觸殺性微生物殺蟲劑。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種類有:白僵菌、綠僵菌、擬青黴、座殼孢菌和輪枝菌。

⑴白僵菌

白僵菌是我國研究時間最長和應用面積最大的真菌殺蟲劑。

主要用於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大豆食心蟲、豆夾螟、玉米螟等豆科植物害蟲及蟎類。

⑵綠僵菌

綠僵菌是一種廣譜的昆蟲病原菌,靶標觸殺害蟲,在國外應用其防治害蟲的面積超過了白僵菌,防治效果可與白僵菌媲美。可有效防控蠐螬、土天牛、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以及蚜蟲、飛虱、薊馬、小綠葉蟬等蟲害。

(3)擬青黴

擬青黴是土壤中多種植物根系的習居菌(土壤習居菌是指在土壤內或病株殘體上越冬,

腐生性較強,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的寄生菌),是目前人們研究最多、應用也最廣泛的線蟲卵寄生真菌,能夠有效防治根結線蟲和胞囊線蟲。也可寄生半翅目的荔枝蝽蟓、稻黑蝽;同翅目的葉蟬、褐飛虱;等翅目的白蟻;鞘翅目的甘薯象鼻蟲以及鱗翅目的茶蠶、燈蛾等。

(4)輪枝菌

屬半知菌類,通過體壁接觸感染傳病,

能寄生蚧類、蚜蟲類、蟎類和粉虱等害蟲。

2、細菌殺蟲劑

細菌類殺蟲劑是國內研究開發較早的生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微生物殺蟲劑。目前,研究應用的品種有蘇雲金桿菌、殺螟桿菌、青蟲菌等,其中蘇雲金桿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

(1)蘇雲金桿菌

蘇雲金桿菌(Bt)可產生能產生伴孢晶體毒素、是一種胃毒性殺蟲劑。蘇雲金桿菌對多種農業害蟲有不同程度的毒殺作用,這些害蟲包括棉鈴蟲、煙青蟲、銀紋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稻縱卷葉螟、玉米螟、小菜蛾和茶毛蟲等,

對森林害蟲松毛蟲有較好效果。另外,還可用於防治蚊類幼蟲和儲糧蛾類害蟲。

(2)殺螟桿菌

殺螟桿菌又名蠟狀芽孢桿菌,對害蟲主要起胃毒作用,兼具一定的觸殺作用。可防止多種作物的鱗翅目害蟲,如:玉米螟、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跳甲、天蛾等。

(3)青蟲菌

又名蠟狀桿菌3號,具有胃毒作用,昆蟲食入青蟲菌後很快停止進食,可有效防治夜蛾、菜青蟲、棉鈴蟲、松毛蟲等害蟲。

昆蟲病毒

病毒類殺蟲劑主要有:

核型多角體病毒有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等;質型多角體病毒有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等;顆粒體病毒有菜青蟲顆粒體病毒等。

植物浸提液

植物源殺蟲劑的主要原料直接來源於植物體。殺蟲劑有苦參堿、魚藤酮、印楝素、藜蘆堿、除蟲菊素、煙鹼、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等。植物浸提液不宜久置擱放、應現配現用,以免降低藥效。

1、苦參堿

廣譜型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速效性較差。對各種作物的黏蟲、菜青蟲、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等有明顯防效。

2、魚藤酮

廣譜型中等毒性殺蟲劑。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猿葉蟲、菜青蟲、蟎類、蚧殼蟲、薊馬等。

3、印楝素

低度殺蟲劑,主要用於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跳甲等。

4、藜蘆堿

百合科植物的提取液,多種生物鹼混合劑。用於防治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夜蛾、棉鈴蟲、煙青蟲、小綠葉蟬等。

5、除蟲菊素

除蟲菊的花為主要提取原料。主要防治棉蚜、菜蚜、薊馬、葉蟬、菜青蟲等。

6、煙鹼

速效性較好,持效期較短。主要防治薊馬、潛葉蠅、小菜蛾、食心蟲、菜青蟲、飛虱等。

二、化學殺蟲劑

凡是種植農作物的人都知道害蟲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那些吃掉農作物葉子和果實的害蟲。從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以來,農民們就嘗試著用殺蟲劑與蟲害作鬥爭。在20世紀,科學家們尋找著一種能用於大規模農業生產的真正強有力的殺蟲劑。1939年,發生了一個突破。當時瑞士科學家保羅米勒發現,一種叫做“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學藥品是強有力的殺蟲劑。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藥的用量必須要雙倍才行。這個情況意味著化學藥品對人類也形成了一種威脅。

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蟲打不死了,可是——以前用這藥挺好的啊?現在用量是以前的幾倍甚至十倍,害蟲還是打不死!

這就是——蟲子對化學農藥出現抗性了!

害蟲抗性的產生歸根結底就是不合理用藥導致的,連年使用化學農藥,害蟲極易產生抗性!微生物農藥多為靶標觸殺,害蟲不易產生抗性。

三、生物殺蟲劑的施用原則

1、對症施治

生物殺蟲劑的特異性和良好的選擇性,決定了其殺蟲種類、寄主範圍都較專一。所以使用生物殺蟲劑時、應根據害蟲發生的種類,有針對性地選擇。

2、科學施用

生物殺蟲劑多具有“活性”,施藥環境和科學的使用方法都是其發揮良好防效的關鍵。如施微生物殺蟲劑時,一般宜選擇暖濕天氣的傍晚或陰天施藥,並嚴禁與殺菌劑、鹼性農藥同期或複配使用。植物浸提液殺蟲劑,不宜久置擱放、應現配現用,以免降低藥效。

3、適期防治

生物殺蟲劑殺蟲機理有別於化學農藥,一般要經過侵染寄生、積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環節才能發揮作用。在施用時,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蟲低齡期用藥。既能使藥劑浸入蟲卵或附在卵殼上,待幼蟲孵化時染病而死,又能保證害蟲取食後死亡。

4、把握用藥次數和間隔天數

用藥次數要根據產卵持續時間而定。如產卵期持續10天,孵化期為3-5天,一般應自第一次噴藥時起,每隔3天噴一次,每個世代3-4次,才能保證用藥效果。

四、生物殺蟲劑的使用條件

1、均勻噴藥

多數生物農藥無內吸性,噴藥時應注意噴灑均勻,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如白僵菌,必須將含有活性孢子的懸浮液均勻噴灑到害蟲身上。

2、生物農藥作用緩慢,宜在害蟲低齡幼蟲期使用

生物農藥防治屬生物學過程,殺蟲效果緩慢,比不上化學農藥噴後立竿見影。因此,用藥時間應根據當地植物保護部門的病蟲發生預報,比化學用藥提前2-5d(天)。如Bt乳劑、綠僵菌等,一般噴藥後3-5d(天)害蟲才逐漸死亡。在遇到暴發性和毀滅性病蟲害時,生物農藥往往難當重任。

3、注意噴藥的氣候條件

溫度:生物農藥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質晶體和有生命的芽孢組成,對溫度要求較高。因此,生物農藥使用時,務必將溫度控制在20℃以上。

溫度對於病毒類的生物農藥影響很小,而細菌類的生物農藥則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蘇雲桿菌,氣溫每天有數小時氣溫在15-20℃以上,就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而芽孢桿菌被廣泛使用的原因是其耐高溫的能力強,能長期耐60℃高溫,在120℃溫度下能存活20分鐘。真菌類生物農藥中,木黴菌孢子在25-30℃生長最快;白僵菌、綠僵菌適宜溫度為24-28℃。植物提取物類的生物農藥,鹽鹼、印楝素適宜的溫度為20-33℃。

濕度:環境濕度高有利於發揮生物農藥的藥效,尤其是施用粉狀生物製劑,只有在高濕條件下藥效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噴灑粉劑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時候進行。例如白僵菌對相對濕度的要求達到90%左右,土壤含水量50%以上才能使害蟲致病。

光照:太陽光中紫外線對生物農藥中的活性物質有著致命的殺傷作用,因此應在10:00以前、16:00以後或陰天噴施。強烈陽光下半小時,蘇雲金桿菌死亡約達50%。在太陽直接照射30分鐘和60分鐘,芽孢死亡率竟會達到50%和80%以上。

4、隨配隨用

使用時要隨配隨用,配好的農藥一次用完。如綠僵菌,配好的農藥最好在2小時內噴完,以免孢子過早萌發,失去防治效果。

5、合理混用

生物農藥可以和多種殺蟲劑混用,但不能和殺菌劑混用。因生物農藥多為菌類,和殺菌劑混合後,其主要成分菌類被殺死,農藥也就失去防治效果。生物農藥不能與鹼性農藥混用,農藥中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酸性條件下,與鹼性農藥混用則破壞了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引起菌類失活,農藥失效。可在生物農藥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其粘著力,提高藥效。

6、注意貯藏

生物農藥貯藏的地點要求陰涼、乾燥,避免受潮失效。如蘇雲金桿菌、井岡黴素等不耐高溫、不耐貯藏,容易吸濕黴變,失活失效,而且保存期不能超過1年。

具有胃毒作用,昆蟲食入青蟲菌後很快停止進食,可有效防治夜蛾、菜青蟲、棉鈴蟲、松毛蟲等害蟲。

昆蟲病毒

病毒類殺蟲劑主要有:

核型多角體病毒有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等;質型多角體病毒有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等;顆粒體病毒有菜青蟲顆粒體病毒等。

植物浸提液

植物源殺蟲劑的主要原料直接來源於植物體。殺蟲劑有苦參堿、魚藤酮、印楝素、藜蘆堿、除蟲菊素、煙鹼、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等。植物浸提液不宜久置擱放、應現配現用,以免降低藥效。

1、苦參堿

廣譜型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速效性較差。對各種作物的黏蟲、菜青蟲、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等有明顯防效。

2、魚藤酮

廣譜型中等毒性殺蟲劑。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猿葉蟲、菜青蟲、蟎類、蚧殼蟲、薊馬等。

3、印楝素

低度殺蟲劑,主要用於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跳甲等。

4、藜蘆堿

百合科植物的提取液,多種生物鹼混合劑。用於防治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夜蛾、棉鈴蟲、煙青蟲、小綠葉蟬等。

5、除蟲菊素

除蟲菊的花為主要提取原料。主要防治棉蚜、菜蚜、薊馬、葉蟬、菜青蟲等。

6、煙鹼

速效性較好,持效期較短。主要防治薊馬、潛葉蠅、小菜蛾、食心蟲、菜青蟲、飛虱等。

二、化學殺蟲劑

凡是種植農作物的人都知道害蟲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那些吃掉農作物葉子和果實的害蟲。從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以來,農民們就嘗試著用殺蟲劑與蟲害作鬥爭。在20世紀,科學家們尋找著一種能用於大規模農業生產的真正強有力的殺蟲劑。1939年,發生了一個突破。當時瑞士科學家保羅米勒發現,一種叫做“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學藥品是強有力的殺蟲劑。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藥的用量必須要雙倍才行。這個情況意味著化學藥品對人類也形成了一種威脅。

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蟲打不死了,可是——以前用這藥挺好的啊?現在用量是以前的幾倍甚至十倍,害蟲還是打不死!

這就是——蟲子對化學農藥出現抗性了!

害蟲抗性的產生歸根結底就是不合理用藥導致的,連年使用化學農藥,害蟲極易產生抗性!微生物農藥多為靶標觸殺,害蟲不易產生抗性。

三、生物殺蟲劑的施用原則

1、對症施治

生物殺蟲劑的特異性和良好的選擇性,決定了其殺蟲種類、寄主範圍都較專一。所以使用生物殺蟲劑時、應根據害蟲發生的種類,有針對性地選擇。

2、科學施用

生物殺蟲劑多具有“活性”,施藥環境和科學的使用方法都是其發揮良好防效的關鍵。如施微生物殺蟲劑時,一般宜選擇暖濕天氣的傍晚或陰天施藥,並嚴禁與殺菌劑、鹼性農藥同期或複配使用。植物浸提液殺蟲劑,不宜久置擱放、應現配現用,以免降低藥效。

3、適期防治

生物殺蟲劑殺蟲機理有別於化學農藥,一般要經過侵染寄生、積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環節才能發揮作用。在施用時,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蟲低齡期用藥。既能使藥劑浸入蟲卵或附在卵殼上,待幼蟲孵化時染病而死,又能保證害蟲取食後死亡。

4、把握用藥次數和間隔天數

用藥次數要根據產卵持續時間而定。如產卵期持續10天,孵化期為3-5天,一般應自第一次噴藥時起,每隔3天噴一次,每個世代3-4次,才能保證用藥效果。

四、生物殺蟲劑的使用條件

1、均勻噴藥

多數生物農藥無內吸性,噴藥時應注意噴灑均勻,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如白僵菌,必須將含有活性孢子的懸浮液均勻噴灑到害蟲身上。

2、生物農藥作用緩慢,宜在害蟲低齡幼蟲期使用

生物農藥防治屬生物學過程,殺蟲效果緩慢,比不上化學農藥噴後立竿見影。因此,用藥時間應根據當地植物保護部門的病蟲發生預報,比化學用藥提前2-5d(天)。如Bt乳劑、綠僵菌等,一般噴藥後3-5d(天)害蟲才逐漸死亡。在遇到暴發性和毀滅性病蟲害時,生物農藥往往難當重任。

3、注意噴藥的氣候條件

溫度:生物農藥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質晶體和有生命的芽孢組成,對溫度要求較高。因此,生物農藥使用時,務必將溫度控制在20℃以上。

溫度對於病毒類的生物農藥影響很小,而細菌類的生物農藥則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蘇雲桿菌,氣溫每天有數小時氣溫在15-20℃以上,就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而芽孢桿菌被廣泛使用的原因是其耐高溫的能力強,能長期耐60℃高溫,在120℃溫度下能存活20分鐘。真菌類生物農藥中,木黴菌孢子在25-30℃生長最快;白僵菌、綠僵菌適宜溫度為24-28℃。植物提取物類的生物農藥,鹽鹼、印楝素適宜的溫度為20-33℃。

濕度:環境濕度高有利於發揮生物農藥的藥效,尤其是施用粉狀生物製劑,只有在高濕條件下藥效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噴灑粉劑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時候進行。例如白僵菌對相對濕度的要求達到90%左右,土壤含水量50%以上才能使害蟲致病。

光照:太陽光中紫外線對生物農藥中的活性物質有著致命的殺傷作用,因此應在10:00以前、16:00以後或陰天噴施。強烈陽光下半小時,蘇雲金桿菌死亡約達50%。在太陽直接照射30分鐘和60分鐘,芽孢死亡率竟會達到50%和80%以上。

4、隨配隨用

使用時要隨配隨用,配好的農藥一次用完。如綠僵菌,配好的農藥最好在2小時內噴完,以免孢子過早萌發,失去防治效果。

5、合理混用

生物農藥可以和多種殺蟲劑混用,但不能和殺菌劑混用。因生物農藥多為菌類,和殺菌劑混合後,其主要成分菌類被殺死,農藥也就失去防治效果。生物農藥不能與鹼性農藥混用,農藥中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酸性條件下,與鹼性農藥混用則破壞了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引起菌類失活,農藥失效。可在生物農藥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其粘著力,提高藥效。

6、注意貯藏

生物農藥貯藏的地點要求陰涼、乾燥,避免受潮失效。如蘇雲金桿菌、井岡黴素等不耐高溫、不耐貯藏,容易吸濕黴變,失活失效,而且保存期不能超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