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兵60年後重逢,相擁而泣,哭著說:就剩下我們兩個老傢伙了!

上映於1964年的《英雄兒女》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片中的一個鏡頭讓無數中華兒女心潮澎湃、淚下潸然,面對漫山遍野的敵軍,戰士王成怒目圓睜,對著報話機,大聲喊道“為了祖國,向我開炮!”。

電影中的王成無人不知,現實中的王成卻默默無聞,他就是現年89歲的蔣慶泉老英雄。

蔣慶泉,1928年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大嶺村,20歲時入伍,1952年入朝作戰,被分配在23軍67師201團5連,當一名步話機員。1953年4月18日,蔣慶泉所在的連奉命死守石峴洞北山,165人的加強連只剩下十幾名傷兵,

連長、排長、班長都陣亡了,蔣慶泉用步話機史無前例的高喊:“向我的碉堡頂開炮!”步話機那頭的人問他“你怎麼辦”,蔣慶泉回應:“你別廢話,向我開炮!”然而,由於我方彈藥供給出現了問題,蔣慶泉並未等到他要的炮火,被美方一發炮彈震昏過去。

再次睜開眼的時候,蔣慶泉已成為了一名戰俘。戰爭結束後,負責審查俘虜的人下論斷:“人民軍隊的字典裡沒有被俘,被俘就等於變節。”受到警告處分的蔣慶泉回鄉娶妻生子,本本分分地務農。村民們只知道他是個普通的退伍兵,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內心波濤洶湧的隱秘歷史,甚至妻子兒女都不知道,被俘的屈辱感一直困擾著他。戰地記者洪爐根據蔣的事蹟寫了報導,

蔣變身為英雄王成出現在銀幕上。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上映,當蔣慶泉看到後,全身戰慄、趴在被窩裡大哭,但他不敢提起自己被俘的“不光彩”經歷。終於到了1981年,他的黨內處分被取消,在戰場上一滴眼淚都沒流過的蔣慶泉大哭一場,他曾寫下這樣的打油詩:“疆場吾失態,友失我還在;失陣陷囹圄,戰俘名聲壞。”

直到2010年,當年的戰地記者洪爐終於找到了蔣慶泉,他噙著渾濁的眼淚說:“我不是英雄,

我是個俘虜,我是個俘虜,但我不是叛徒呀!”為了謀生,80多歲的他務農為生,還會上街賣鞋墊補貼家用。當人們要給他補償和待遇時,老人都謝絕了,只希望能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紀念章。

在授章時,蔣慶泉老人再次身著戎裝,聲如洪鐘的向他的裴周玉老首長報告:“裴政委,

我是志願軍23軍戰士,我的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犧牲了,現在你的戰士蔣慶泉來向你報導!”老個老人相擁嚎啕大哭!

蔣慶泉老人一生飽嘗“一朝為俘,終身恥辱”的痛苦,提及這一生,他說:“一生多坎坷,老來無續章,功過是非由他去,無需論短長”!

無需論短長”!